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6-17 18:13:3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馮彪
發布會現場
每經記者 馮彪
6月16日,中國民營經濟國際合作商會與北京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發布《“一帶一路”年度報告(2017)》。這份由外國專家擔任總撰稿的報告也為認識“一帶一路”倡議提供了不同的國際視角。
在這份《報告》中,“一帶一路”倡議被認為是中國“走出去”的2.0版。《報告》認為,中國在2009年至2013年間,已經通過國有企業涉足公共投資,來保持增長率與國內目標持平,但是通過國有企業“走出去”建立的投資渠道是不夠的,私人投資也必須跟上,“一帶一路”倡議則為投資提供了動機、保護、基礎和程序。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也將逐漸增加。《報告》分析,得益于近些年的快速經濟增長,中國成為了世界第三大對外直接投資國。根據預測,中國積累的對外直接投資額到2025年將會是現在的3倍,達到1.25萬億美元。
參加此次《報告》發布會的聯合國世界經合組織前總干事唐納德?約翰頓也在演講中提到,“推進‘一帶一路’能夠建立一個促進全球化的平臺。‘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能讓很多中亞國家受益。‘一帶一路’倡議對參與國不是競爭而是相互補充合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為了控制風險,保證回報,《報告》還建議將“一帶一路” 倡議制度化,成立一個自治機構,讓它行使一定的權限,并且承擔相應義務,這一機構的主要目標功能包括聯系、溝通、監管以及甄別項目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