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28 15:55:48
2017年,國內多項政策出臺,對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代幣實施嚴管。日前,巨人網絡為降低風險把區塊鏈公司OKC的股權轉手讓人,這對公司未來業務有怎樣的影響?對于接盤的史玉柱而言,OKC又究竟是麻煩還是機遇?
每經編輯|牟璇 王禮迪
每經記者 牟璇 王禮迪 每經編輯 杜蔚
腦黃金、腦白金、《征途》、巨人,這是提到史玉柱時,讓人最容易聯想到的四個詞;未來再提到這個名字,我們或許會聯想到“區塊鏈”。
近日,巨人網絡(002558)發布公告,為降低所投資企業、數字幣交易所OKC Holdings Corporation(以下簡稱“OKC”)轉型所帶來的不確定影響,轉讓所持有的OKC及其子公司各14%股權,由巨人網絡實控人史玉柱接盤。
去年,國內多項政策出臺,對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代幣實施嚴管;今年一月,日本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之一——CoinCheck被黑客盜取價值5.23億美元的加密貨幣,也讓國際上對于代幣風險有了更多警惕。盡管如此,蹭區塊鏈熱度的公司仍然前赴后繼,今年已有20余家上市公司因此相繼收到問詢函或被特定。
在這樣的政策環境下,巨人網絡為降低風險把區塊鏈公司OKC的股權轉手讓人,這對公司未來業務有怎樣的影響?對于接盤的史玉柱而言,OKC又究竟是麻煩還是機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為此聯系巨人網絡,對方回應:“一切以公告為準。”
史玉柱 圖片來源:東方IC
巨人網絡轉讓OKC14%股權
近日,巨人網絡發布公告稱,子公司巨人香港與Kalyana Global Limited(以下簡稱“Kalyana”)簽署協議,將向 Kalyana 轉讓OKC的14%股權;同日,巨人網絡與生活通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生活通”)簽署協議,將向生活通轉讓OKC的境內VIE(可變利益實體)公司歐凱聯創的14%股權。
OKC是一家境外公司,從事區塊鏈相關產業和應用的投資,它通過VIE結構安排,控制位于中國境內的二級子公司歐凱聯創。2017年4月,巨人網絡對OKC進行了2720萬美元的投資,獲得OKC及其子公司14%的股份,此次交易中,兩個標的股權以2850萬美元的價格賣出。
此次接手OKC和歐凱聯創股權的Kalyana、生活通,均因史玉柱成為了公司的關聯方。他是前者的董事,也是后者的實控人。
巨人網絡在公告中指出,此次轉讓是因為OKC業務轉型。OKC原本致力于區塊鏈相關產業和應用的投資,2017年10月應中國內地監管要求,OKC主動規范相關交易業務,并探索逐步轉型為區塊鏈技術開發和應用。為降低其轉型不確定性、保護投資者利益,巨人網絡轉讓持有的OKC及其境內子公司歐凱聯創的股份。
雖然去年8、9月有多項關于整頓ICO的政策出臺,今年很多上市公司涉及區塊鏈業務又被監管部門問詢,那么從現在的風向上來看,對于向“區塊鏈技術開發和應用”轉型是否有利呢?
“就國內情況,從監管政策和風向來看很清晰:支持扶植區塊鏈,打擊數字貨幣。” 電子科技大學網空中心區塊鏈研究所副所長李弋凡告訴記者:“現在幣圈一直處在熊市,但是鏈圈的發展卻如火如荼。”
同時,此次轉讓并不意味著巨人網絡要與區塊鏈“劃清界限”,公司的參股公司中,還有從事區塊鏈業務的公司。2017年7月,巨人網絡為尋求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發展,與華山君德等13位發起人簽署協議,將合計出資118億元,設立薔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巨人網絡以自有資金認繳3億元出資額,占薔薇控股注冊資本的2.54%。薔薇控股核心商業模式之一,就是以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科技手段打造金融公司。
互聯網大佬紛紛入局區塊鏈
巨人網絡在公告中稱,“此次轉讓是為規避OKC業務轉型的風險”。這或許意味著部分風險將由接盤的史玉柱承擔,但從目前OKC的財務數據來看,其盈利增長還是較為可觀的。其2016年的凈利潤僅有58萬元,而經過了短短一年時間的發展,該公司2017年的凈利潤已經達到2658萬元。
據證券時報報道,今年以來,已有20余家“蹭”區塊鏈概念的上市公司相繼收到問詢函或被特定。在開設業務和“問詢”之間,區塊鏈板塊的股價起起伏伏,這個新技術也逐漸為大眾熟知。而早在這個概念還沒有那么火爆的時候,BAT和其他互聯網大佬早已紛紛入局,做了布局和儲備。
百度2016年6月作為跟投方投資區塊鏈支付創業公司Circle;同年阿里巴巴在云棲大會上與易誠互動推出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積分商城——云優商城。而騰訊早期與工行合作推出“微黃金”、TrustSQL兩個區塊鏈項目,更在去年年末發布底層區塊鏈技術提供商“星貝云鏈”。除了BAT,京東、360、迅雷等互聯網巨頭也都先后開展了涉及區塊鏈的業務。
天風證券研報指出,區塊鏈的發展可以分成三個階段,其中1.0階段是數字貨幣應用,2.0階段是智能合約應用,3.0階段是為各種行業提供去中心化解決方案。在區塊鏈數字貨幣的強監管下,將加速2.0和3.0賦能實體產業。
“區塊鏈+人工智能,將提升人工智能的安全機制;區塊鏈+物聯網,幫助物聯網實現去中心化控制,實現‘自治’;區塊鏈+大數據,有助于提高大數據的安全性,解決大數據歸屬權問題。”李弋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區塊鏈是第一個能夠實現價值傳遞的網絡,幫助物聯網實現去中心化控制。”
同時,李弋凡也向記者指出了目前區塊鏈技術的風險:其一是匿名性帶來的監管問題,違規信息怎么查處?其二是安全問題,現在的區塊鏈技術還不成熟,在性能和安全等方面急需完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