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逝者|昨夜今晨,電影行業都在傳一個悲傷的消息:“大姐”耿西林去了…

每日經濟新聞 2017-12-28 14:25:13

田聰明部長、“耿大姐”……這一代代電影業前輩,是中國電影市場化之路的見證者,更是電影市場化改革的親歷者、參與者和推動者。沒有這一代代人的努力,電影商業、電影產業就無從說起。如今他們身影遠去,愿天堂還有電影夢。

每經編輯| 丁舟洋    

每經影視記者 丁舟洋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今日零點時分,一個悲傷的消息在電影人們的朋友圈里傳出,資深電影發行人耿西林突然離世,讓電影同行們驚愕、悲傷不已。

電影圈內,耿西林被同仁們親切的稱為“大姐”。中國電影總經理江平說耿西林是“中國電影發行界的女中豪杰,一個爽朗真誠的人”。

▲乒乓球國手、北京市電影公司、中影公司發行分公司、退休后在“新農村”開辟農村電影,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副會長…為電影事業奉獻一生的資深電影發行專家耿西林于2017年12月27日晚8點21分,在北京安貞醫院不幸去世(圖/朋友圈截圖)

耿西林早年在中國電影集團任職,曾任中影集團發行分公司總經理。后任中影新農村數字電影發行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常務副會長。她是資深電影發行專家,對中國電影市場和中國電影發行機制和運營模式有著深入研究與見解。

就在12月26日晚,歷任國家廣播電影電視部副部長、新華社社長等職務的田聰明因病逝世,亦引發電影人們的追思。他也是電影市場經濟的拓荒者,在上世紀90年代勇敢的喊出了:“這場改革會有跟不上潮流的電影廠、電影公司、電影院被淘汰。”

田聰明部長、“耿大姐”……這一代代電影業前輩,是中國電影市場化之路的見證者,更是電影市場化改革的親歷者、參與者和推動者。沒有這一代代人的努力,電影商業、電影產業就無從說起。如今他們身影遠去,愿天堂還有電影夢。

“大片”發行人

1998年4月,一部叫《泰坦尼克號》的電影讓中國觀眾為之瘋狂,長達三個多月的映期為該片創造了3.6億元的票房,這一紀錄直到11年后的《阿凡達》才被打破。

從1994年的《亡命天涯》算起,1998年是中國引進分賬大片的第四年。但1998年也是中國電影市場的低谷,票房萎靡不振,《泰坦尼克號》在中國銀幕上的亮相和火熱票房讓處在一線的中國電影發行工作者們感到極大的振奮。時任中影公司發行分公司執行經理的耿西林參與了這部電影的發行。

四年后,2002年,中國電影市場又出現了一件里程碑式的事件——張藝謀導演的大片《英雄》上映,該片在中國內地票房達2.5億元。這部褒貶不一的電影,開啟了國產片的“大片時代”。

▲張藝謀的《英雄》開創了中國大陸電影新一輪的票房神話和電影產業化模式(圖/官方劇照)

“我本人看完《英雄》覺得非常有沖擊力。”擔任《英雄》發行工作的耿西林曾在2015年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英雄》的票房遠遠超過電影人們的預期。華誼兄弟創始人王中軍曾說:“我覺得《英雄》對我們最大的貢獻是把這個窗戶打開了,讓大家看到國產片的巨大空間。”

2006年,陳坤、徐若瑄、李冰冰主演的電影《云水謠》上映,中影集團、臺灣龍祥公司以及香港英皇公司聯合投資3000萬元,是內地、香港、臺灣合拍片的一次長足進步。耿西林參與了該片發行的重要工作。

“關鍵是電影‘出不出人物’”

2000年初中國電影剛剛實行院線制改革,電影發行流通的行政區劃被打破,電影產業準許民營資本、境外資本參與投資、制作。彼時,耿西林已在討論電影除了票房之外的收益可能性。“就像好萊塢一樣,電影的周邊產品、衍生市場帶來的收益甚至超過票房,成為主流。”

《英雄》出來了,網友有建議能不能出一批《劍譜》配合著劍一塊推銷,進而引領舞劍這樣的時尚運動,這也許能成為一種新的利潤來源。“我覺得這是個思路。我們片方如果要開發,就要好好去做市場調查。”耿西林說。

