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報觀察 2017-07-02 08:53:06
去年3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成都躋身國家中心城市行列。隨后成都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召開,確立了治蓉興蓉的157總體思路。
有目標,有思路,有路徑,關鍵是具體怎么干?
1月6日,成都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代市長羅強作政府工作報告,他對成都如何在2017年打造國家城市體系中綜合實力最強的“塔尖城市”進行了細致部署。
2017年,成都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2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進一步降低。
建西部經濟中心
規劃龍泉山東側工業發展走廊
堅持工業“一業定乾坤”理念,圍繞建設國家先進制造業中心,成都確立了2017年的雙30%目標:完成工業投資2850億元、增長30%以上,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30%以上。
從產業布局看,除加快建設“大創造”“大智造”“大成都”工業板塊外,還將規劃建設龍泉山東側工業發展走廊,在龍泉山東側的金堂(淮口)、簡陽和新機場臨空經濟區形成新的工業發展片區。
貫穿2016年的工業“競進拉練”活動將繼續開展。成都加快培育萬億級產業集群,開展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應用示范,將有更多“智慧工廠”涌現。
現代服務業領域的主要目標是加快建設西部金融中心、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項目建設方面,將推動航空大世界、萬達文化旅游城等重大旅游項目建設。
過去所說的“兩湖一山”生態旅游功能區被豐富為“三湖一山”,即在三岔湖、龍泉湖、龍泉山的基礎上,增加了翠屏湖。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專門就發展新經濟作出部署。隨著加快發展大數據經濟、智慧經濟、分享經濟、創意經濟等新業態,成都意圖搶占經濟新高地,力爭新經濟指數進入全國前五名。
建西部科技中心
“菁蓉匯”走進德國、俄羅斯
作為四川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核心依托城市,成都將深入推進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和軍民融合創新。2017年要新增科技型企業1.2萬家以上,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8700億元。
成都科學城承擔著成都爭創國家科學中心和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的重任,新的一年里,這片區域將加快建設中科院成都科學研究中心等重大科學項目,積極推動北航西部國際創新港等10個技術創新項目入駐,引進國家工程實驗室2家以上。
而讓成都在創業圈聲名鵲起“菁蓉匯”,將走進德國、俄羅斯等開展系列活動180場,以此吸引全球創新創業要素加快向成都聚集。
在雙創孵化平臺建設方面,成都將新增孵化器30家、面積50萬平方米,尤其是要加快國家級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中韓創新創業產業園等平臺建設。
建西部文創中心
古蜀文明遺址、“蜀道”申遺
為推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提檔升級,成都將規劃建設包括成都大劇院、自然博物館、成都美術館、三國蜀漢城等在內的重點文化設施。
加快建設“音樂之都”,成都要打造國際性國家級音樂生產地、音樂設施設備集散地、版權交易地和演出聚集地,提升“成都國際音樂詩歌季”等品牌影響力。
值得關注的是,歷史文化遺址和建筑的保護力度更強,成都將打造東華門、邛窯等5個大遺址公園,建設金沙遺址等城市文化核心區,并推動古蜀文明遺址、“蜀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建西部對外交往中心
使自貿區具有“一帶一路”特色
去年8月,四川獲批設立自由貿易區,盡管具體規劃建設方案尚未公布,但無疑成都是核心區域。
2017年,成都具有“一帶一路”特色的內陸自貿區建設將拉開全面建設序幕。其探索方向是,推行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建立與國際貿易規則接軌的行業監管和資格審查制度,全面推進“一站式作業”。
在招大引強、招高引新方面,成都對“一把手”的考核方式發生了變化,除考核招商引資“出勤率”“簽約率”外,還將考核“開工率”。
成都對抓大項目做了明確要求,提出年內要新簽約投資100億元以上項目6個、50億元以上項目7個、30億元以上項目15個。
建西部綜合交通樞紐
蓉歐快鐵開行1000列以上
2016年,成都實現進出口總額2557億元,增長5%,2017年的目標是增長7%。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深入推進“蓉歐+”戰略。
