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17 17:08:07
事實上,每隔一段時間,電影圈內就會掀起一場關于藝術電影生存窘境的探討——藝術電影如何更好的生存?國產藝術電影的市場前景如何?如今,在電影局支持下,由中國電影資料館作為牽頭單位,聯合國內主要電影院線、電影創作領軍人物、網上售票平臺等多方面力量,共同發起的藝術電影聯盟(以下簡稱“藝聯”)成立以來,一年半的實踐給藝術電影帶來了不一樣的答案。昨日,在北京國際電影節的藝術電影論壇上,淘票票、天空之城、幸福藍海、青年導演等,從不同的角度為藝術電影解鎖了更多新玩法和可能。
每經記者|丁舟洋 溫夢華 每經編輯|杜蔚
從去年《二十二》《岡仁波齊》引發藝術電影觀眾的熱捧,到今年年初的奧斯卡獲獎影片《三塊廣告牌》的專線發行帶來的不俗票房,這些藝術電影的成功無疑再次引發關于中國藝術電影市場前途的一番討論。然而,一邊各種獲獎、各種好評,一邊每周每個城市不超過兩場的公映,卻又是藝術電影面臨的窘境和尷尬。
事實上,每隔一段時間,電影圈內就會掀起一場關于藝術電影生存窘境的探討——藝術電影如何更好的生存?國產藝術電影的市場前景如何?
如今,在電影局支持下,由中國電影資料館作為牽頭單位,聯合國內主要電影院線、電影創作領軍人物、網上售票平臺等多方面力量,共同發起的藝術電影聯盟(以下簡稱“藝聯”)成立以來,一年半的實踐給藝術電影帶來了不一樣的答案。
▲北京國際電影節上,關于藝術電影發行放映模式的探討(主辦方供圖)
淘票票、天空之城、幸福藍海、青年導演等,從不同的角度為藝術電影解鎖了更多新玩法和可能。
商業電影的宣發套路行不通 藝術電影適合互聯網渠道宣發
“《三塊廣告牌》截至目前累計票房6470萬元。其中88%的票房都產生于藝聯的加盟影院。到目前為止,主要通過電影節展、單體藝術影院、全國及各地的藝術電影放映聯盟等三大陣地來推廣放映藝術電影。”全國藝術電影聯盟牽頭人孫向輝表示。
▲截至目前,《三塊廣告牌》累計票房6475萬元(圖/CBO中國票房)
《三塊廣告牌》藝聯的專線發行,無疑為國內藝術電影市場注入一劑強心劑,提供了新的可能。從《二十二》開始涉足藝術電影的淘票票,也直言這一場成功帶來的里程碑式的影響,在阿里影業高級副總裁、淘票票總裁李捷看來,“《三塊廣告牌》是第一次奧斯卡獲獎電影在中國藝術電影院線上播放,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證明中國電影用戶的成長和類型化電影已經成為中國電影消費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商業電影,藝術電影的繁榮將是一條長期的路,院線支持文藝片更是一個長線的投入,同時也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模式上的完善。
作為全國藝術電影放映(以下簡稱“藝聯”)發起成員中唯一的互聯網公司,去年《二十二》上映首日票房達334萬元,淘票票出票量高達50%。互聯網出身的淘票票,為藝術電影的發行提供了互聯網渠道宣發的精準可能。李捷認為,藝術電影最適合用互聯網渠道宣發。
“首先,藝術電影特別不適合用商業電影的套路做宣發,因為它體量太小,宣發成本不宜過高,受眾分布非常集中,并且藝術電影最大的宣傳就是口碑,即口口相傳。其次從院線和影院來講,藝術電影的排片很頭疼,很高的排片保證不了上座率,很低的排片影片又會出現曇花一現。藝聯相當于一條虛擬的分線發行,通過屏幕數和影廳的聯盟實現了對藝術電影分線的發行。所以,藝術電影需要用互聯網的口碑發酵,特別適合用粉絲的模式傳遞。”
▲現場,阿里影業高級副總裁、淘票票總裁李捷認為,藝術電影最適合用互聯網渠道宣發(主辦方供圖)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電影用戶中58%的藝術電影用戶是女性。而且,藝術電影大多集中在20~29歲之間,占整個觀影用戶的60%,年輕人更喜歡藝術電影。同時,北京跟上海占了國內藝術電影市場的70%,不過成都、杭州、深圳等新一線城市迅速崛起。
