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央行旗下媒體:提升發行上市制度包容性適應性 讓好企業盡快上市

金融時報 2018-02-03 10:20:59

上市公司質量如何,直接檢驗著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要讓好企業留在國內,讓好企業盡快上市,就要改革現有發行上市制度,提升我國資本市場核心競爭力。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適應性,同樣離不開平穩有序健康的市場環境。2017年,股票發行、減持、退市等基礎制度進一步夯實,“IPO堰塞湖”現象有效緩解,IPO常態化發行為股票發行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奠定了良好基礎。

日前召開的證監會系統2018年工作會議對今年資本市場的多項重點任務作出部署。在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的同時,會議強調,證監會系統要以服務國家戰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為導向,吸收國際資本市場成熟有效有益的制度與方法,改革發行上市制度,努力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適應性,加大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支持力度。

事實上,股票發行融資作為資本市場基礎功能之一,是資本市場合理配置資源的重要手段,改革發行上市制度、增加包容性和適應性,對于擴大資本市場的包容性和覆蓋面、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和便利融資以及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具有重要意義,并將進一步提升我國資本市場核心競爭力。

提升包容性讓好企業盡快上市

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石,是提高供給質量的主力軍,是新技術新產業的重要開拓者。上市公司質量如何,直接檢驗著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要讓好企業留在國內,讓好企業盡快上市,就要改革現有發行上市制度,提升我國資本市場核心競爭力。

今年年初,證監會主席助理張慎峰到中關村科技園區調研資本市場服務新經濟情況。當時企業代表表示,境內外的實踐一再證明,資本市場對高科技創新企業的成長壯大至關重要,但出于種種原因,園區內的許多企業存在VIE架構、股東人數超過200人等特殊情況,與現行制度相比,在A股市場上市有很大難度,不僅制約了公司的進一步發展,也使國內投資者錯失了與公司共享創新發展成果的投資機會。

張慎峰表示,經過27年的改革發展,我國資本市場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從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要求來看,還存在著諸多的不適應,大幅提高市場核心競爭力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事實上,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對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較強的引領力,是創新驅動發展的標桿和旗幟。張慎峰稱,要充分發揮我國制度優勢,轉變觀念,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以時不我待的精神與時俱進地提升我國資本市場體系的制度包容性、市場承載力和國際競爭力。把好企業留在國內、讓好企業盡快上市、讓融資者得到更快發展、讓投資者得到更多回報,應當成為市場各方努力追求的共同目標。

“IPO堰塞湖”現象有效緩解

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適應性,同樣離不開平穩有序健康的市場環境。2017年,股票發行、減持、退市等基礎制度進一步夯實,“IPO堰塞湖”現象有效緩解,IPO常態化發行為股票發行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奠定了良好基礎。

數據顯示,2017年,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功能日益完備,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逐步增強;全年共有419家企業實現IPO,融資2186億元,二者均居同期全球前列,“IPO堰塞湖”現象得到有效緩解,新三板融資1336億元;在全年新上市的公司中,高新技術企業占比近80%。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劉紀鵬認為,證監會2017年狠抓監管、防范風險,大力發展股權融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夯實基礎制度上仍需要一個過程。他表示,2018年,證監會既要考慮好一級市場各項審批制度建設,也要重點抓好二級市場“抓壞人”任務,這兩大環節不可偏頗,尤其是對二級市場的監管關系到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成果、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以及提升直接融資比重等方面。

而在提高直接融資的便利性、包容性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新三板市場。自誕生以來,新三板市場始終堅持包容性理念,對企業在地域、行業和盈利等方面不作限制性要求,企業登陸新三板市場預期明、用時短、成本低,有利于暢通投融資渠道,對服務中小微企業融資方面起到了很強的補充性作用。

2017年年末,全國股轉系統打出新三板改革“組合拳”,深化新三板改革邁出了關鍵步伐。可以預計,未來新三板改革將繼續以優化分層為抓手,配套差異化交易制度、差異化監管制度、差異化信息披露制度完善等措施。

堅持從我國資本市場實際出發

正如全國股轉系統所言,“新三板的建設既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照搬,也沒有固定的樣板可以復制”,同樣地,在改革發行上市制度、增強制度包容性適應性方面,不僅要吸收國際資本市場成熟有效有益的制度與方法,同時還應堅定“四個自信”,堅持從中國資本市場實際出發。

證監會副主席姜洋此前表示,我國資本市場經過20多年的發展探索,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場、第三大債券市場、第一大商品期貨市場。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是因為我國資本市場在吸收借鑒成熟市場經驗的基礎上,立足中國國情建立的一系列制度機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據了解,一些中國資本市場創造的制度正逐漸向國際資本市場監管提供中國經驗,如股票市場的穿透式監管制度、期貨市場監管創新、保證金安全存管制度等,都受到了美國、歐洲一些國家的高度重視。

對于如何增強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證監會主席助理黃煒此前也表示,要繼續穩步推進股票發行制度改革,立足于信息披露真實、準確、完整的規制邏輯,提高證券發行制度的市場適應水平,滿足不同類型、處于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融資需求。要進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制度,立足于控制權轉移的監管和披露邏輯,增強并購重組制度的有效性,更好地發揮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

此外,還要從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法律本質出發,圍繞發行人條件、投資者構成、交易方式等要素差異決定的市場風險特點,合理安排不同層次市場監管制度,形成市場錯位發展、有序競爭,為不同層次的企業發展提供差異化的市場交易服務。

