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2-02 08:48:30
*ST海潤股價破“1”劣幣被驅逐“仙股”再現;上市公司業績預告分化明顯,商譽減值因素成“雷區”;1915份業績預告顯示:深市公司2017年業績穩中有進;實體零售回暖,互聯網巨頭反攻線下掀新零售浪潮。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中國證券報
N股連環炸你以為聰明錢在逃頂 其實他們正在抄底這些個股……
本周A股出現明顯調整,深市股指更是集體重挫。2月1日,深成指、中小板指、創業板指均下挫逾2%。盤面上,績差股持續殺跌,閃崩股層出不窮。真是萬綠叢中一點紅!不過,就在市場風聲鶴唳之際,深港通北上資金卻突然爆發。數據顯示,2月1日,深港通買入成交金額高達54.46億元。
上證50“拉爆”中證1000 部分個股左側交易窗口正在開啟
網友笑稱,連續跌停的樂視網今日(2月1日)跌幅榜僅排名第207位,ST保千里更是排在1000名以外……在昨日(1月31日)百股跌停之后,今日(2月1日)A股市場再現個股慘烈殺跌,并將跌停股數進一步推高至200只以上!
濃眉大眼的藍籌股也閃崩了!整個投資圈都在找原因
此前有報道稱,以一家名為驕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資管機構為首,六個資管產品合計控制廣汽集團(21.600,-2.40,-10.00%)六成以上的實際可流通籌碼。以兩億多股撬起42億股的盤子,資管產品的杠桿效應可謂發揮到了極致。隨后,上交所上市公司監管一部向廣汽集團發函,要求廣汽集團披露真實情況。公司及驕龍資管也相繼做出了解釋和澄清。
被“爆倉”的賈躍亭股權何去何從?
在此背景下,由于樂視網第一大股東賈躍亭持有的絕大部分公司股份都被質押,樂視網也連續發布公告提示實控人變更的風險。那么,如果賈躍亭質押股份出現爆倉情況,相關金融機構將如何處置其質押股權呢?樂視網的大股東存在變更的可能性嗎?
每日經濟新聞
*ST海潤股價破“1”劣幣被驅逐“仙股”再現
2018年2月1日,*ST海潤直接“一字板”跌停,報收0.97元/股,股價已低于票面價值1元。這是時隔12年后,A股市場再度出現股價破1元的“仙股”。與*ST海潤股價破“1”相對照的,卻是上汽集團、貴州茅臺等大盤藍籌、白馬股股價在歷史高位徘徊,形成了巨大反差。記者注意到,與此前出現“仙股”現象不同,多位業內的專家學者認為,*ST海潤破“1”,是A股的歷史新時刻,A股港股化傾向在不斷顯現,投資價值導向正在向優質企業靠攏。這一現象也是對過往A股市場的投機思維進行糾正,A股市場進入良幣驅逐劣幣的新進程。
*ST海潤0.97元VS貴州茅臺757.73元 756.76元“最萌”股價差背后是價值投資召喚
若將貴州茅臺和*ST海潤的股價對比,700多元的“最萌”價差可謂是創了A股的歷史之最。在多數白馬股股價創新高,中小盤股股價新低不斷的兩極分化行情下,此次“仙股”出現的市場背景,與以往已是大不相同,崇尚價值投資的A股新時代,“仙股”問世將給投資者帶來怎樣的啟迪?
