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7-31 23:09:16
每經編輯 李彪
7月30日,中央環保督察組分別向福建、湖南、遼寧三省反饋督察情況,對環境保護工作推進落實不夠成為了三省存在的主要共性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4年國務院發文明確要求地方政府清理環保“土政策”的情況下,為了追求地方經濟發展,仍然有一些地方出臺“土政策”或繼續執行“土政策”為環境違法行為亮綠燈。
比如:永州市委、市政府曾聯合發文,要求實施涉企首違免罰制、涉企輕微違法行為整改制、下限處罰制;泉州石獅市政府于2015年12月召開專題會議,責令市環境保護局撤銷依法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等。
對此,一位地方環保局局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地方政府出臺這些“土政策”,涉及的是如何處理經濟與保護的關系問題,這種行為會讓地方環保部門很尷尬,環保局局長工作不好干。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王可然 畢陸名
“土政策”助長企業違法行為
2015年12月,湖南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官網發布了《2015年永州市減輕企業負擔工作總結》,在該文件的“強化制度保障,規范部門執法”部分明確要求,規范涉企處罰行為。其中,實行涉企首違免罰制、涉企輕微違法行為整改制、下限處罰制,對企業處罰實行“輕微違法免罰整改”,對確需實施處罰的,視情節在裁量權基準幅度內按下限實施處罰。
同時,總結中要求,“建立重大行政處罰備案制,對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以及1萬元以上罰款等重大行政處罰,要在行政處罰決定書下達后7個工作日內抄報市優化辦備案。今年以來,全市優化辦收到涉企重大處罰備案93次,其中市本級收到54次。”
無獨有偶,2014年1月3日,株洲市荷塘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荷塘區重點企業掛牌保護制度》,提出,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重在促進整改,原則上首次不予處罰。
實際上,早在2014年底國務院就發文要求,2015年6月底前,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全面清理、廢除阻礙環境監管執法的“土政策”。因此,永州市、株洲市因仍存在未清理的“土政策”被中央環保督察組點名,被指保護為發展讓路。
與這些未清理“土政策”相比,一些地方甚至還出臺新的“土政策”。中央環保督察組指出,2016年莆田市政府仍然出臺“無檢查周”和“下限執行處罰”等“土政策”;南平市建陽區不僅沒有清理舊的“土政策”,2016年還連續出臺3個阻礙環境執法的“新文件”;泉州石獅市政府于2015年12月召開專題會議,責令市環境保護局撤銷依法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助長了企業違法行為。
應避免環保部門“單打獨斗”
某省環保系統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果地方存在“土政策”,肯定會給環保工作帶來壓力,尤其是履職盡責方面。
上述地方環保局局長稱,一些地方存在“土政策”,涉及如何處理經濟與保護的關系問題,以前在環保執法過程中也會考慮稅收、就業等問題。
“基層環保部門不容易,應該多強調一下政府的責任問題。”該地方環保局局長說,在環保問題上,區域的環境質量是政府負責制,必須齊抓共管才能見效,地方政府不僅要重視環保,還應該調度、督辦其他部門參與進來,目前地方環境保護方面,都是環保部門在單打獨斗,其他部門真正參與得并不多。
實際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跟隨環保部做環保督查過程中發現,不少企業的環境違法問題長期存在。
針對發現的問題,督察組要求,要強化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依法依規嚴肅責任追究,對于督察中發現的問題,要責成有關部門進一步深入調查,厘清責任,并按有關規定嚴肅問責。
實際上,對于地方“土政策”的問題,環保部一直采取高壓態勢。環保部曾通報,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國共清理阻礙環境監管執法“土政策”206件。
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中央的態度很明確,通過機制建設以及大的監管體系來督促地方政府履行當地的環保責任。
對于如何化解地方“土政策”,薛濤建議,首先是環境信息的公開,其次是相關機制的建設完善,比如排污權交易、排污許可證,環保稅等。
為此,上述地方環保局局長認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土政策”清理工作,黨政同責在不斷深化,以及問責實例的不斷宣傳,今年內地方“土政策”的問題有望徹底改觀。
(實習生李丹鳳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