而曾成功出品過《大圣歸來》《岡仁波齊》等影片、專注藝術電影天空之城CEO路偉,則從幾個可行性的角度給出了藝術電影延伸的可能性。“我覺得眾籌是一個特別有用的方法,這是電影觀眾主動選擇,并且深度參與的一種方式。當然,眾籌的方式可以不斷創新。其次是目的地旅游。”在他看來,維系藝術電影內容和用戶之間的關系,衍生品日用場景是一個特別好的消費產品,特別有價值。“當時我們做了《岡仁波齊》的T恤,品質也不錯,偶爾還有一些人說現在是冬天,拿它當睡衣穿了,因為質量好。”
相比之下,加盟藝聯的影院同樣也在尋找更加適合自己的方式。國營企業幸福藍海影城總經理助理戴百榮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享了他們的經驗。“因為旗下都是直營影院,所以對影院有更加集中的指導權。”
在被問及影院藝術屏幕的盈利情況如何時,戴百榮告訴每經記者:“盈利不好統計也不好判斷,因為加入藝聯都是以一塊屏幕加入的,而且目前尚在培育期,都是要犧牲一些商業利益的。”
電影節不是一錘子買賣,導演也要分擔一定風險和藝聯、影院共同去推動
今年5月,作為第7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唯一入圍華語長片電影《路過未來》將在藝聯專線上映。現場,導演李睿珺在接受每經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們舍棄了商業的市場,選擇藝聯專線發行,也是分擔了一定風險。假如藝聯的影院經理不給排片,那就意味著我們變成了‘自斷雙手’,就是一個失敗的案例。所以藝術電影的發行上映不僅需要藝聯、影院的努力,同時也需要導演的共同支持,是需要大家擰成一股力共同努力,需要大家都從我們自身的角度去推動的。”
▲今年5月,即將通過藝聯專線上映的藝術電影《路過未來》,講述了那些背井離鄉、到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的故事(圖/官方劇照)
“去年電影節我們做了枝裕和的電影展,一票難求,非常火,是枝裕和導演非常感動。后來,藝聯就把《第三度的嫌疑人》這個版權買下來了,這是最好的一種模式。電影節中不是一錘子買賣,之后有一系列長期的合作,包括李睿珺導演的《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長期在資料館做二輪放映,還有《山河故人》《推拿》等,我們都愿意跟這些影片簽二輪分賬的合同,保證片方的受益。”中國電影資料館事業發展部副主任沙丹表示。
對于藝聯是否參與分賬,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聯項目負責人英琦則告訴每經記者:“因為藝聯的發起單位有華夏,所以藝聯的片子都是華夏來發行,華夏主要就是負責硬盤和秘鑰,具體的排片建議函和對接影院都是藝聯自己來對接。我們選出推薦的每部片子都會和片方有分賬,但是不多,分得的賬款也會以影院的獎勵方式來回饋給影院。”
事實上,國內藝術電影的營銷端和播放端已經花樣百出,但相較之下,國產藝術電影的創作成熟度還遠遠落后于現在市場的需求。
藝術電影有其獨特的作者性,常常和市場脫節,創作者自嗨、觀眾好不感冒。成功參與制作發行《路邊野餐》的黑鰭傳媒創始人王子劍認為,藝術電影一定不能只關起門來搞自己的東西,“還是需要在所謂趨勢里找到一些趣味,在一些不流行的東西里找到價值。”
“北影節、上影節是影迷的狂歡,十幾天之內看到那么多幾百部的優秀藝術電影,開票之后兩個小時,各大影迷圈就變成了轉票圈,因為其實真的沒有人有如此多的精力和時間密集看那么多藝術電影。我們就想把這種狂歡變的日常化,把看藝術電影變成一種生活方式,讓它全年存在,逐漸滲透市場,到那時候,當不那么娛樂的藝術電影出現時,觀眾就會懂得去欣賞和接受了。”北京MOMA百老匯電影中心策展人楊洋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