港股市場遍地“仙股” 有兩只股價才1分錢
2月1日,A股市場的*ST海潤開盤跌停,股價停留在0.97元的價位上至收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隨著*ST海潤股價跌破1元,A股出現“仙股”的聲音此起彼伏,而“仙股”的稱謂其實源自港股市場。事實上,在港股市場上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個股股價低于1港元,因此就被稱為“仙股”(也有認為股價低于0.1港元時為“仙股”)。雖然港股市場有那么多的“仙股”,但卻沒有影響到恒生指數連創歷史新高。
323只股票昨跌幅超過9%:業績下滑+信托持倉“雙殺”
連續兩日,A股跌停股票數量均超過百只。而跌幅在9%以上的個股數量,2月1日達到了323只,是前一交易日數量175只的近兩倍。記者根據Choice數據統計發現,2月1日大幅下跌的個股,不少股票背后存在兩大特點:一是業績預告顯示凈利潤大幅下滑;二是在跌幅逾9%的公司股票中,超四成的公司有信托持股。Choice數據統計顯示,有1098家上市公司在2017年三季報當中披露了信托計劃持股。其中,信托計劃持股占流通股比例超過30%的有3家,在20%~30%之間的有6家;在10%~20%之間的有64家。
上市公司業績預告分化明顯 商譽減值因素成“雷區”
近期市場業績“地雷”頻頻引爆,也導致不少個股出現“閃崩”現象。據Wind資訊統計,從去年12月以來,有158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了2017年度業績下修公告,與之對應的是,有134家公司發布了2017年度業績上修公告,而在業績下修的公司中,中小創占據多數。雖然上市公司對于業績下修的解釋五花八門,不過記者注意到,商譽減值因素是最近不少公司業績突遭大幅下降的一大主因。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兩市商譽超過10億元的公司有323家。在風險集中爆發的背景下,不少主流券商提出“抱團取暖”的應對措施。
上海證券報
人民幣匯率今年以來大漲近3.5%外貿企業需正視敞口風險
2月1日晚間,超聲電子發布關于公司2018年1月份匯兌損失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公告。公告稱,經初步測算,預計2018年1月份公司及下屬子公司因人民幣升值導致匯兌損失約人民幣4500萬元。公司將通過及時結算外匯、縮短賬款期限等手段,調整外幣資產和負債規模,減少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
新三板股權交易稅收核查引熱議 征與不征亟待明確
近期,多地稅務部門開展新三板股權交易個人所得稅風險核查工作的消息,在市場上引起廣泛關注。不少掛牌企業、個人投資者陸續接到地方稅務局的報稅通知。若以20%的個人所得稅稅率計,交易頻繁、交易額較大的投資者,將面臨一張金額不少的稅單。
1915份業績預告顯示:深市公司2017年業績穩中有進
深市上市公司2017年度業績預告披露工作日前收官。據深交所披露,截至2018年1月31日,深市2093家上市公司中合計有1915家披露了全年業績預告。整體來看,深市公司2017年業績穩中有進,三個板塊表現平穩的同時呈現出鮮明的特色。
昔日10轉20給自己埋雷*ST海潤成“仙股”觸發退市警報
2月1日,*ST海潤開盤再度跌停,最新股價0.97元/股,創下公司股價歷史新低的同時,也在近12年后,使A股再現“仙股”(股價低于1元)。當日晚間,公司公告稱,按規則,如公司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于股票面值,將被終止上市。換言之,如果“仙股”狀態再持續19個交易日。
證券時報
實體零售回暖 互聯網巨頭反攻線下掀新零售浪潮
臨近春節,人們啟動了“買買買”的模式,便捷實惠的電商巨頭多年來一直搶占消費上風,但近一兩年,在夾縫中生存多年的實體零售似乎開始重新煥發生機。商務部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實體零售發展態勢良好,重點監測的2700家典型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4.6%,增速較上年同期加快3個百分點。這是線下實體零售回暖的跡象。
2532家公司預告業績逾六成增長
A股上市公司2017年度業績預告披露工作收官。截至目前,累計2532家上市公司已經披露了2017年度業績預告。整體看,滬市、深市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各具特色,多層次市場延續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
A股再現普跌 近六成個股股價跌破兩年前水平
自上證指數2016年1月27日創下的2638點階段低點以來,上證50指數累計漲幅超過30%,而創業板指數同期下跌近15%。值得注意的是,近六成股票已經跌破上證指數2016年1月27日創下的2638點階段低點時期水平。其中近200股跌幅超過50%,逾千股跌幅超過20%。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每經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