當時的電影知識產權保護尚不健全,熱門電影出了后,市場上會有很多廠家在沒有版權方許可的情況下開發一些衍生品,如《花樣年華》的旗袍,但片方并不能分得一杯羹。“我們不要老說廠家做了什么,我們應該考慮我們自己,除了拍電影,還能做什么。”耿西林認為。

▲2006年,陳坤、徐若瑄、李冰冰主演的電影《云水謠》上映,耿西林參與了該片發行的重要工作(圖/官方劇照)

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ingshi)記者也還清楚的記得,在今年9月20日于青島舉行的“第十五屆全國院線國產影片推介會”,耿西林看記者在一群電影人中“邊聽邊寫邊拍照”,好像和其他人不同,便問記者是哪家電影公司的?得知記者是媒體,她又主動詢問在十一檔期上映的電影最喜歡哪一部?

每經影視記者問耿西林,作為資深電影發行人,她對于一部電影的判斷標準是什么?她說:“關鍵在于電影‘出不出人物’?你看《戰狼2》為什么票房那么好,它‘出人物’,人物形象立體、豐滿、有感染力。現在很多國產片‘不出人物’,看了以后兩手空空,電影人物走不進你的心,這就是問題。”

“我現在也不像過去那么頻繁的進電影院看電影了。”她還這樣說,“看了一輩子電影。主要是年齡大了,電影院音響太鬧騰,我有點受不了。”

開辟農村電影市場

18.01億元,這是2007年國產電影全年票房收入,而2007年全年中國電影票房總計33.27億元,國產片票房連續五年超過進口片。坐了多年冷板凳的中國電影人看到了曙光。

市場化改革帶來行業洗牌,1993年,中國電影院在冊登記近一萬家,其中也就只有五成是真正在經營電影的。經過了院線改革,資本開始搶占影院市場空白,也意味著大量跟不上趟的老舊電影院、國營電影廠面臨倒閉。

“現在資本已經注意到中等城市了。我覺得5年內,看影院建設情況,中國的電影票房應該能有100個億。成為繼電視劇之后又一個獲得市場成功的娛樂產業。”耿西林說。

市場日益繁榮之際,耿西林已退休,返聘到中影新農村數字電影發行公司擔任總經理,開辟和發展農村電影市場。“農民的兒子”田聰明也曾表示:“只要農民看電影的問題沒解決,就不能說我們的電影工作搞好了。”

耿西林介紹說:“我們做的數字發行,是從每年市場上發行的片子中選擇60部公益版權的影片,政府出錢,我們幫政府采購,然后轉換成數字盤,通過衛星傳輸訂購。它不完全是市場,它提出來的是企業經營、市場運作、政府買服務。”
由于這種公益服務是讓農民免費看電影,院線的盈利點集中在廣告贊助上,而因為電影放映前會插入貼片廣告,所以農村消費市場空間仍然很大,這對很多企業來說是有很大誘惑力的。2007年,中影新農村數字電影發行公司一共訂出2000多套設備。“因為去年是試驗階段,還不是太多,但是5年后如果設備全部到位,那可是一大塊收入。”  

而隨著農村電影發行的普及,農村公益電影的標準化放映又成了耿西林的研究課題。“以前農村電影只有放映場次一個考核指標,只要放出來就可以領補貼,有些地方甚至存在白天放映、對墻對天放映套取補貼等亂象。”

放映員著統一制服集合,乘車前往放映點,發海報、掛銀幕、放電影……去年6月,中國農村公益電影標準化放映工作現場會上,農村公益電影放映的“山東標準”由此向全國推廣,成為全國模板。

“她在發行協會還做了很多工作。不只是工作方面有大智慧,在人格上有大格局,而且親切和藹……”一位與耿西林共事多年的電影工作者對每經影視說。很多電影專家都保存著對耿西林的感慨和故事,“耿大姐”的人生和留給電影界的影響,相信遠不是這些工作上的生硬文字能簡單概括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耿西林 逝世 資深電影發行專家 電影市場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区欧美区偷拍区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 在线观看你懂的亚洲 | 亚州第一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师生制服 | 亚洲日韩在线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