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綜藝”應擺脫“粉絲經濟”綁架,完成品質轉身

文匯報 2018-03-30 14:20:59

今年開年來,一批文化類綜藝贏得口碑與話題熱度,然而有抄襲之嫌、炒作丑聞八卦的劣質節目仍不在少數。如何進一步凈化綜藝內容,使其走上健康可持續發展之路?在業界人士看來," 電視綜藝 " 走進千家萬戶,是一片會影響社會文化素養的土壤,衛視與制作公司不應該被 " 粉絲經濟 " 所綁架,不能一味迎合大眾的感官刺激與純娛樂需求,而是應該旗幟鮮明地堅持以文化人,用有品質、有溫度的正能量內容吸引觀眾。

2018年開年,一批文化類綜藝贏得口碑與話題熱度,然而有抄襲之嫌、炒作丑聞八卦的劣質節目仍不在少數。有專家直言,應該重視影響家家戶戶的綜藝節目的內容品位。綜藝,應該成為提升社會文化素養的一片沃土。

最近一段時期,一度被 " 天價明星 "" 八卦丑聞 " 攪渾的綜藝之水,因為不少口碑與熱度齊飛的 " 清流 " 節目,顯得澄澈不少:央視開年新節目《經典詠流傳》" 和詩以歌 ",讓《中國詩詞大會》引爆的全社會 " 詩詞熱 " 更上一層樓;剛收官的《聲臨其境》不看演員顏值,而是考驗臺詞功底與配音技巧,令觀眾發現實力演員 " 遺珠 ";《國家寶藏》讓文物借演藝名人之口道出 " 身世 ",讓國寶 " 活起來 "……

近兩年,《關于大力推動廣播電視節目自主創新工作的通知》《網絡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等一系列國家政策 " 組合拳 ",令過度依賴版權引進、盲目 " 燒錢 "、惡炒明星和媚俗低智等不正之風得到有效遏制,各地衛視和制作公司通過自主創新,推出一些聚焦人文、關注普通人生活的綜藝節目。

面對這一良好勢頭,如何進一步凈化綜藝內容,使其走上健康可持續發展之路?在業界人士看來," 電視綜藝 " 走進千家萬戶,是一片會影響社會文化素養的土壤,衛視與制作公司不應該被 " 粉絲經濟 " 所綁架,不能一味迎合大眾的感官刺激與純娛樂需求,而是應該旗幟鮮明地堅持以文化人,用有品質、有溫度的正能量內容吸引觀眾。

版權 " 買買買 " 風潮下," 寓教于樂 " 演變成 " 娛樂至上 "

發端于上世紀 80 年代的早期中國綜藝,與如今熒屏上一些追求外在感官刺激、純娛樂的真人秀有所不同,綜藝人更注重 " 寓教于樂 " 的社會功能,誕生了《綜藝大觀》《智力大沖浪》等一批長壽高收視的綜藝節目。" 再見再見,相聚在掌聲里 ",這些節目的主題曲,讓不少觀眾回味至今。

然而,隨著傳播形態與娛樂方式的多樣化,近些年衛視競爭日趨激烈,黃金檔的綜藝節目成為各臺的必爭之地,節目收視率與廣告收入等商業價值環環相扣。業界有一種說法:一檔王牌綜藝可以完成電視臺一年的廣告收入指標,而對于近兩年興起的網絡平臺,熱門綜藝的點擊量更是以億計量。

激烈的收視競爭與廣告利益驅使下,一系列從歐美日韓引進的成熟綜藝節目,讓電視人嘗到了收視率破 4% 的 " 爆款 " 甜頭。

自此,明星領銜的真人秀類節目一發不可收。

在收獲高收視、高收入的同時,一些唯噱頭、快感至上,用雷人狗血作為賣點的不正之風也隨之凸顯。早期以個人真實故事與技藝展示相結合的選秀很能引發觀眾共鳴。可慢慢地,情感也變味了:鏡頭里觀眾 " 淚流滿面 " 成了標配;明星 " 勾心斗角 " 成了常態。在 SMG 副總裁陳雨人看來,借鑒海外綜藝模式大幅提升國內綜藝節目的制作水平的同時,某些節目制作者也將其高度娛樂商業化的手段一并 " 引進 " 而來,甚至放大扭曲。" 某種程度上,如今幾檔綜藝 " 清流 " 之所以贏得觀眾追捧,也在于其實對過去中國綜藝講述普通人故事、注重內在情感共鳴傳統的回歸。"

樂正傳媒聯合創始人彭侃介紹,現在,在政策的有效引導下,過去每年動輒引進五六十檔海外綜藝模式的勢頭戛然而止。此前購買了模式版權的節目,也通過改名和模式調整來擺脫 " 舶來品 " 的影子。只是,就去年我國衛視綜藝收視率前 50 的節目來看,引進或借鑒海外成熟模式的節目占比 54%,雖比 2016 年稍有下降,但仍超過半數。

綜藝,應該成為提升社會文化素養的一片沃土

即便是近期綜藝 " 清流 " 之下,一些 " 雜質 " 仍不容忽視。

處在野蠻生長期的網絡綜藝尤為明顯。近期一檔聚焦小眾音樂的網絡綜藝掀起全民熱潮。然而,節目卻不加甄別地讓劣跡藝人走入公眾視野,甚至助其 " 籠絡 " 一批粉絲,甚至是價值觀尚未形成的青少年。同樣的,另一檔借鑒韓國偶像養成的真人秀,核心賣點仍是顏值," 星 " 還未造好,粉絲已幫其登上網絡熱搜。在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常務副院長劉海波教授看來,過度看重流量、爆炒話題而缺乏對內容品質的追求,被 " 粉絲經濟 " 所綁架,所取得的眼球經濟和傳播效應都只是一時。

寓教于樂的 " 綜藝 " 應該怎樣做才有觀眾?在業界看來,《經典詠流傳》《國家寶藏》就示范了明星在綜藝的 " 正確打開方式 " ———做弘揚正能量、有品質、有文化引領的內容同樣有話題熱度。節目里的明星不再是絕對焦點,而是成為詩詞的演繹者和文物的解說員,讓傳統文化搭載流行歌曲,古老文物對接情境表演的創新模式,也令觀眾有了新鮮感,在娛樂放松的同時,領略詩詞之美,發現傳統文化深層價值。

哪怕不是文化類節目,以娛樂為主的 " 綜藝 " 同樣應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對大眾進行文化引領和價值引導。陳雨人說:" 引導固然比迎合難,在講求創意、以文化人、完成綜藝的品質轉身過程中,會有陣痛期,但這也是我們電視人義不容辭的職責所在。"

綜藝,應該成為提升社會文化素養的一片沃土。

責編 溫夢華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節目 觀眾 文化 娛樂 明星 應該 內容 綜藝節目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中文字幕日韩在线 | 日韩精品卡通动漫中文字幕 | 午夜国产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 最新肉丝袜福利在线观看 | 亚洲v欧美v国产v在线成 | 日本精品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