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見聞 2017-11-12 13:46:02
黑色星期五在感恩節后第一天,是美國人在實體店進行圣誕節大采購的第一天,期間實體店進行大促銷活動。網絡星期一是黑色星期五之后的下周一,也是美國各大電商傾力打造的電商購物版本。
而如今中國人的消費能力在“雙11”再度釋放,徹底完勝美國雙節。據Adobe Digital Insides數據顯示,2016年美國“雙節”當天銷售額僅為今年天貓“雙十一”銷售額的三分之一。
天貓“雙十一”創下了1682.69億人民幣(約合254億美元)的銷售額,中國人的驚人消費能力也引起了全球的關注。我們不妨將“雙11”與美國的購物節做個對比。
美國也有兩個購物節:“黑色星期五”和“網絡星期一”。前者為感恩節后的一天,“網絡星期一”是黑色星期五過后的第一個周一。
今年的“雙11”銷售額為254億美元,而2016年美國兩個購物節期間的4天內(2016年11月25-28日),總銷售額也不過128億美元,只有“雙11”的一半。
據Adobe Digital Insides數據顯示,2016年“黑色星期五”和“網絡星期一”當天的銷售額更是只有52和34.5億美元,兩者相加也只有“雙十一”的三分之一。
“雙11”的影響力也已經逐漸傳播到國外,今年“雙11”中,參與優惠活動的品牌有40%來自中國以外。
在接受時裝商業評論(BOF)采訪時,NPD集團零售分析師Marshal Cohen表示,“雙11”代表的商機更大,因為西方的人們還不那么熟悉這個節日,品牌還沒有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在國際市場上的潛力。
研究機構Forrester表示,除了在中國,東南亞許多國家也推出了自己的光棍節促銷活動,阿里巴巴在東南亞的子公司來贊達(Lazada)就是一個例子。
去年4月,阿里巴巴以10億美元收購來贊達,打入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電商市場。
關于“黑色星期五”,零售研究機構與咨詢公司Columino董事總經理Neil Saunders表示多數零售商全年都打折,所以“黑五”就不那么有吸引力了,買家沒必要聚集在當天購買,因此“黑五”現在的增長非常低。
(亞馬遜:美國電商雙節期間促銷巨頭)
相反,提及“雙十一”時,Saunders表示其有很高的增長機會,并且年復一年地做大做強,對零售商很有吸引力。
不過,“黑五”也正在發生轉變,從實體店消費逐漸轉向“網購”。據RetailNext數據顯示,2016年“黑五”當天到實體店消費的人數下降了11%,銷售額下降了10%,但移動端銷售額的占比則越來越高,2016年“黑五”的在線零售額同比增長18%。
(來源:華爾街見聞 作者:劉鑌練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