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8-22 11:56:46
中糧系地產業務何去何從?一則公告破解了多年來坊間的各種猜測。
8月21日晚間,大悅城地產(00207.HK)發布公告稱,中糧地產(000031.SZ)正探索收購大悅城地產控股權益或收購持有大悅城地產有關控股權益直接控股公司的股權的可能性。
中糧地產獨立董事顧云昌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兩家在一起更有利于資源的統籌和利用。
每經編輯|馮穎祎
每經實習記者 馮穎祎 每經編輯 曾健輝
7月22日,中糧地產發布關于籌劃重大事項停牌的公告。8月6日,中糧地產確認停牌原因系籌劃重大資產重組。這一連串的公告發布后,就有分析人士認為,上述事件涉及中糧集團旗下兩大地產板塊的重組。
8月21日晚間,大悅城地產發布內幕消息公告稱,作為中糧集團整合其房地產業務進行集團內部重組的一部分,中糧地產正探索自中糧(香港)或中糧集團的相關收購方,收購大悅城地產控股權益或收購持有大悅城地產有關控股權益直接控股公司的股權的可能性。
這意味著,大悅城地產有望成為中糧地產旗下控股企業,中糧集團地產板塊的兩家上市平臺也將在控制權上實現合并。在國企改革的大背景下,此事即為中糧集團“瘦身健體”減少層級的一部分,也是對多年來各種關于中糧地產業務整合傳聞的終結。
截至公告日期,相關方尚未就重組達成或訂立具體條款或具法律約束力協議或合約。
公告續稱,為整合資源及提升中糧集團房地產業務效率,目前正探索重組。重組完成后,預期中糧集團將繼續間接持有大悅城地產控股權益(透過中糧地產),仍為大悅城地產的最終控股股東,而預期大悅城地產將于完成后成為中糧地產及中糧集團的附屬公司。
截至公告日期,中糧集團透過其全資附屬公司中糧集團(香港)有限公司,間接持有大悅城地產全部已發行股本(不包括公司發行之不可贖回可轉換優先股)的66.76%。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相關問題致電中糧地產證券部,但截至發稿時并未收到回復。
作為一家大型央企,中糧的地產業務整合一直為業界所關注。
剝離還是整合?在2011年3月,掌舵中糧集團的寧高寧就提出,中糧集團在中糧地產、中糧置業(大悅城前身)兩大地產業務平臺合并完成后,將會以A+H的方式整體上市。不過,上述設想因種種原因擱置,中糧系地產整體上市計劃一直未能成行。
實際上,中糧集團的地產業務的整合走走停停已有十余年,2013年實質性地推進就是中糧集團將商業地產注資進港股殼資源,實現了地產業務在資本平臺上的清晰分割。
由此,歷經多年盤整,中糧地產業務最終形成中糧地產和大悅城兩大平臺,并分別在A股、H股上市。
不過,中糧地產與大悅城地產業務上的重合和協同競爭話題,一直伴隨著中糧集團。
曾有業內人士指出,中糧集團地產板塊仍以城市為陣營,中糧地產和大悅城地產的高管團隊并不完全獨立。在同一城市里,同一個團隊會同時負責兩家上市公司的開發項目。
隨著中紡整體并入中糧,中糧集團的國企改革進程不斷加速。
作為首批央企改革試點的六家企業之一,中糧集團目前的地產業務包括A股上市公司中糧地產和港股上市公司大悅城地產。在定位上,中糧地產主要發展住宅業務,大悅城地產主要發展商業地產。
2016年,經過長期的醞釀與實踐,中糧集團系統地完成了《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方案》等重大政策配套,重點打造18家專業化公司,使其成為自主經營、自擔風險、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市場主體。
經過一年來的探索完善,“中糧方案”基本定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中糧集團官網獲悉,截至6月底,中可飲料資產重組、我買網整合境外公司、中糧油脂小包裝項目、中國茶葉混合所有制改革項目、中糧資本引入戰投等項目基本完成,中糧國際一體化業務整合、中國紡織股份制改造,及其他業務的整合有望年底前完成。
2016年趙雙連接替寧高寧掌管中糧集團。自趙雙連上任后,“瘦身健體”的計劃在中糧集團內部展開。根據中糧集團的“十三五”規劃,中糧集團將推動糧油、食品、金融、地產四大板塊2019年整體上市。
在“十三五”期間,中糧將致力打造2~3個營收超1000億元規模、4~5個超500億元規模的專業化公司(平臺)。
按照大悅城地產、中糧地產2016年分別實現的69.87億元和180.25億元營收來看,這兩者的組合距離500億元的規模還有不小差距。
中國企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李錦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地產版塊重組和合并,這是央企改革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改革最后將形成向幾家以房地產為主的央企靠攏的情況。但現在房地產企業處在一個萎縮的情況,究竟是哪幾家,現在還沒有任何消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