中歐班列蓉歐快鐵去年全年開行500列,成都今年提出“翻番”目標,力爭2017年開行1000列以上。
隨著格力電器等企業在新津布局產能,成都將增設天府新區(新津)鐵路口岸,打造“蓉歐+”陸港產業園和臨港經濟示范區,吸引更多對歐洲和中亞、適宜鐵路運輸的高附加值產能向成都轉移聚集。
備受關注的市域軌道交通在步入加速成網期。地鐵5號線、6號線、18號線等10個項目將加快建設,地鐵7號線、10號線一期、4號線二期將被開通運營,由此實現運營里程179公里、在建里程329公里。
建宜居宜業城市
紓解中心城區傳統產業功能
為優化城市功能品質,成都推進中心城區有機更新和天府新區建設。其中,加快推動府河橋、荷花池等老舊市場調遷改造升級,加快火車北站等6個重點片區改造。
增強基礎配套功能,成都中心、成都科學館、城市音樂廳、音樂坊等建設將被提速,成都演藝中心、城市南部片區青少年宮則被將建成,成都國際足球中心也要在年內實現開工。
據了解,成都專門提出要探索深層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其中一個用意是探索建設深層地下車庫。去年,杭州建成全國最深的地下井筒式立體停車庫,車子順著電梯停到地下,每個井筒地下19層,深度達34米,一個井筒可停38輛車,停取車輛,用時一分鐘左右。
建美麗中國典范城市
PM2.5濃度降低4.8%
去年12月,四川省污染防治“三大戰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做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正成為新的一年里成都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抓手。
2017年,成都將重點抓好揚塵、機動車尾氣、工業廢氣和臭氧污染治理,全部淘汰黃標車,持續做好禁煤禁燒禁放工作。
強化重點污染源實時在線監測,確保自動監測設備運行率100%、傳輸有效率達95%以上。向社會公布污染源重點監控企業名單,強化第三方機構和市民監督,建立區(市)縣大氣質量月排名和改善獎懲機制。主要污染物PM2.5濃度降低4.8%,重污染天數持續減少。
此外,成都要求推進企業環境信用評價體系建設,加大環境違法行為執法力度,依法嚴厲打擊偷排漏排、篡改偽造監測數據、非法處置危險廢棄物等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強化綠色低碳發展政績考核問責,實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
值得關注的是,去年輿論高度關注的“共享單車”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成都將建立行人、非機動車和公交車優先的路權體系,完善城市慢行系統,試點建設自行車高速公路,鼓勵支持共享單車、共享新能源汽車等共享交通健康發展。
建最具活力城市
構建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長效機制
深化改革,能夠釋放城市活力。2017年,成都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城鄉改革、國資國企改革、財稅和投融資體制改革。
其中,提出要加強精準調控,構建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長效機制;促進電力市場化交易,推動大用戶直購電,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及稅負、人力和物流等成本,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成都還將完善來蓉人員落戶制度,推行居住證積分入戶與條件入戶雙軌并行。
建健康幸福城市
探索市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檔案系統
成都首次提出要建設“健康幸福城市”。
在硬件方面,加快推進區(市)縣“一場一館一池”“兩中心”建設,即區(市)縣級公益性體育場館設施和健身服務體系的基本建設項目,應包括一座體育場、一個體育館、一個游泳池和一個全民健身活動中心、一個國民體質監測中心。
建立市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檔案系統,也是成都新一年的探索方向。這個檔案系統,將記錄市民從出生到死亡整個生命周期醫療衛生服務信息的電子健康檔案信息。
簡陽脫貧攻堅,依然是成都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2017年,成都將完成易地搬遷貧困群眾10794人,確保58個省定貧困村全部摘帽、31112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民生領域的亮點還包括,加強職業能力和“技能成都”建設,創建中國(成都)職業訓練院、中國(成都)創業公共實訓基地,推進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建成公辦幼兒園160所,新增學位4.8萬個,新建和改擴建中小學60所,新增學位3.2萬個。
(來源:川報觀察)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