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7-19 23:31:26
今日,蘇寧體育A輪融資額達6億美元,參與融資的有高盛、阿里巴巴、江浙兩省的政府體育基金等。阿里巴巴與蘇寧控股,阿里體育與PP體育,看似雙方都有著重合的業務規劃,那么交叉進行戰略合作又是為何?體育賽事版權大戰依舊激烈,雙方又如何看待體育賽事在國內的盈利模式探索?
每經記者|畢媛媛 每經編輯|杜蔚
世界杯才落下帷幕幾天,擁有世界杯新媒體版權的阿里大文娛又憋了個大招:與蘇寧體育進行戰略合作并參與后者A輪融資。
據了解,蘇寧體育A輪融資有高盛、阿里巴巴、江浙兩省的政府體育基金等多方參與,融資金額達6億美元。
▲蘇寧體育集團副總裁米昕(每經記者 畢媛媛攝)
阿里巴巴與蘇寧控股,阿里體育與PP體育,看似雙方都有著重合的業務規劃,那么交叉進行戰略合作又是為何?體育賽事版權大戰依舊激烈,雙方又如何看待體育賽事在國內的盈利模式探索?
今天(7月19日),在阿里大文娛與蘇寧體育宣布戰略合作的發布會結束后,阿里文娛集團輪值總裁兼大優酷總裁、阿里音樂CEO楊偉東、蘇寧體育集團副總裁米昕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等媒體的采訪,解盤這場巨頭間的聯手。
阿里巴巴戰略投資蘇寧體育
本次發布會并未披露蘇寧體育A輪融資的詳細情況。但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本次蘇寧體育完成的A輪融資由投資機構高盛、戰略合作伙伴阿里巴巴共同領投,其他投資者包括戰略合作伙伴恒大、云鋒基金、商湯科技,以及浙江省體育產業基金、江蘇省體育產業投資基金等地方政府體育基金和建銀國際、民銀國際、農銀國際等銀行系投資機構。
據了解,A輪融資規模在6億美元左右,估值超過百億元人民幣。
此外,據蘇寧體育集團副總裁米昕介紹, 蘇寧體育B輪融資已經開始推進。
米昕表示,蘇寧體育正在構建四大業務版塊,分別是體育傳媒業務、OTT服務業務、體育零售業務和體育培訓等新業務。旗下還擁有江蘇蘇寧足球俱樂部、國際米蘭足球俱樂部。
▲主辦方供圖
蘇寧體育旗下的PP體育則囊括了國內90%的體育內容資源,包括歐洲頂級聯賽、中超、中國之隊、亞冠等足球賽事版權,同時擁有UFC、WWE、排超等賽事版權。根據蘇寧體育公布的數據,其每年進行的賽事直播超過8000場。
“這次入股蘇寧體育是阿里巴巴在體育領域的又一次加碼,也意味著阿里與蘇寧兩大經濟體在新零售領域協同發展的基礎上,以體育產業為抓手進一步深入融合。”阿里文娛集團輪值總裁兼大優酷總裁楊偉東表示,“我們對蘇寧是戰略投資,而不是財務方面的投資。”
楊偉東還透露,不排除蘇寧體育跟阿里體育的進一步合作。
阿里大文娛和蘇寧體育攜手,發力體育產業,說明體育產業潛力巨大。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體育產業“十三五”規劃》,截至目前,泛體育愛好者已達6億,其中3億足球愛好者群體,2億經常觀看體育比賽和資訊的用戶,1億觀看網絡體育視頻用戶,3700萬熱衷的足球迷。到2020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將超過3萬億,從業人數超過600萬。
雙方體育娛樂生態互補
今年5月,優酷正式宣布成為2018世界杯央視指定新媒體官方合作伙伴,這也是國內互聯網視頻平臺首次拿下世界杯新媒體直播權。
