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1-31 21:07:03
海能達發布一紙業績修正公告,不僅因“變臉”導致股價跌停,也使得此前多次推薦該股的新財富最佳分析師“六連冠”,中信建投通信行業團隊首席分析師武超則再次“踩雷”。武超則曾在2015年尾推薦慧球科技而“踩雷”。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劉明濤
每經記者 劉明濤 每經編輯 謝欣
新財富最佳分析師的“六連冠”,中信建投通信行業團隊首席分析師武超則近年可謂是風光無限,在業界地位僅次于創下“七連冠”紀錄的趙曉光。
然而,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在武超則的優秀評價背后,卻多次出現“踩雷”。繼ST慧球、港股的科通芯城之后,武超則又在海能達,這只她最欣賞的個股上“摔”了一個跟斗。
“預計2017年至2018年公司實現收入60億元、93億元,實現凈利潤5.5億元、9.7億元,給予‘買入’評級,請投資者重點關注。”這是2018年1月15日,海能達業績修正公告發布前半個月,武超則的一篇題為《中標首個第三代融合指揮中心項目,切入千億級專網新市場》研報的結尾語。
在這一研報發布的第二天即1月16日,海能達股價出現重挫,大跌6.73%,最終以14.69元報收。
而半個月后的1月31日,海能達的一則業績修正公告,再一次將股價打入谷底,“一字板”跌停,報收12.38元,創出近一年來的股價新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獲得2017年新財富通信行業最佳分析師第一名后,武超則曾在一次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最欣賞的三家公司分別是亨通光電、海能達以及光環新網,因為這些公司主業清晰、競爭力強,能做到細分領域的龍頭,而且堅持不懈,不會因為短期市場的喜好而去改變自己。
雖然海能達只是武超則最喜歡的公司之一,但從她近一年的研報發布頻率看,武超則對海能達可謂十分推崇。
如在2018年1月15日的研報里,她請投資者重點關注海能達,但風險提示只提出了兩條,一是新產品研發投入過高導致費用率上升;二是財務費用上升較快的風險。
在2017年9月6日的題為《新興市場成為未來增長最大驅動力,訂單充足業績確定性高》的31頁深度公司研報中,武超則在文中對海能達認為,“雖然前三季度賽普樂并購費用影響了業績,不改未來兩年高增長趨勢,預計2017年~2018年凈利潤分別為6.8億、10.34億元,給予‘買入’評級,請投資者重點關注。”
同樣,在2017年10月25日,武超則在《收入增速符合預期,費用過高影響全年業績增速》研報中表示,海能達2017年多項費用增長造成了費用率的提升,其中有4100萬元屬于2017年一次性并購費用,造成公司業績增速不達預期,不改公司長期高增長預期。預計海能達2017年~2018年凈利潤分別為6.01億、9.87億元,請投資者重點關注。
這三篇研報中,都一致讓投資者重點關注海能達,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卻發現,每一次研報中,武超則對海能達的2017年凈利潤預測都在下降,從最初的6.8億元到6.01億元再到5.5億元,預測凈利潤三次就縮水1.3億元。而且武超則不僅沒有詳細說明業績預測下降原因,還依舊給予“買入”評級。
另外,在風險提示欄,武超則研報也是言語不詳,甚至在2017年10月25日的研報中,沒對海能達做出風險提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武超則“踩雷”已不是新鮮事。
2017年4月31日,武超則發布了關于港股科通芯城的研報,題為《電子元器件采購B2B電商龍頭,高速成長,巨頭可期》。文中武超則預測科通芯城2017年凈利潤為6.7億元,給予“增持”評級,6個月目標價為14.22港元。
然而該研報發布一個月后,科通芯城就遭到機構沽空。2017年5月22日,一家名為“烽火研究”的機構發布了一份針對科通芯城的沽空報告。起初公司股價并無太大反應,但是當日14時10分之后,科通芯城股價開始跳水,跌幅一度達26.5%。截至當日14時49分,科通芯城股票緊急停牌時,股價報7.8港元,跌幅22%。
雖然科通芯城在第一時間對沽空報告做出相關回應,但外界質疑一直未斷。受此影響,科通芯城股價短期出現持續下跌,股價最低一度至3.54港元,即使目前該股股價依舊未能站上5港元,與武超則當時給予的6個月目標價14.22港元相差甚遠。
而武超則在A股“踩雷”則是她所推薦的慧球科技(現名:ST慧球)。在2015年11月30日,武超則做客大智慧路演時表示,2016年核心看好的幾個行業方向:云計算、運營商流量和數據經營、互聯網教育、車聯網、北斗和專網通信。她公布的第二批牛股里,就有慧球科技。武超則表示,“大數據是今年非常熱的一個主題,在這個板塊我們推薦大家關注天源迪科、榮信股份、慧球科技等等。這些都是過去為運營商做SP、CP的公司,但未來有希望依托過去的客戶優勢、基礎設備優勢、運營商關系優勢等等,逐步由語音經營轉向數據經營、流量經營。”
同時,武超則在《股東強勢增持 值得重點關注》的研報中推薦了慧球科技。但在其公開推薦后,慧球科技卻成為了2016年A股第一“黑天鵝”,公司被曝出多重問題,被“戴帽”成為ST,股價更是從30元附近跌至目前的6元一帶。
相關內容: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