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1-15 11:56:26
英皇在香港地區娛樂業的地位,雖沒有TVB根基深厚,但它仍是華語娛樂版圖里繞不開的碼頭。它攜帶著楊受成的DNA,既有想敢拼的現代企業家精神,又是信奉諸多傳統價值觀的“大家長”,像一杯斑斕的雞尾酒,很多看似矛盾的特質在此交融……近日,這家甚少接受媒體采訪的企業靈魂人物、英皇集團總裁楊受成接受了每經影視的專訪,將英皇的娛樂生意經和盤托出。
每經編輯|丁舟洋
每經影視記者 丁舟洋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看到來參加他節目的“神秘嘉賓”竟然是楊受成時,謝霆鋒激動得難以言表。“我從15歲就跟他,我有今天,是這個人給的。”短短一句話,謝霆鋒數度哽咽。楊受成拍著他的背說:“You deserve it”(你當之無愧),兩人緊緊擁抱,情形如父如子。
如今,距離當初鐘表店的成立已經過去75年,英皇集團業務橫跨地產、金融、鐘表零售等領域,老板楊受成坐擁百億身家,是香江商界傳奇。而時至今日大家提到“英皇”、楊受成,還是有不少人只聯想到謝霆鋒、容祖兒、twins的老板。娛樂業的大眾影響力可見一斑。
其實要說英皇在香港地區娛樂業的地位,雖沒有TVB根基深厚,但它仍是華語娛樂版圖里繞不開的碼頭。它攜帶著楊受成的DNA,既有想敢拼的現代企業家精神,又是信奉諸多傳統價值觀的“大家長”,像一杯斑斕的雞尾酒,很多看似矛盾的特質在此交融。
“目前影視娛樂版塊在整個英皇集團中的業務比重并不超過百分之五至十,盡管最受外間關注,但其利潤回報并非眾業務當中最顯著的。”近日,這家甚少接受媒體采訪的企業靈魂人物、英皇集團總裁楊受成接受了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ingshi)的專訪,將英皇的娛樂生意經和盤托出。
▲英皇集團總裁楊受成接受每經影視專訪(受訪者供圖)
【1、一貫做法:“投人”】
歲末年關,中國的影視公司們也到了端出大菜、硬菜的時候了。往年賀歲檔、春節檔,票房表現搶眼的影片大多有香港電影人操刀。十多年來,香港與內地在電影市場、人才、資金、技術等方面深度合作,早已難分彼此。
在已經上映與即將上映的新片中,陳凱歌執導的《妖貓傳》、林超賢導演的主旋律影片《紅海行動》均有英皇電影公司的參與。
而楊受成與陳凱歌、林超賢的交情由來已久,此前早有合作經歷。英皇更是“香港+內地合拍片”模式的嘗鮮者。甚至《建黨偉業》《建國大業》《建軍大業》這三部旗幟鮮明的“紅色影片”,他都熱衷參與。
“這些片子(“建國、建黨、建軍”三部曲)不是商業片,都不是賺大錢的。”楊受成說,就像許多演員即使沒有片酬也爭著要演這些片子,他選擇投資的原因只有一個——“這是愛國的電影,能夠參與就很光榮。”
2007年,英皇電影參與出品姜文個人風格明顯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楊受成欣賞姜文的才氣,投資一千多萬港幣,但這部影片最終卻虧了本。可遭遇失敗后楊受成仍然不放棄對姜文的信任,還放言支持姜文拍電影預算無上限。等到2011年《讓子彈飛》,姜文、韓三平、楊受成再次合作,票房口碑雙豐收。
▲2011年,姜文、韓三平、楊受成再次合作,最終《讓子彈飛》收獲了6.5億元的票房成績(圖/CBO中國票房)
“投人”是楊受成在影視娛樂業施展拳腳的一貫做法。在他和成龍、葛優等電影人的合作上也可以看出:“楊老板出錢+電影人出專業能力”,再加上楊受成給予創作者充分的信任和極大的自由度,形成了一種“綁定”明星的方式。
2002年楊受成與成龍合資成立成龍英皇影業有限公司,其中一部作品就是《新警察故事》。2011年楊受成與葛優訂下長期合作計劃,此后合作推出多部由葛優出演的大制作。
然而,賺蝕乃商家常事,英皇電影參投項目票房情況部分并不理想。《謊言西西里》《那件瘋狂的小事叫愛情》在市場上沒有太大水花。因為葛優看好、參演所以英皇投資的《羅曼蒂克消亡史》,制作精良、演員陣容華麗,最后的商業回報卻也遜于預期。