據楊偉東披露,今年6月15日~7月15日期間,累計超過1.8億用戶上優酷看世界杯,決賽當天的觀看人數達到了2400萬,QM的數據報告顯示,世界杯開賽后,優酷APP的DAU較6月非比賽期間平均增長達到了22%。
▲優酷的世界杯效應(每經記者 畢媛媛攝)
“蘇寧和阿里之所以能夠再次在新領域達成合作,核心在于雙方對體育產業理解的高度契合。”蘇寧體育集團副總裁米昕說,“蘇寧擁有完整的體育產業生態布局,而阿里具備龐大的泛娛樂用戶人群,雙方可以形成優勢互補。”
楊偉東補充道:“對于阿里巴巴集團來講,數字內容并不是體育布局的全部,阿里巴巴將通過對蘇寧體育的戰略性投資,完成阿里巴巴對整個體育產業的一些思考的實踐,包括線上線下,對于國內國際的整個體育產業的思考。”
據了解,未來優酷在和蘇寧體育和PP體育的合作中,一起做聯合運營。PP體育會繼續定位打造專業的體育內容平臺,而優酷體育頻道則會基于體育內容做更多泛體育、泛娛樂的內容探索,雙方還將共同推出優酷體育聯合會員。據了解,未來優酷會給體育建立一套體育會員系統,而這個體育會員系統將跟PP體育會員系統打通。
中國體育市場90%尚未被挖掘
縱使楊偉東多次強調優酷可以結合綜藝、劇集等運作經驗對體育進行投入,米昕也表示蘇寧體育除了在體育數字內容方面,還有在體育產業的思考和規劃,可體育賽事需要培育周期,在此前需要長周期的資金支持和投入,優酷和蘇寧體育在選擇合作時,為何有信心持續深耕?
要說體育賽事的盈利模式,國內并不成熟,還在探索。哪怕是外界所說花16億元拿下世界杯新媒體版權的優酷,也并未靠此盈利,楊偉東只承認世界杯直播對阿里巴巴包括用戶增長相關業務的拉動達到了預期,但他也同步表示:“我們不可能通過一個世界杯就能夠掙錢”。
但孕育期的中國體育產業大有潛力,這可以從楊偉東和米昕對中國體育產業的觀察看出。
米昕認為體育產業擁有三個特點:標準化、精細化、強運營。在歐美發達國家,體育賽事,特別是足球產業都完成了精密的商業運作模式。
此外,楊偉東和米昕也都有做影視的經歷。近幾年影視劇版權費飛漲,頭部大劇售賣互聯網的價格更有突破千萬一集的趨勢,按照大劇50集來計算,一部劇僅互聯網的版權費就達到了5億元。
投入高額的版權費卻難以把控質量的風險,這令楊偉東和米昕都感到無奈。米昕認為體育內容的優勢在于波動性不強:“22人的比賽就相當于在演一個電影,現場畫面的表現,整個的色彩的飽和度做得非常非常精密,甚至成一個手藝活。”
▲主辦方供圖
在做了大量影綜劇后,楊偉東也深刻認為體育內容是更冷靜、規范和體系化的內容,“我很負責任的講,體育賽事的版權跟目前的電影、網劇、綜藝來說,還不是一個數量級,網劇和綜藝可能是體育賽事幾倍的價格。”
體育不分國界,全世界都看足球,“全世界最貴的版權是體育版權,但中國是反的。”這也是米昕困惑的點,“我越了解體育這一塊,越覺得比影視綜藝要簡單。影視綜藝制作、內容分散,從產業來講,中國的影視產業化規模相比國外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在雙方理想的未來探索中,優酷和蘇寧體育可以進行縱深的產業合作,包括從現在看到的體育運銷,廣告、會員、用戶服務,以及后期的社區,零售、培訓、線下等。米昕堅信:“體育產業規模甚至比目前看到的傳統的影視文化還要大,尤其在中國,只是這個市場還有90%沒有被挖掘出來,而且體育產業變現是個長鏈條和標準化的業務,非常適合于做零售經營的企業去做。”
至于在將專業體育做得更泛體育和泛娛樂化上,優酷有自己的心得,也表示將在未來依托自身娛樂運作的優勢發展專業體育資源。優酷在本次世界杯上已經做了一些嘗試,包括自制節目《這就是世界波》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