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13 21:56:24
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的幫助下,醫療與互聯網的融合創新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智慧醫療正在離我們越來越近。
每經記者|賈麗娟 每經編輯|姚治宇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互聯網+醫療曾經被譽為“最難啃”的板塊,但如今,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的幫助下,醫療與互聯網的融合創新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
AI輔助癌癥篩查、遠程診斷彌合城鄉差距、移動支付在醫保結算中應用……不僅如此,在互聯網+醫療之后,區塊鏈+醫療也浮出了水面。顯然,智慧醫療正在離我們越來越近。
過去,一次最傳統的就醫過程可能是這樣:身體不舒服打算去醫院,提前1小時出發,詢問人工導診,排隊掛號,排隊候診,醫生問診,排隊等檢查,拿結果給醫生看,排隊結賬,排隊取藥……簡單說,就是我們大家常常體驗到的,排隊3小時,看病3分鐘。
互聯網及科技巨頭帶給醫療行業怎樣的新改變呢?在2018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上,騰訊發布了微信智慧醫院3.0。
據介紹,微信智慧醫院3.0,將引入AI導診、處方流轉、保險支付……
除了更加便利以外,微信智慧醫院3.0計劃將區塊鏈技術引入。比如,此前看病,個人就醫信息醫院、藥企、醫保局、食藥監局、商業保險公司等機構都可能知道,一旦泄露或出錯,根本查不出哪里出了問題。而微信智慧醫院3.0,欲把所有知情方全部納入區塊鏈,實現實時鏈上監管,就醫信息從哪兒來到哪兒去,被誰使用,應該處于什么狀態,全程可追溯。
對此,在4月13日上午的會議上,微信支付行業中心副總經理黃麗稱,區塊鏈首先是安全,然后再通過商業企業實現可查可監督,鏈上的各個節點共享利用,多方存證,實現信息可追溯,保證了鏈接上的安全度。另外,基于騰訊的安全風控管理體系,可以做到安全識別。
這次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上,騰訊宣布其醫療影像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順利獲批。而平臺將從創新創業、全產業鏈合作、學術科研、惠普公益四個方面推動AI醫療的落地。也就是說,騰訊將開放AI能力幫助醫生診治患者。
其實,現在發布AI醫學影像的公司可不僅僅是騰訊一家。目前在國內,AI+醫學影像的應用可以用“火爆”來形容,已經有數十家公司陸續發布了人工智能醫學影像產品,呈現百家爭鳴之態。
目前,國內科研能力較強、醫療水平靠前的大型醫院幾乎都已開始相關臨床試驗,首批種子用戶活躍度已經達到頂峰。
更多科技公司也正在加速布局這個領域。3月6日,科大訊飛AI全科醫生助手“智醫助理”在合肥“上崗實習”,輔助基層全科醫生進行診療工作。3月8日,微軟推出Microsoft Genomics服務,推動AI驅動的精準醫療。
此外,東軟醫療2015年就與某三甲醫院共同建立醫學影像研究中心,2017年在上海成立高端核磁研發中心,致力于提供人工智能解決方案。萬東醫療基于萬里云平臺,通過與基層醫院和民營醫院聯網實現遠程影像診斷,并積極開發人工智能閱片技術,公司還與阿里聯合發布了“Doctor You”CT肺結節智能檢測引擎,其肺結節識別準確度達到90%以上,閱片速度最快可達到人工閱片的5倍至6倍。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人工智能技術對解決偏遠地區醫療資源不足、基礎薄弱等問題有著積極的作用,遠程診斷等互聯網技術,更是有助于彌合城鄉醫療水平差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