▲英皇投資的部分影片(圖/英皇電影官網)
“我個人對影視娛樂業一向抱有熱情,從小酷愛中西音樂,更是一個電影狂,早在1979 年便投資了第一部電影《喝采》。經營影視娛樂業需投放一定的時間及金錢投資,但由于我本身有濃厚興趣,故不介意回本期較長。”
在談到投資電影是否是一門好生意時,楊受成如是說,“再者,此行業的回報不只限于利潤,它令英皇的品牌深為人所熟知,對集團其他行業也帶來協同效應,這些無形回報絕對不能忽視。”
【2、搭建娛樂帝國】
“我當初之所以進軍娛樂產業,是由于在因緣際會下接收了好友葉志銘旗下的飛圖唱片。初時我對流行音樂其實沒有什么經驗,只憑著早年在電影行業略有涉獵,同時在演藝界也一直有很多朋友,就抱著勇于接受挑戰的精神,開展了一門新的業務。”楊受成回憶道。
楊受成擁有飛圖后,成立自己的經紀人部門,把經紀人這條社會輸送線掌握在受眾,因為捧紅一個歌星不容易,歌星走紅后的持續維護更非易事。
“英皇最初介入娛樂業時,香港地區的娛樂業生態是只有當紅的明星才有市場價值,低于一線的藝人都較難獲得公司力捧或加以培訓,不少有才能而無人脈的年輕人,對此行業就更加只好望門輕嘆。”楊受成說起彼時的香港地區的娛樂生態。
“因此,我認為有必要積極培育娛樂業的生力軍,讓有志于演藝事業人士擁有平等的發展機會,故參考了當時日本杰尼斯事務所的藝人培訓模式,從十五、六歲開始培訓具潛質的藝人,到十七、八歲成熟期時出道,為香港地區的娛樂業培育不少演藝人才,是當時業界的一項革新。”
“1999 年,我將飛圖正式改名為英皇娛樂集團,翌年更進一步向電影業進發,成立英皇電影,奠定了我整個娛樂產業的雛型。”
▲英皇集團大樓(受訪者供圖)
楊受成與謝霆鋒之間的情誼就頗為人津津樂道。十多年前謝霆鋒初出茅廬鋒芒畢露,2002年桀驁不馴的謝霆鋒卻惹上官非。“我剛剛拿到全世界最暢銷華人男歌手獎,隔兩個月就要我坐半個月監,對一個22歲的小朋友來講,這個是崩潰,有哪個老板還會給我機會?”謝霆鋒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每次有困難,老板(楊受成)是無條件幫我。今日我有自己的公司,是老板默默實現我的夢想,這些沒人知道。”
2016年年底,英皇要約收購謝霆鋒控股的漢傳媒(00491.HK),2017年6月,漢傳媒改名為“英皇文化產業”。而據英皇文化產業發布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年度業績,年內產生虧損6232.7萬港元,主要原因是“本年度電影版權及電影制作投資的減值虧損6530萬港元所致”,再加上電影院業務方面的投資期比較長,都是目前賬面虧損的原因。
至今英皇已有英皇娛樂酒店(00296.HK)、英皇鐘表珠寶(00887.HK)、英皇國際(00163.HK)和英皇證券(00717.HK)等五家上市公司,被業內譽為“大滿貫”。只是和其他公司相比,剛登陸資本市場的英皇文化產業接下來能否把英皇旗下的泛娛樂資源整合好,在業績上和“兄弟們”看齊,還需拭目以待。
【3、如何避免青黃不接】
每經影視:目前英皇集團的娛樂版塊現在在整個集團中的業務占比是怎樣的?娛樂版塊的經營比重有過變化嗎?
楊受成:目前影視娛樂版塊在整個英皇集團中的業務比重不超過百分之五至十,盡管最受外間關注,但其利潤回報并非眾業務當中最顯著,金融及地產業務始終是本集團的主要業務。
娛樂業務的經營比重隨著時間及社會生態所演變,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時期主力唱片制作及發行,而自 2000 年后起又從事舞臺劇、電影和電視制作,娛樂業務愈趨多元化。
現下,電競業擁有龐大的增長潛力,故于2017年成立英皇電競,希望可進一步善用我們于年輕人市場累積二十多年經驗的優勢,發展另一門也是以年輕人主導的行業。
▲英皇電競成立(圖/受訪者供圖)
每經影視:從英皇文化產業的財報數據來看,營收和利潤的體量上看還比較弱,您對這此公司的業務定位和未來規劃如何?
