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12 17:43:26
每經記者|蘧毛毛 每經編輯|段思瑤
20歲,本是弱冠之年。而20歲的亞夏汽車卻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準備作價185億元把“殼”賣了!
5月5日,亞夏汽車(002607,SZ)發公告稱,公司擬將除保留資產外的全部資產與負債作為置出資產,與11名交易對方持有的中公教育100%股權中的等值部分進行資產置換,置出資產作價13.51億元,擬置入資產作價185億元。此次交易構成重組上市。
此次交易完成前,亞夏汽車主營業務為品牌汽車經銷、維修、裝潢、美容、汽車租賃等;交易完成后,中公教育將成為上市公司全資子公司,公司將轉型為從事非學歷職業就業培訓服務。
好好的”殼“為何要賣?亞夏汽車在公告中是這樣說的,“為了提高上市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實現上市公司股東利益的最大化” 。據了解,此次重大資產重組方案的相關工作最遲將于7月2日(停牌滿半年)前完成。
增收不增利的亞夏汽車
亞夏汽車成立于1999年,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是安徽省最大的汽車經銷服務商。而盈利能力下滑卻成為其當前的主要困境。
亞夏汽車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4.38億元,同比增長3.45%,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僅為1026.36萬元,比去年同期下滑了58.51%。在今年一季報中,亞夏汽車對今年上半年的業績也進行了預告,“2018年1~6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變動幅度-39.19%至0.00%。”
可見,隨著業績的下滑,亞夏汽車對自己的未來并不看好。
而對于業績下滑的原因,亞夏汽車表示,“近些年,我國汽車銷售市場的增速整體有所放緩,國家購置稅優惠政策取消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了重要影響。”
對此,艾瑞咨詢汽車研究總監聞文表示,“如經銷商的主要利潤來自汽車銷售,小排量汽車購置稅優惠取消會增加其賣車壓力。假設在購置稅優惠情況下,賣車的利潤不夠可觀,那么購置稅取消自然會使經銷商盈利能力進一步下降。”
“亞夏汽車業績不佳與其產品結構以及4S店的布局有關。在相同的市場環境和政策背景下,很多汽車經銷商盈利狀況非常好,比如積極布局中高端品牌的中升、永達等。”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向NBD汽車(微信號:NBD-AUTO)表示,“現在,市場進入消費升級階段,中高端產品成為主要驅動力,而亞夏汽車主要圍繞中低端進行產品布局是其陷入困局的重要原因。”
據了解,亞夏汽車目前有33家品牌轎車4S店,主要包括奧迪、別克、廣本、東本、豐田、日產、現代等轎車品牌。去年,亞夏汽車汽車銷售業務占比達92.89%;同期,亞夏汽車的汽車銷售毛利率僅為1.02%,而維修及配件、經濟及咨詢服務、汽車金融的毛利率分別為28.76%、72.25%和100.00%。
亞夏汽車也認為,“上市公司業務規模在行業中排名不夠突出,競爭力有限,未來盈利成長性不容樂觀。”
賣殼套現是為規避風險?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汽車銷售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多數汽車經銷商都在謀求轉型,毛利率較高的售后市場已成為汽車經銷商轉型的主要方向。
“在新形勢下,汽車經銷商普遍加強了對汽車后市場的投入。與此同時,在新車銷售方面,經銷商也在積極優化自身銷售網絡,適應消費升級的趨勢。”羅磊表示。
NBD汽車梳理登陸資本市場的汽車經銷商財報發現,多數經銷商通過積極轉型實現業績不斷提升。
例如,永達汽車(03669,HK)堅持以豪華品牌為主擴大網點規模,去年其新車銷量達17.16萬輛,同比增長16.6%,新車銷售毛利率由2016年的3.10%增長至3.66%。
再來看廣匯汽車(600297,SH)。2017年,廣匯汽車實現營業收入1607.12億元,同比增長18.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38.84億元,同比增長38.6%。
事實上,亞夏汽車也在嘗試轉型來盤活業務。據NBD汽車了解,近年來,亞夏汽車通過汽車金融、保險、二手車銷售等業務來完善產業鏈和增值服務,并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以及豪華品牌占比,試圖通過多品牌覆蓋降低經營風險。
除此之外,亞夏汽車還通過關閉門店的方式來“優化4S店品牌結構”。僅在2015年下半年,亞夏汽車就讓6家虧損的4S店停止營業。
但亞夏汽車多重舉措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整車銷售仍占較大比重且收益呈下滑趨勢。在2017年中國汽車流通行業經銷商百強排行榜中,亞夏汽車排名42位,與排名前列的廣匯、龐大等在營業收入、銷量上都相差甚遠。
“在業績不佳的前提下,把殼賣了,經銷商相當于把資產變現。下一步可以做其他方面投資,也可以規避相應風險。”聞文稱。
而在羅磊看來,亞夏汽車的“賣殼”之舉不會對汽車經銷商行業產生太大影響。“亞夏汽車的體量較小,并且其部分汽車業務沒有裝在上市公司里,賣掉上市公司的殼后也不代表亞夏汽車就不做汽車銷售業務了。亞夏汽車‘賣殼’在汽車經銷領域不具代表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