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7-06 21:24:29
今晚,長城證券并購部總經理尹中余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修改后《規程》的發布,“應該是證監會在加強對并購重組委員會的監管,防止發生不可取的交易”。
獨立經濟學家徐陽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證監會對于并購重組委的監管更加嚴厲了,一方面,事實上增加了被監管人的范圍;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監管的機構。
每經記者|宋思艱 每經實習記者|魏官紅 每經編輯|胥帥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今日(7月6日),證監會公布了修改后的《并購重組委工作規程》(以下簡稱修改后《規程》)。證監會明確表示,主要進行了八項修改,比如設立專項檢查機制、調短委員任期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了其中的一個細節:即按照修改后《規程》,證監會人員在并購重組委員中的占比上限事實上是提高了。各方對此有何評價?同時各方對于這一次的修改如何看待?記者展開了采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今日(7月6日)證監會公布的修改后《規程》中,一共做了八項修改。
第一,在《總則》第一條中,原來的“提高并購重組審核工作的質量和透明度”改為“提高并購重組審核工作的質量、效率和透明度”,增加了“效率”二字;同時,在講述制定規程的目的時增加了一條:“更好地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第二,在《并購重組委的組成》這一章,原先規定并購重組委“人數不多于35名,其中中國證監會的人員不多于7名”,現在改為“人數不多于40名,其中中國證監會的人員不多于11名”。
即總體人數的上限增加了5名,其中證監會人員上限增加了4名。記者注意到,如此修改后,原證監會人員占比上限為20%,現在的占比上限提高至27.5%。
第三,在如何選聘并購重組委員的規定上,原來的規定是:“中國證監會依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按照行業自律組織或者相關主管單位推薦、社會公示、執業情況核查、差額遴選、中國證監會聘任的程序選聘并購重組委委員。”
現在改為:“中國證監會設立并購重組委遴選委員會,依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選聘并購重組委委員,并購重組委委員人選向市場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即現在要設立專門的遴選委員會,且在形成并購重組委員的人選后,即要向市場公開。
第四,原規定“并購重組委委員每屆任期2年,可以連任,連續任期最長不超過4年”,現在修改為“每屆任期1年,可以連任,連續任期最長不超過2屆”。
即每一屆的任期與最長連續任期均被縮短一半。
第五,在并購重組委員應當符合的條件中,增加了一條作為第一條:“具有較高的政治思想素質、理論水平和道德修養”。
第六,在對解聘并購重組委員的條件的規定中,修改后《規程》增加了如下規定:
“并購重組委委員因違法違規被解聘的,取消其所在工作單位5年內再次推薦并購重組委委員的資格,并購重組委委員為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通報其所在工作單位,由其所在工作單位作出相應處分。”
第七,在規定委員審核并購重組文件應予回避的情形中,修訂后《規程》擴大了“親屬回避”的“親屬”范圍。
原規定的親屬范圍是:“并購重組委委員的父母、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現在擴展為:“并購重組委委員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配偶的父母、子女的配偶、兄弟姐妹的配偶”。
即回避的親屬范圍增加了配偶的父母、兄弟姐妹和兄弟姐妹的配偶。
第八,在對于并購重組委監督管理的規定上,原來的規定是:“中國證監會負責并購重組委事務的日常管理以及并購重組委委員的考核和監督。”
修改后《規程》對此作了進一步細化,規定為:“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負責并購重組委審核工作的日常運行和管理,中國證監會設立發行與并購重組審核監察委員會,對并購重組委審核工作進行獨立監察”。
即明確由上市公司監管部負責日常管理,同時要設立專門的監察委員會進行獨立監察。
對于修改后《規程》,業內給予了正面評價。今晚,長城證券并購部總經理尹中余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修改后《規程》的發布,“應該是證監會在加強對并購重組委員會的監管,防止發生不可取的交易”。
獨立經濟學家徐陽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證監會對于并購重組委的監管更加嚴厲了,一方面,事實上增加了被監管人的范圍;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監管的機構。
開源證券高級策略分析師楊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于證監會人員占比上限上升問題,楊海表示:“我覺得這樣的一個變化可能還是和當前市場的并購重組主張向實體經濟靠攏相關。”他解釋道,當前市場還是不支持跨界并購,防止市場出現脫實向虛的現象,還是鼓勵辦實業。
對于并購重組委員每一屆任期以及最長連續任期均被縮短的問題,楊海稱,“并購重組涉及的面比較寬,加快人員流動,(這是)為了減少防止腐敗的發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