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22 19:12:25
每經編輯|張弩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今天印發公告,經國務院批準,自2018年7月1日起,將稅率分別為25%、20%的汽車整車關稅降至15%,降稅幅度分別為40%、25%;將稅率分別為8%、10%、15%、20%、25%的汽車零部件關稅降至6%,平均降稅幅度46%。
消息發布后,保時捷、寶馬、豐田、大眾等多家汽車制造商對該公告做出了回應稱,將對價格進行評估后采取相應行動。其中寶馬、大眾明確表示對中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表示歡迎。豐田則第一時間宣布將下調出口至中國的汽車價格。
國海證券認為,進口車的稅費主要由三部分組成,除了關稅以外還有消費稅和增值稅,在此基礎上測算一下進口汽車的綜合稅率。
以一輛報關價為30萬元4.0排量的進口車為例,關稅下降為15%,總稅費為37.29萬元,整車價格下降8.0%。
對于關稅調整后價格的下降幅度,國盛證券則有不同看法。國盛證券研報指出,忽略運費后,關稅每降1個%,經銷商到手價格降0.8%。也就是說關稅下降10%,經銷商到手價格會下降8%。但同時國盛證券還分析指出:
1)對經銷商而言,一方面因庫存車輛成本較高,大幅降價將面臨巨額虧損,另一方面其平均毛利率7%,凈利率僅為1.8%,盈利改善訴求強烈,預計終端降價訴求較小。
2)對整車廠而言,短期內大幅降價有損品牌形象,這比獲得暫時的銷量增長更為重要,因此預計短期內大幅降價可能性較小。
綜合來看,未來經銷商可能出于保留部分差價彌補自身利潤的原因,經銷商到手價格降低幅度將不會百分百傳導到終端零售價,所以終端銷售價格或將溫和下降,。假設經銷商價格傳導系數為50%,則關稅降低1%,終端價格降0.4%,則關稅下降10%,終端零售價格下降幅度可能僅為4%。
據澎湃新聞報道,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許海東表示,本次減稅幅度在可控范圍內,是“相當幅度”而非“大幅度”:從整車角度來說,本次進口車降稅,促使進口車部分替代國內合資品牌的市場,有望導致國內車市價格傳導性下降。同時,由于降稅比例得當,對國內自主品牌車企,整體沖擊不大。
而汽車進口關稅下調后必然導致進口車與國產同款車價差縮小。對此,國盛證券通過選取A、B、C三個級別車的代表車型,對三類車在不同關稅下與國產版的價格差進行了分析。
分析指出以高爾夫為代表的A級車,由于價格低基數以及原本價差過大,關稅下降對A級車影響相對較小。而以寶馬5系為代表的C級車,由于關稅下降到5%時進口車與國產版價格幾乎持平。在考慮國人普遍愿意給進口車一定品牌溢價的基礎上,國盛證券認為,關稅下降,對C級中低端車可能產生一定積極影響,部分消費者將轉為購買C級車。
而汽車進口關稅下調,對于具體汽車品牌的影響,國盛證券則指出,對于自主品牌,由于自主品牌價格中樞在10萬元左右,與進口車錯位明顯,降價壓力微弱。對于合資企業則需要分兩種情況討論:
1.以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等為代表的企業,產品在推出時就與進口車存在競品關系,則認為其在車型規劃中已考慮進口車的競品壓力,未來降價壓力可能較小。
2.以北京現代、東風本田等為代表的企業,進口車降價后將由原本的錯位競爭轉變為直接競爭,或迫于競品壓力,可能小幅降價。
聯訊證券也分析指出,2017年進口車銷量超過120萬輛,主要進口品牌包括奔馳,寶馬,奧迪,大眾,豐田,雷克薩斯,保時捷等。其中,超過70%的進口車型售價超過30萬元,而超過65%銷量的自主品牌售價在15萬元及以下,兩者不具備競爭關系,關稅調整短期內對自主品牌沖擊有限。在中長期由于進口車型終端價格下降將向下傳導,自主品牌價格將有所下行。
聯訊證券認為,對合資品牌會有一定影響,但影響幅度有限。其對合資品牌的分析主要基于以下幾點:
1、假設關稅大幅下降到5%,國產的合資車型價格相比進口車型仍具有明顯優勢;
2、進口車型維修成本高于國產車型,更換配件時間周期長,售后服務不具備優勢;
3、同級別國產合資車型迎合國內消費者偏好,外形、空間與配置上更接地氣,進口車型的旅行版,獵裝版及雙門轎跑在國內仍是小眾車型。
今日財政部就降低汽車進口關稅答記者問表示,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宣布,今年我們將相當幅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下調汽車進口關稅。為積極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強總理的要求,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及時研究擬定汽車降稅方案。主要考慮了以下幾個方面因素:
第一,我國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的需要。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強調,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條件下進行。這是中國基于發展需要作出的戰略抉擇。主動擴大進口是習近平總書記宣布的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的重大措施之一。主動相當幅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有利于擴大進口,推動汽車產業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實現高質量發展。
第二,汽車產業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轉型升級的需要。我國汽車產業逐步發展壯大,形成了種類齊全、配套完整的產業體系,具備一定競爭力。但也應看到,我國汽車產業結構需要進一步優化升級,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當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技術與汽車產業加快融合,產業生態深刻變革,競爭格局全面重塑,我國汽車國際競爭力亟待提升。關稅是合規的保護手段,但關稅保護要適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有助于產業加強競爭,調整結構,加快轉型。
第三,滿足消費升級的需求。目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就汽車消費而言,人民群眾對汽車的消費需求更加多樣化,希望汽車產品進一步提質降價,國內汽車市場供給需要進一步豐富。降低汽車進口關稅,有利于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擴大內需,為中國經濟發展帶來更多動力和活力。
國盛證券則表示,關稅下降,將倒逼國內廠商加快產品迭代。一方面,從產業經濟學角度,根據實證研究,市場占有率越高,價格彈性越小,整車廠加速產品升級優于降價促銷策略;另一方面,參考此前歷史,2000年左右我國大幅下調關稅,倒逼國內廠商加快新車步伐(1999-2003年,國產轎車品牌型號由26個增長至103個,復合增長率達41.1%,遠超此前增速)。預計此次關稅下調之后,將二次倒逼國內廠商加大研發投入,增加新車推出力度。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財政部官網、澎湃新聞、券商研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