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川煤集團第三次債券違約 5億元中票淪陷

證券時報 2017-05-19 09:46:25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5月15日,四川煤炭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到期的一筆5億元中期票據(“12川煤炭MTN1”)因無法如期兌付本金而出現實質性違約。

川煤集團在本月8日發布的風險提示公告稱,由于公司當前資金鏈十足緊張,原計劃的資金籌措方案尚未落實,雖然公司正在積極籌措償債資金,但本期中票到期兌付仍存在不確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川煤第一次違約。去年6月15日,川煤集團2015年度第一期10億元短期融資券“15川煤炭CP001”,因資金鏈緊張,沒能如期足額償付,成為首家正式違約的煤炭地方國企。不過,在延期一個多月后,川煤集團全額償付了本息,并向投資者支付了900多萬元的違約金。

然而,2016年12月25日,川煤集團一筆10億元到期的非公開定向債務融資工具(PPN)“13川煤炭PPN001”再次出現違約,且迄今未能兌付。

成立于2005年8月的川煤集團,注冊資本30億元,是四川省最大的國有煤炭企業和唯一的煤炭整合主體,近年來卻深陷債務泥潭。

光大證券債券分析師張旭認為,債券發行人償付本息的資金來源可分為三類:內源性資金、外源性資金、協調性資金。債券的違約風險,取決于上述三類資金的可獲得性。其中,內源性資金取決于發行人的經營狀況,外源性資金同時受到經營狀況和融資環境的影響,而協調性資金更多地依賴于發行人所在區域的金融生態環境,這是一個非經濟因素。

據張旭進一步分析,在去年上半年的債券違約潮中,相對于融資環境,企業經營能力的惡化是違約更為主要的原因;進入2016年四季度后,貨幣政策收緊的影響更大。

“不過,今年以來,在人民銀行、地方政府、交易商協會等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地方金融生態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降低了非經濟因子對債券違約的影響。因此今年只出現了一個新增違約主體,顯著少于2016年同期水平。”張旭說。

責編 曾建輝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川煤集團債券違約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中文有码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 日本有码视频中文字幕 | 亚洲a∨天堂久久 |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高清在线电影 | 日韩中文精品在线 |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中文丝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