(來源:金融時報 記者:楊毅 圖片來源:攝圖網)

責編 張楊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日前召開的證監會系統2018年工作會議對今年資本市場的多項重點任務作出部署。在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的同時,會議強調,證監會系統要以服務國家戰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為導向,吸收國際資本市場成熟有效有益的制度與方法,改革發行上市制度,努力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適應性,加大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支持力度。 事實上,股票發行融資作為資本市場基礎功能之一,是資本市場合理配置資源的重要手段,改革發行上市制度、增加包容性和適應性,對于擴大資本市場的包容性和覆蓋面、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和便利融資以及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具有重要意義,并將進一步提升我國資本市場核心競爭力。 提升包容性讓好企業盡快上市 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石,是提高供給質量的主力軍,是新技術新產業的重要開拓者。上市公司質量如何,直接檢驗著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要讓好企業留在國內,讓好企業盡快上市,就要改革現有發行上市制度,提升我國資本市場核心競爭力。 今年年初,證監會主席助理張慎峰到中關村科技園區調研資本市場服務新經濟情況。當時企業代表表示,境內外的實踐一再證明,資本市場對高科技創新企業的成長壯大至關重要,但出于種種原因,園區內的許多企業存在VIE架構、股東人數超過200人等特殊情況,與現行制度相比,在A股市場上市有很大難度,不僅制約了公司的進一步發展,也使國內投資者錯失了與公司共享創新發展成果的投資機會。 張慎峰表示,經過27年的改革發展,我國資本市場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從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要求來看,還存在著諸多的不適應,大幅提高市場核心競爭力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事實上,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對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較強的引領力,是創新驅動發展的標桿和旗幟。張慎峰稱,要充分發揮我國制度優勢,轉變觀念,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以時不我待的精神與時俱進地提升我國資本市場體系的制度包容性、市場承載力和國際競爭力。把好企業留在國內、讓好企業盡快上市、讓融資者得到更快發展、讓投資者得到更多回報,應當成為市場各方努力追求的共同目標。 “IPO堰塞湖”現象有效緩解 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適應性,同樣離不開平穩有序健康的市場環境。2017年,股票發行、減持、退市等基礎制度進一步夯實,“IPO堰塞湖”現象有效緩解,IPO常態化發行為股票發行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奠定了良好基礎。 數據顯示,2017年,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功能日益完備,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逐步增強;全年共有419家企業實現IPO,融資2186億元,二者均居同期全球前列,“IPO堰塞湖”現象得到有效緩解,新三板融資1336億元;在全年新上市的公司中,高新技術企業占比近80%。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劉紀鵬認為,證監會2017年狠抓監管、防范風險,大力發展股權融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夯實基礎制度上仍需要一個過程。他表示,2018年,證監會既要考慮好一級市場各項審批制度建設,也要重點抓好二級市場“抓壞人”任務,這兩大環節不可偏頗,尤其是對二級市場的監管關系到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成果、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以及提升直接融資比重等方面。 而在提高直接融資的便利性、包容性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新三板市場。自誕生以來,新三板市場始終堅持包容性理念,對企業在地域、行業和盈利等方面不作限制性要求,企業登陸新三板市場預期明、用時短、成本低,有利于暢通投融資渠道,對服務中小微企業融資方面起到了很強的補充性作用。 2017年年末,全國股轉系統打出新三板改革“組合拳”,深化新三板改革邁出了關鍵步伐。可以預計,未來新三板改革將繼續以優化分層為抓手,配套差異化交易制度、差異化監管制度、差異化信息披露制度完善等措施。 堅持從我國資本市場實際出發 正如全國股轉系統所言,“新三板的建設既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照搬,也沒有固定的樣板可以復制”,同樣地,在改革發行上市制度、增強制度包容性適應性方面,不僅要吸收國際資本市場成熟有效有益的制度與方法,同時還應堅定“四個自信”,堅持從中國資本市場實際出發。 證監會副主席姜洋此前表示,我國資本市場經過20多年的發展探索,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場、第三大債券市場、第一大商品期貨市場。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是因為我國資本市場在吸收借鑒成熟市場經驗的基礎上,立足中國國情建立的一系列制度機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據了解,一些中國資本市場創造的制度正逐漸向國際資本市場監管提供中國經驗,如股票市場的穿透式監管制度、期貨市場監管創新、保證金安全存管制度等,都受到了美國、歐洲一些國家的高度重視。 對于如何增強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證監會主席助理黃煒此前也表示,要繼續穩步推進股票發行制度改革,立足于信息披露真實、準確、完整的規制邏輯,提高證券發行制度的市場適應水平,滿足不同類型、處于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融資需求。要進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制度,立足于控制權轉移的監管和披露邏輯,增強并購重組制度的有效性,更好地發揮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 此外,還要從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法律本質出發,圍繞發行人條件、投資者構成、交易方式等要素差異決定的市場風險特點,合理安排不同層次市場監管制度,形成市場錯位發展、有序競爭,為不同層次的企業發展提供差異化的市場交易服務。 (來源:金融時報記者:楊毅圖片來源:攝圖網)
上市制度 適應性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 | 久久精品国产字幕高潮 | 天天看精品动漫视频一区 | 日本真人强奷视频 | 免费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网爆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