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21 00:53:05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 彪 每經編輯 畢陸名
每經記者 李 彪 每經編輯 畢陸名
外賣、網約車、共享單車……這些看似并不相關的事物,其實都扮演著同一個角色:傳統行業的顛覆者。
看得見的敵人并不可怕,無法預知的敵人才叫人冷汗直流!
2017年10月30日,尼康召開董事會,決議停止子公司尼康光學儀器(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NIC)的經營,給出的理由是“由于智能手機的崛起,小型數碼相機市場正在急速縮小,NIC的開工率顯著下降,持續運營變得非常困難”。
數碼相機給尼康帶來的危機,跟外賣對方便面行業、網約車對傳統出租車行業、共享單車對自行車行業的沖擊可謂如出一轍。在互聯網時代,新技術的運用正不斷加劇跨行業、跨平臺的激烈競爭。
攪局者讓行業猝不及防
今年10月19日,美團點評宣布完成新一輪40億美元融資,以外賣作為主營業務之一的美團點評預計在融資完成后,估值可能達到300億美元。
另一家外賣行業巨頭“餓了么”在獲得多輪融資后,估值也被認為超過60億美元。
與之相對應的是,方便面行業卻持續受到沖擊。作為方便面大王,康師傅控股(00322,HK)市值已多年連續出現下跌,從幾百億美元跌至80億美元左右。
業內人士分析,康師傅控股市值下跌,最大的原因并非來自統一、今麥郎等方便面行業的競爭對手,而是緣于整個方便面行業銷售額的連年下滑。從這一點來看,對方便面行業沖擊最大的無疑就是外賣。
公開資料顯示,方便面的銷量在2007年達到巔峰,2012年后開始快速下滑。與之相對應的是,自2013年以來,我國在線訂餐市場一直保持高速增長。
與方便面市場有著類似境遇的還有數碼相機市場。日本國際相機影像器材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數碼相機銷量在2010年達到最高峰,此后開始逐年下滑,2014年數碼相機市場的總體銷量甚至還略低于2000年的水平。
與尼康停止經營子公司NIC差不多同時,今年9月美國出租車行業的代表性企業“牛頓出租車”(Newton Cab)在運營了45年之后也關上了大門。公司方面表示,大約從兩年前開始,出租車業務開始顯著下滑,尤其是在去年,出現了斷崖式的大跌。
而此前在2016年初,美國舊金山最大的出租車公司Yellow Cab就已提交破產保護申請。造成此類出租車公司業務快速下滑或被迫破產的根源,正是美國兩大移動專車服務企業Uber和Lyft。
類似的情況在多個行業都有出現。比如電商的興起沖擊實體商場、共享單車沖擊中小型自行車廠商,所遭遇的情況大同小異。
對此,北京市創業創新協會理事長劉曼紅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類現象今后會越來越多。哪怕今年還是行業內的巨人,明年也許就可能倒下。因為現在很多行業正處在一個拐點上——過去行業的演變都是一直平穩地往前發展,而現在突然來到一個拐點:在科技的助力下,一個新行業可能會噴涌式發展,出現不可預想的前景。
新模式更能發掘客戶需求
“我們的公司離破產永遠只差18個月。”比爾·蓋茨曾告誡微軟員工。
“海爾離倒閉只有一天。”張瑞敏同樣也這樣告誡員工。
“我們離破產只有6個月。”與他們的前輩類似,美團點評CEO王興也不斷地告訴他的團隊。
在互聯網和新技術時代,行業的邊界被創新打破,行業的競爭變得越來越難以預知,也更加激烈。
新商業模式打敗一個傳統行業的案例正越來越多,頻率也越來越高,對于這類現象,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劉學教授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說,新技術、新商業模式與傳統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是在不知不覺中將舊模式擠到了一個寂寞的角落里,甚至沒有出現正面的抗衡。新模式能夠滿足客戶未被滿足的需求,發掘客戶新需求,具有非常強的生命力,未來新模式沖擊傳統商業模式的現象會更加普遍。
劉曼紅也告訴記者:“很多突破思維模式的變化都不斷涌現,所以原來的公司突然有一天會覺得已經不合時宜,很快就會被替代。這樣的現象會以越來越驚人的速度出現。”
很顯然,當前的競爭生態已經發生變化,傳統行業的競爭模式主要來自行業內部的競爭對手,采取的方式無外乎拼價格、拼研發、拼成本、拼渠道等,這種行業內部的企業競爭,只會是企業之間對市場份額的爭奪,不會產生整個行業的萎縮。但是,一旦出現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它帶來的不僅僅是擠占傳統行業生存空間,而往往是顛覆傳統行業的發展。
對此現象,劉學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創業者如果用同樣的模式與對手競爭,行業內的一些小企業再去通過拼價格、拼渠道等方式與大企業競爭,肯定沒有太多機會,所以這部分群體希望能夠探索新模式。
其二,外在條件是新技術的出現,比如互聯網可以采集用戶偏好、時間配置、經濟收入等,可以發現沒有滿足的需求或者是未開發的需求,從而為模式創新提供支撐。
1997年,“顛覆性技術”理念的首創者克萊頓·克里斯坦森出版了《創新者的窘境》,通過分析計算機、汽車、鋼鐵等行業的創新模式,提出科技創新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點綴,而是生存的必需。
對此,劉學認為,傳統商業模式里的企業難以確保永遠不被新模式沖擊,只有早一點進行自我創新,才能避免企業走向衰落的命運。但是,在位者要滿足已有客戶的需求,通常只會在原來技術路徑和軌道上升級。而顛覆者用的則是全新的技術、全新的商業模式。
“傳統模式被顛覆、替代,從學術上來說是正常的現象。相對于方便面來說,快餐業給客戶帶來的是更好的營養、口感、食品安全等,它擠占方便面市場是很正常的,越來越多的行業會受到新模式、新技術的挑戰,這一點難以避免。”劉學說,當前客戶一些基礎功能性的需要基本上都得到了滿足,但未來在尊重個人、凸顯個性、體現品味等需求下,會形成原來越多的新模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