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7-22 19:55:16
每經記者 涂穎浩 每經編輯 姚祥云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交銀康聯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交銀康聯")獲悉,中國銀保監會已于19日正式批復,同意交銀康聯發起籌建交銀康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交銀康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將是交銀康聯全資設立的子公司,注冊資本為人民幣1億元。交銀康聯于2010年成立,由交通銀行控股。
截至目前,保險資產管理業市場主體已包括24家綜合性保險資產管理公司。2016年4月,建信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開業,成為首家銀行系保險資管公司。今年5月,銀保監會正式批復工銀安盛發起籌建工銀安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如今交銀康聯籌建資管公司獲批,銀行系資管公司將增至三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銀行系保險公司前期規模增長較快,資金運用的訴求較為強烈。雖然目前資金規模增長受轉型影響,但有資管公司之后,在資金運用方面將有更大的自主權,對于銀保業務的發展將有更大的促進作用。"
近年來,銀行系險企保費增長勢頭迅猛。在保費規模不斷壯大的同時,對保險資管牌照的需求也更為迫切。自建信資管獲批開業之后,今年5月,銀保監會在官網披露,正式批復工銀安盛發起籌建工銀安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對于此次發起籌建資產管理公司,交銀康聯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提升保險資金運用的專業化水平,拓寬資金運用渠道,進一步改善公司資產管理能力,確保雙輪驅動模式的發展平衡,為公司整體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持續保證。"數據顯示,2017年,交銀康聯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31.3億元,同比增長35%;凈利潤2.56億元,同比增長25%。
一位保險業內人士指出,擁有獨立的資管公司,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關乎保險公司在項目獵取過程中的優先權和成功率,是提高資金運用收益的必行之路。截至目前,保險資產管理業市場主體包括24家綜合性保險資產管理公司。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小保險公司申請資管牌照背后,有拓寬投資業務范圍的強烈訴求。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保險資管投資計劃項目和金額均在增加。截至6月底,保險資產管理業累計發起設立債權投資計劃和股權投資計劃913項,合計備案(注冊)規模22144.14億元。與截至2017年底的數據相比,今年1~6月,保險資產管理業累計發起設立債權投資計劃和股權投資計劃增加70項,規模增加1390億元。
中國銀保監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5月,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為155487.46億元,與2017年末的149206.21億元相比,險資運用余額增加了6281.25億元。
上述交銀康聯人士還表示:"資產管理公司在運營過程中,公司將充分利用股東完善的風險管控經驗,堅持'保險姓保'的深刻認識,牢固樹立'風險管理是第一能力'的資管理念,把風險控制放在首位,讓高質量發展的理念在資管公司的運營實踐中得到進一步的延續和深化。"
值得一提的是,保險資管業防控風險,是行業監管的重要方向之一。近半年來,監管部門就曾多次下發文件規范保險資金的投資運作。
今年1月,原保監會發布的《保險資金運用管理辦法》規定,保險公司股東不得違法違規干預保險資金運用工作;強化境外投資監管;加強委受托管理,要求投資管理人受托管理保險資金,不得將受托資金轉委托或為委托機構提供通道服務,加強去嵌套、去杠桿和去通道工作。
同月下發的《關于保險資金設立股權投資計劃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股權投資計劃的投資收益應當與投資標的經營業績或收益掛鉤,嚴防以"名股實債"方式,變相抬高實體企業融資成本。
2月,原中國保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關于規范保險機構開展內保外貸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指出,保險機構通過內保外貸業務開展境外投資,應當遵循穿透原則,確定投資項目或投資項目的底層資產所屬的大類資產類別,并在合并報表的基礎上將境外投資與境內投資合并計算保險資金運用比例,確保符合保險資金運用比例監管政策。
7月,中國銀保監會發布《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規范稅延養老保險資金的投資運作,引導優質投資機構提供專業投資服務,促進稅延養老保險試點持續健康發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6月底,中國銀保監會向6家機構下發了監管函。通過監管部門的專項檢查,發現其在保險資金運用、保險資產管理業務等方面存在問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