新華網 2017-05-16 16:09:20
新華網北京5月16日電 房地產的低增長時代,高價搶地,高周轉,快速擴張這些發展模式似乎正在失靈,為備戰存量時代,越來越多房企選擇將長租公寓作為下一個掘金新領域。
如果說前兩年,萬科等一線房企對長租公寓的態度僅是“試水”或“嘗鮮”,那么,自持土地模式的推出、317史上最嚴調控的出爐、租售并舉的市場發展趨勢,都在促成一道令開發商加碼布局租賃市場的推力,使其變“試水動作”為“業務轉型”。
對此,業內認為,房地產交易進入低潮期,房企變“房東”,“賣房”變“租房”將成為自然推進的市場現象,一方面消化手中的房源,另一方面尋求賣房以外的業務增長點,長期而言將是眾多房企的轉型選擇。
房企在長租公寓市場動作頻頻
作為房地產相關業態的延伸領域,長租公寓已逐漸成為房企的新業務維度,最近,不少房企均動作頻頻。
近日,萬科、龍湖皆攜帶長租公寓品牌進軍杭州市場,其相關負責人均表示,并非玩票性質,而是認真的。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底,萬科長租公寓品牌“泊寓”已經在全國實現18個城市的布局。在萬科定位于城市配套服務商打造的“熱帶雨林”全生態體系中,長租公寓占據重要一環。
似乎預示著新的市場趨勢,不久前,碧桂園也宣布,碧桂園上海區域已成立長租公寓管理部和產城發展部,并計劃在滬拓展業務。此前,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曾表示,碧桂園要深耕上海市場,在上海投入加碼,不僅僅繼續推進住宅開發業務,還要成立長租公寓和產城發展部、商業管理部等,在房地產行業的多個領域發力,深拓碧桂園在滬發展的業務深度和廣度。
業內認為,單獨辟長租公寓管理部,足以證明其在碧桂園未來長期戰略中的布局明確性和重要性。
存量時代的下一個增長點
行業趨勢表明,長租公寓將成為存量時代的下一個業務增長點,不少房企也做好了全面備戰的準備。甚至,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增量市場萎縮形成的擠出效應,將導致租賃市場變為下一個圈地的業務新領域。
而從目前經營長租公寓的三類企業來看,相比酒店和互聯網創業企業,房地產企業無疑具備諸多優勢。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認為,做長租公寓對開發商而言基本沒有太多門檻:第一,主流房企本身在一二線城市開發有項目,手上有房源可以直接出租或賣掉再統一管理;第二,大房企基本布局在核心城市,這些區域的房價近兩年越來越高,導致買不起房而想長期租房的需求逐漸攀升。
“對開發商來講,長租公寓意味著資本的另外一條出路,當拿地開發模式增速不再那么高的時候,通過租賃管理,一方面獲得經營的租金和服務收益,另一方面資產本身的價值也獲得增長。”劉宏偉進一步解釋道。
長租公寓的痛點待挖掘
各方資本的競相角逐之下,長租公寓的市場前景充滿了想象,也布滿未知數。
據知,目前中國長租公寓品牌超500家,除專業運營機構外,房企逐漸壯大為另一支市場力量,目前已知有萬科、遠洋、龍湖、金地等房企已邁入該行列。
競相角逐之下,市場秩序不規范、規模參差不齊、盈利模式欠成熟等隨之而來的“圈地”綜合癥似乎不可避免。早前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曾提出,小規模、打概念的長租公寓肯定不賺錢,他甚至認為,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長租公寓市場的小魚在一年之內就會慢慢消亡。
長租公寓的市場反應究竟如何?
面對調查,有開發商向記者表示,許多公司或多或少、或顯性或隱性地在做類長租公寓項目,但實際售租很大一部分是靠“內部消化”,或者干脆做成了變相的員工宿舍,“長租公寓離真正的市場化檢驗似乎還需要時間”。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總監嚴躍進認為,上述做法與長期發展長租公寓和租賃市場等發展思路有所違背,“后續還是需要面向社會大眾提供類似的產品,以進一步擴大覆蓋面。”
換言之,長租公寓的痛點仍待挖掘。“房企投入長租公寓面臨幾個問題:一是對這塊業務不一定很熟;二是及時做了,能不能盈利還是未知;三是賣出去是不是統一經營和管理還是很大的問題,如果是整體持有,開發商統一管理還好,一旦散售出去除非簽訂統一管理協議,不然后續會有很大的問題。”張宏偉告訴記者。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