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7-10 23:32:44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陳鵬麗
每經記者 陳鵬麗 每經編輯 張海妮
當上海首家無人便利店因“熱爆”刷屏;當全國火爐城市的爭議再次沸騰;當朋友圈有人表示“每當我感到熱,就去看看吐魯番”,并附加兩張溫度圖,這一切都說明炎炎夏日就在我們身邊。
作為三大消暑神器之一的空調,自然不能缺席。雖然2015年國內空調行業庫存曾高達4800萬臺,當時行業一度稱“空調廠商即使都不生產,1年也賣不完。”不過,目前上述情況已發生改變,這個苦夏對空調企業來說一點也不苦。
前5月空調產量增長19%
隨著國家工信部消費品司7月10日對外披露,1~5月家用電器生產旺盛,其中,房間空調累計生產8252.3萬臺,同比增長19%。前5個月,家用電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6429.8億元,累計同比增長15.9%;利潤總額累計同比增長9.6%。
國內一家空調廠商相關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今年空調企業的排產量確實同比增長,主要是因為市場銷售好轉及行業去庫存導致。
奧維云網(AVC)研究院院長張彥斌表示,據他觀察,今年上半年空調產量的增長接近20%,“主要是因為去年上半年空調行業不太好,基數低,所以今年顯示出來的增長幅度會比較大。”
張彥斌還告訴記者,今年以來上游原材料漲價,部分經銷商和渠道商因擔心原材料價格繼續漲,也有提前備貨的行為。“從廠家的層面來講,今年到目前為止,形勢是非常喜人的。”
記者注意到,國內空調廠商排產量增加,在空調上游配件公司業績上也有體現。
海亮股份(002203,SZ)一季報顯示,公司1~3月實現營業收入48.9億元,同比增長62.3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億元,同比增長50.74%。對此,公司解釋稱營業收入大幅增長主要是因為報告期銅加工產品的原材料價格上漲及產品的銷量增加導致。據了解,海亮股份主要從事銅管、銅棒、鋁型材等產品的研產銷,是空調和冰箱制冷等行業的上游供應商。
盾安環境(002011,SZ)今年一季度營業收入為17.1億元,同比增長46.39%,歸屬凈利潤約0.4億元,同比增長30.71%。公司在一季報中表示,公司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同比大幅增長主要原因系制冷配件產業行業回暖。
空調行業或迎逆轉
記者注意到,過去兩年,空調行業一直處于負增長或低增長的狀態。尤其是2015年,國內家電上市公司的空調業務收入幾乎全線負增長。與此同時,空調行業歷史最高庫存的消息也頻頻傳來。2015年9月,產業在線發布的數據顯示,空調全行業庫存量高達4800萬臺,達到歷史高位。當時空調業內有說法稱,2016冷年即使所有的空調廠商都不生產,庫存的空調量也未必能銷售完。
直到去年下半年,國內空調行業才迎來好轉。那么,今年前5個月空調產量增長接近兩成,是否意味著空調行業將扭轉低增長的局面?
張彥斌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016冷年(2015年8月~2016年8月)國內空調銷量增長4%,2017冷年預計銷量增長可接近10%。
前述某空調廠商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截至今年6月份,公司空調內銷全渠道庫存量較去年同期下降超過50%,而空調市場增長源于房地產及天氣等各種因素。“現在各地都在發高溫預警。”
張彥斌則認為,上半年空調市場表現良好,主要是因為空調在農村市場尚有空間,同時中高等收入群體對智能空調的需求也得到釋放。另外,廠商渠道扁平化等都為空調行業帶來了增長。他還指出,空調市場表現也受益于去年房地產火熱的滯后影響。
對于下半年空調行業的走向,張彥斌表示他持樂觀謹慎態度。他認為,空調渠道庫存仍然不低。雖然華北、東北等多地頻發高溫預警,但這些都不是空調的主銷區,而南方今年雨水較多。“空調是個成熟的行業,市場處于相對穩定狀態。”
記者注意到,美的集團(000333,SZ)在今年一季報中稱,不考慮庫卡集團、東芝生活電器株式會社及其他并購項目財務并表的影響,美的集團原業務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1%,凈利潤同比增22%。
格力電器(000651,SZ)一季報顯示,公司1~3月實現營業收入296.8億元,同比增長20.46%,實現凈利潤40.1億元,同比增長27.05%。
青島海爾(600690,SH)一季報顯示,公司前3個月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9.73%,凈利潤同比增長8.8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