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7-28 17:55:23
7月28日,株冶集團發布的2018年半年報介紹,公司在報告期,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負13.6億元,同比下滑19909.57%。
每經記者 邱德坤 每經實習編輯 魏官紅
7月28日,株冶集團(600961,SH)發布的2018年半年報介紹,公司在報告期,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以下簡稱凈利潤)約為負13.6億元,同比下滑19909.57%。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不容樂觀的業績,除了自身經營不佳,主要是因為株冶集團的生產用地搬遷而政府補償不足,導致其大額計提固定資產減值約13.68億元。
4月13日,株冶集團公告,根據國家發改委的通知,公司所在的株洲市清水塘地區,被列為全國第一批城區老工業區改造試點地區之一。公告稱,株洲市已啟動清水塘地區生態新城建設,彼時已關停企業148家。按照要求,公司及與公司有高度關聯的4家中小企業,其在清水塘地區的生產線于2018年年底前關停退出。
其實在4月12日,株冶集團便收到了五礦有色金屬控股有限公司轉送的相關文件。湖南省發改委要求,株冶集團在清水塘的生產用地,擬由株洲市政府依法收回,對其土地及相關資產擬予以13億元補償,相關資金支付、土地修復治理、各方責任等,由相關方另行簽署協議約定。
但是上述政府補償,難以彌補株冶集團的搬遷損失。株冶集團認為,按照上述文件,公司將因政府補償不足,需計提固定資產報廢減值損失的金額約12億元至14億元。
2017年末,株冶集團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以下簡稱凈資產)約為2.05億元。交易所曾在2017年年報問詢函中詢問株冶集團:公司在計提上述大額固定資產減值后,如何應對凈資產為負的風險?
5月8日,株冶集團表示,為應對凈資產為負的風險,公司正積極推進相關工作,爭取各方面的支持,并將持續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而在2018年半年報中,因計提了大額固定資產減值損失,株冶集團出現了巨額虧損。據2018年半年報顯示,株冶集團在報告期,實現凈利潤約為負13.6億元,同比下滑19909.57%。而截至2018年6月底,株冶集團的凈資產約為3.53億元。
相對于政府補償不足的影響,株冶集團自身的經營狀況也不容樂觀。
2018年半年報顯示,株冶集團在報告期,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約為負3.32億元,同比下滑1439.17%。同時,報告期末,公司凈資產約為3.53億元,總資產約為51.71億元。記者計算得出,株冶集團在2018年6月底的資產負債率約為93.17%。
株冶集團介紹,公司主要生產鉛、鋅及其合金產品,并綜合回收銅、金、銀、鉍、銦等多種稀貴金屬和硫酸。2018年上半年,鉛產品和原料市場供需兩淡。鋅產品市場消費平緩,價格高位震蕩下行,原料供應受環保及安全問題的影響繼續偏緊,采購競爭激烈,加工費持續下滑。
目前,株冶集團指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包括:公司系統產量總體偏低,規模效益未得到充分發揮,上半年完成鉛鋅產量22.6萬噸,僅完成年目標的41.24%;鋅產品受原料市場加工費下滑的影響,鋅購銷價差未完成公司年初目標。
不過,株冶集團正在建設新的產業基地。2017年11月21日,株冶集團公告,公司擬在位于衡陽市水口山鎮的水口山經濟開發區的園區內,新建年產30萬噸鋅冶煉項目,項目預計投資50.66億元。2018年半年報顯示,目前該項目已實現工期過半和進度過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上述事項,多次致電株冶集團,但是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