楊受成:英皇文化產業是最近成立的上市公司,集團現行娛樂業務并不全是歸納為此上市公司,因此其業績并不反映集團旗下所有娛樂業務的狀況。再加上該公司業務以投資發展電影院為主,電影院投資期比較長,不論影院及院線,目前利潤相對較少是合理的。
▲英皇集團大樓(受訪者供圖)
集團娛樂業務主要有三大業務方向:首先,我們必須不斷招募演藝人才,培育娛樂業的生力軍,以避免演藝界青黃不接的局面。其次,我們會投放充分資源在旗下的藝人身上,除為他們接洽商演及舉辦演唱會外,亦會為他們于網上籌辦更多具話題性、更高關注度的主題活動,以喚起網民共鳴。
最后,我們現在不但著眼發展固有的音樂、電影娛樂業務,更會不斷創新現代化經營模式,故此自2017年起英皇娛樂旗下業務已延伸至電競范疇。我們務求設立一個人才庫,聚集來自不同業務范疇的專才,而他們的互動合作可為集團帶來協同效應。
每經影視:我們印象中,過去十多年英皇藝人的知名度真是紅遍整個華語圈,現在英皇雖然也有培養出了不少有實力的新鮮血液,但那種強勢覆蓋整個華語圈的程度不如以前了,您怎么看這種現象?
楊受成:以往大眾只是集中欣賞幾位當紅的巨星,但隨著時代潮流不斷演變,跨媒體業務已成為市場趨勢,市民大眾現在普遍都往網上平臺尋求娛樂消遣,網上的KOL(即“關鍵意見領袖”)及創作歌手的影響力絕對不容忽視,他們的知名度或許沒有傳統藝人那般高,然而他們在特定群體里所獲得的關注度及叫座力亦不可低估。所以,當下娛樂行業的生態環境和以前已有很大的分別,不能直接比較。
【4、“長輩”凝聚力】
每經影視:現在確實越來越多的香港電影人北上來內地發展,內地與香港影視娛樂產業之間的人才、資金、市場聯系互動都越來越緊密,英皇在這方面做了怎樣的布局?
楊受成:內地的電影行業正處于調整期,14/15 年總票房曾有約 40%的雙位增幅,至 15/16年滑落至共有 4%的單位增幅,跌幅驚人。這主要是由于電影制作方面,在票房急促增長之下,市場產生了一些濫竽充數的作品;同時亦因發展過急而導致很多不合理的成本上升,令投資方的壓力變大。
幸好,在觀眾日趨成熟的情況之下,不會為劣質電影買賬。故在調整期內,英皇電影在內容質素方面會把持得非常嚴謹,以求拍出好作品。在經營電影院方面,中國內地市場的屏幕數目現已超過美國電影市場。經過一輪量的增長后,相信未來幾年是講求素質的時期,小巧而豪華的影院將會崛起。我們剛于2017年 10 月在香港地區推出全新品牌“英皇戲院”,正是此類精品影院的佼佼者。
▲英皇影院(受訪者供圖)
每經影視:我們知道您和您旗下很多藝人關系都非常好,例如謝霆鋒曾在多個場合表示沒有你就沒有他的今天,那么您怎樣看待自己和旗下藝人的這些關系?
楊受成:集團旗下藝人與公司有著唇齒相依的關系,簽了一個新人,有的星途燦爛,我固然欣然栽培追捧,但有一些,事業開展不盡順利,我也會平等對待,盡量給予機會。正所謂“花無百日紅”,再紅的藝人也有低潮的時刻,我定必無時無刻為他們遮風擋雨,從他們的角度出發,用心聆聽他們的需求。
同時,我亦會教授藝人生活紀律,在培養他們的歌藝、演藝的同時,也看待旗下的藝人如自己的子女,教導他們做人處世的道理。譬如容祖兒初入行時與母親感情一般,經我勸告后恪守孝道,重修母女關系。
每經影視:藝人變成大明星后,都免不了“單飛”,而英皇旗下的當家藝人很多都跟了公司長達二十年至今仍不離開,您用什么樣的方式讓他們不走?
楊受成:我向來對待員工如親人,藝人也不例外。我用長輩的身份發揮凝聚力,讓藝人和員工在英皇感受家庭的溫暖,我視他們親如兒女,他們視我親如父親,彼此關係緊密,自然從一而終,不會離開。
再者,在多元化的業務協作下,英皇集團成功建立強大的關系網絡,協助旗下藝人就歌、影、視三方面作多樣性發展,并為他們提供在唱片、演唱會、舞臺劇、電視、電影及廣播等范疇的發展機會,幫助他們的演藝事業更上一層樓。
與此同時,給予旗下藝人足夠的自主空間,讓他們在經營自己的演藝、歌唱事業以外,亦可以作出其他嘗試,在別的方面發展,這一點也相當重要。譬如隸屬我們旗下的當今藝壇紅人謝霆鋒、古巨基,他們私下均有開設飲食生意,而且廣獲大眾支持,我們亦樂見并鼓勵藝人作出多方面嘗試,創出另一番佳績。
▲楊受成與英皇旗下藝人容祖兒、謝霆鋒等藝人的合影(受訪者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