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1-24 13:40:48
2017年,成都成華區實現了8項經濟指標領跑。其中,成華區實現了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服務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增幅、地方稅收增幅等6項主要經濟指標位居五城區“第一”。此外,另有兩項指標位列成都第一。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強
每經記者 張強
2018年1月22日,記者從成都市成華區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獲悉,2017年,成華區堅持以六大產業功能區為主戰場、以19項重點工程為主抓手,開拓創新、克難奮進,全區經濟社會實現平穩健康發展。
2017年1-12月,成華區實現了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服務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增幅、地方稅收增幅等6項主要經濟指標位居五城區“第一”。此外,兩項指標位列成都第一,全年實際利用外資9.7億美元、完成值位列全市第一,全區新簽約引進重大項目落地完成率100%、位列全市第一。
頂層設計強力推進
形成66項專項規劃,5大類90項規劃成果
據介紹,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848.3億元,同比增長8.1%,增幅排名位居五城區第一;固定資產投資500億元,同比增長10.2%,總量排名連續八年位居五城區第一;服務業增加值694億元,同比增長9%,增幅排名位居五城區第一;工業投資32.47億元,總量排名位居五城區第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3%,增幅排名位居五城區第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4億元,同比增長11.2%,增幅排名位居五城區第一;全口徑財政收入191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7.65億元、同口徑增長8.2%,其中稅收收入30.5億元、同口徑(不含耕占稅)增長21.6%、增幅排名位居五城區第一。
2017年,成華區加快打造“文旅成華”區域品牌,奮力建設“中優典范區”。
如何實施這一目標?成華區強力推進頂層設計,統籌實施了建區以來最全面、最系統、最深入的規劃體系構建工作,高起點編制成華2035戰略發展規劃,系統編制“城市分區規劃、城市總體設計、重點片區城市設計、控制性詳細規劃”四級規劃體系和產業、教育、衛生、文化等66項專項規劃,形成5大類90項規劃成果,其中東客站、中車片區城市設計在全市率先獲批實施。
經濟地理持續優化
三個產業集聚區躋身成都重點產業園區行列
2017年,成華區堅持“專注發展、轉型發展”,著力打好產業“翻身戰”,推動經濟地理優化重塑。
龍潭新經濟產業集聚區已匯集北方光電VR總部、奇酷360手機總部等20余家新經濟重點企業,錘子科技總部從北京遷入成華,航天科工智慧海派過渡廠房實現投產、22.8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開工建設,移動智能終端產業鏈初具雛形,園區主營收入突破200億元。
東客站樞紐經濟集聚區簽約引進香港瑞安成都天地等10個重大項目,鵬瑞利國際健康中心聚集華大基因、顧連康復等9家高端醫療康養機構,成功舉辦全國醫生集團大會等重大活動30余場,初步構建形成大健康產業鏈。
東郊文化創意集聚區簽約落地完美世界、繁星戲劇村等15個優質品牌項目,成功舉辦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峰會、香奈兒早春新品全球發布會等國內外重大交流活動30余場,東郊記憶累計入園人次突破3000萬大關。
建設路金融商務總部發展區簽約引進中煤財險、58企服等10個重大產業化項目,國內移動音頻龍頭企業喜馬拉雅西南總部及世茂大廈、未來中心等高端現代服務業項目投入運營,猛追灣千億總部集群年產值突破2000億元。
新北天地商貿旅游發展區簽約引進世界500強企業史泰博西區總部和蘇寧文旅金融總部等6個重大項目,富森美名品商業街開街運營,招港?青龍廣場等項目建成竣工,新北天地商圈晉級為成都市八大城市級商業中心。
北湖熊貓國際旅游休閑區簽約引進熊貓星球、萬達文旅總部、熊貓《PANDA!》秀等重大產業化項目,上古天地等現代服務業項目竣工投產,大熊貓基地全年接待中外游客近500萬人次,“大熊貓都市樂園”品牌知名度美譽度明顯提升。
新舊動能加速轉換
累計建成創新孵化載體36萬平方米
2017年,成華區堅持“改革創新、全面開放”,著力打好動力“升級戰”,推動新舊動能加快轉換。
如何改革創新?成華區依托“3+2+N”創新載體資源,投入運營中關村領創空間成都創新中心、航天通信技術研究院、建設路創智中心等一流創新平臺,簽約落地中國電信“物聯網+雙創”智慧產業園等優質雙創載體,累計建成創新孵化載體36萬平方米、聚集雙創企業2000余家,成功承辦四川省第一屆天府杯創業大賽總決賽、中關村?成都高峰論壇等活動,推動電子科技大學、成都理工大學“雙一流”建設邁上新臺階。
成華區還縱深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經濟證券化工程,設立20億元成華產業發展母基金、2億元四川萬成電科創投基金,簽約引進100億元新風天域國際健康醫療產業基金,投入運營“君華私募基金匯”重大新金融平臺,啟動股改企業3家、實現四板掛牌企業50家;運用市場化手段成功將6萬平方米爛尾樓盤活為產業發展新空間;
出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市級產業集聚區發展和創新空間引進等政策,努力為企業提供全過程全生命周期幫扶。順應發展新形勢新要求,設立新經濟局、大數據和電子政務辦、金融和國資辦、行政審批局等機構,穩妥推進行政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全面實現9類48項“放管服”改革落地見效,努力以政府更好發揮作用提升區域發展動能。全年實際利用外資9.7億美元、完成值位列全市第一,實際到位內資366.5億元、完成值位列五城區第二,新簽約福中集團等重大項目28個,新引進英國BP等世界500強企業項目4個,新落戶中迪金控等注冊資金50億元以上龍頭企業4個,全區新簽約引進重大項目落地完成率100%、位列全市第一。
新動能轉換離不開人才支撐,2017年,成華區全面落實成都人才新政,制定實施成華英才計劃,出臺促進人才優先發展系列政策,設立1億元人才專項資金,率先開工建設人才公寓,建成投用青年人才驛站,與北京大學等5所知名高校簽訂人才戰略合作協議,全區累計聚集兩院院士、國家千人計劃專家等高精尖人才332人、專業技能人才18萬人,大學本科及以上畢業生落戶數位居全市第4,成華對人才和企業的吸引力攀升至中心城區前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