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29 00:35:16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陸佳麗 每經編輯 楊 軍
▲資料圖
每經記者 陸佳麗 每經編輯 楊 軍
“文化基因完全改變了,以前的觀致已經不存在了。”3月26日,一位觀致汽車內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直言。
距離原北汽集團黨委常委、北汽集團新技術研究院院長李峰加盟寶能擔任寶能汽車一把手不到3個月,上述觀致內部人士已經明顯感受到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架勢。
自去年12月21日觀致汽車官方正式宣布,寶能集團戰略投資觀致汽車,成為其控股大股東后,觀致正在按照寶能做汽車的思路轉型,而指導這次轉型的操盤者是原北汽股份總裁李峰。
事實上,在李峰加盟寶能汽車后,寶能一口氣“挖”來了與北汽有關的數位高管,他們分別是:原北汽股份執行副總裁、北汽股份研究院院長鄔學斌,原北汽股份副總裁、銷售公司黨委書記蔡建軍,以及日前傳聞也要加盟觀致汽車的現任北汽銷售公司副總經理陳思英。他們將分管觀致汽車的研發、銷售和市場推廣工作。業內由此調侃稱,觀致正在寶能的運作下進入“北汽時代”。
寶能對觀致的調整從人事開始。
2月9日,原觀致汽車CEO劉良發內部信宣布辭職,并稱兩周前已經向董事會提出辭呈,“從今天起一段時間里我將向寶能汽車領導進行工作交接。”
隨后第二天,于1月被傳加盟寶能但職位不詳的李峰便正式出任寶能汽車常務副總裁兼觀致CEO一職。
李峰在業內素有“福將”之稱。2005年,自北汽福田加入奇瑞,出任奇瑞銷售公司總經理后,4年間奇瑞發展進入快車道,曾一度扮演自主品牌“旗手”的角色。2009年,李峰離開奇瑞加入北京現代,出任該公司黨委書記、常務副總經理后,北京現代也迎來了4年的輝煌發展期,一度沖進合資車企銷量排名前四位。隨后2013年,李峰升任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全面統籌北汽自主業務、北京奔馳與北京現代三大板塊的發展。但隨著北汽自主業務發展遇到瓶頸后,在2017年初的北汽大規模人事調整后,李峰最終選擇離開,于今年1月宣布加盟寶能。
就在李峰宣布加入寶能兩個多月后,他在北汽的下屬蔡建軍便追隨而來。蔡建軍擁有近20年的汽車營銷管理經驗,是業內公認的營銷悍將,其從業經歷涵蓋微車品牌、自主品牌、合資品牌、豪華品牌,且多是在品牌創建初期或者發展低谷的時候加盟。
2015年10月,蔡建軍北上加盟北汽,就是應時任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和時任北汽股份總裁李峰之邀。李峰加盟寶能之后,業內就一直傳聞蔡建軍將再度應召南下。
在此期間,同樣曾任職于北汽,后主管百度自動駕駛團隊的百度副總裁鄔學斌也被寶能成功挖角,并出任寶能汽車研究院院長。值得注意的是,鄔學斌與李峰也多有交集,兩人既是校友,又在奇瑞汽車共過事。
而隨著蔡建軍的正式加盟,被寶能控股的觀致汽車已經搭建起了集經營、營銷、技術三個層面的新高管團隊,觀致也由此進入“北汽時代”。
在前北汽三大高管空降觀致之前,曾有觀致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不只是劉良,觀致高管離職潮已有些時日,“公司多個部門領導人都已經更換。”
“明顯感覺到了工作節奏加快,現在的觀致不像是個合資企業,而更像個國企,我們最近還用上了‘釘釘’(一款由阿里巴巴開發的移動辦公平臺)。”上述觀致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在李峰主導觀致后,這一個多月來,觀致的內部決策速度明顯加快。“也沒有以前那些所謂的流程了。觀致的文化基因也完全被改變,現在公司鼓勵員工奉獻和加班,一下子節奏就提上來了。”
對于這些改變,上述觀致內部人士認為,很多老員工都有點“不習慣”,正在努力適應,“北汽系”高管所帶來的濃烈的國企辦事風格能否挽救觀致現在還不好評判。
不過,另一位觀致汽車相關人士則持不同的態度。他認為這樣的改變對觀致來說或許有用。“原本扁平化的一家小公司,比一些跨國大車企的決策還要慢,變了說不定也有好處。”
但也有接近觀致的業內人士向記者直言,新管理團隊要想盤活觀致難度極大。“一方面,李峰以往的經歷大多是做自主品牌。自主品牌的定位、打法與觀致截然不同,如果降成本、打價格戰,觀致的品牌和品質難免會降低,但是不降成本和價格,車又很難賣出去。兩難。”該人士認為,觀致放下身段通過降價提銷量是一條必經路線。
根據觀致在今年3月初年會中披露的信息來看,今年觀致定下了8萬輛的零售目標,并將在智能網聯方面引入斑馬操作系統。更有消息指出,寶能集團董事長姚振華在大會上稱,從2018年開始,寶能每年將投入100億元人民幣,連續投入5年,用于觀致汽車新車研發。
事實上,觀致只是寶能汽車版圖的一部分。
在去年底宣布收購觀致汽車之后,寶能正以令人驚詫的速度和大手筆的投資在全國布局汽車產業。
3月23日,寶能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在陜西西咸新區開工建設,同時寶能汽車創新研究院也舉行了揭牌儀式。該項目總投資400億元,規劃新能源汽車及配套項目產能100萬輛(其中一期為50萬輛),整車和零部件制造達產產值將超千億元。
而在去年的10~12月,寶能集團先后宣布在杭州、昆明、廣州等地建設新能源汽車項目。據已披露的三地規劃投資額計算,寶能在新能源汽車項目上一共要投入840億元,形成至少23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產能。加上觀致常熟工廠現有的30萬輛產能,寶能目前的汽車產能規劃已經接近260萬輛,比肩“南北大眾”。
值得一提的是,《每日經濟新聞》去年曾獨家報道過,除了觀致,寶能還對其他不少車企“感興趣”,其中寶沃汽車和昌河鈴木就是寶能“有意入股”的標的。
而在收購觀致之前,寶能集團已開展了汽車配件、汽車金融、汽車保險、汽車租賃以及汽車配套服務等業務。它控股或投資的部分上市公司,多年前已開展汽車變速箱、汽車電池制造等業務。姚振華曾公開表示,要打造“研發-制造-后市場”的完整產業鏈,用10~15年時間將寶能汽車打造成為具備強大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汽車集團。
在資金方面,姚振華稱,寶能集團的業務范圍涵蓋地產、金融、物流、文化旅游、醫療健康等各大產業,凈資產高達1200億元,市值超過5000億元,資產足以支撐其造車夢落地。
“寶能想要‘脫虛進實’,所以找了汽車產業,而寶能系也確實能夠熟練地玩轉資本杠桿,但它能不能玩得轉汽車目前還很難說。”一位業內人士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