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2018-07-28 22:39:23
大家好我是鄒市明。
成為拳王是我對這項運動最初的夢想,我十六歲的時候開始接觸拳擊,一路走到今天二十多年,如果說感受最深的,我覺得還是拳擊這項運動,7平方米的拳臺,兩個男人,赤手空拳,不借助任何別的武器,只靠一雙拳頭,去戰斗,一次次倒地又一次重新站起來。
訓練是苦澀又讓人難忘的,訓練是分階段性的,從重要賽事備戰開始,就有著一套嚴格的訓練計劃。比如臨近比賽前就會有階段性的高強度訓練,有時候高強度可以貫穿到整天,心里想著的都是有幾個基礎動作還是不到位,體能還沒有恢復到最佳狀態。很多時候,人都是會松懈的,也會想著怎么會少辛苦一點,想著偷一點懶也沒有太多關系,可心中總有一些東西會牽扯著你,我想那就是夢想,在每次松懈的時候,它就會跳出來,敲打著我,告訴我夢想還有多遠。
二十多年的辛勞,我為拳擊,苦著,樂著,痛著,幸福著。遇過貴人,也走過彎路。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我的前人,是張傳良,張教練。如今,我想成為下一代“前人”,用自己的經驗,搭出一條路。在中國,讓更多的孩子有機會觸摸到拳套,讓一批批拳擊人活得更有尊嚴,更有希望。
說到這里就要提及一下一直陪我奮斗的人,我的妻子冉瑩穎比男人還爺們兒,但又man得很可愛,如同初相逢時的那一刻的神奇,在我人生每個轉折點,她都在,在我失利的時候,她給我建議,讓我參加了《爸爸去哪兒》的綜藝節目。瑩穎的初心是想讓我重拾信心,讓我知道生命中還有很多其他的可能,同時也讓更多的人知道了拳擊這項運動。
幾個月的時間內,嘗試了很多沒有做過的事情,也是第一次獨自帶著孩子出去這么多天,我學到了很多東西,軒軒在當中的表現很多時候超乎了我的想象,很多時候也感動到了我,很奇妙的是,甚至有些時候這也成為我依然堅持下來的動力。
尤其是最近參與了很多跟孩子有關的公益。首先因為我是一名父親,我對孩子這塊的公益尤其關注,孩子就代表未來,孩子是未來的希望。而且在我參與的公益活動當中,我發現不止是我去幫助他們,孩子們也會帶給我一些東西。我到現在都還印象深刻的一點是,當時有個孩子在練完以后,我們大家都在合影,我們說“每一個孩子都要把臉露出來哦”,但是我左右打探的時候,發現有一個孩子,突然他不愿意把他的臉露出來,我知道他肯定有情緒了,最后才發現,我們在訓練的游戲當中,沒有顧及到他,沒有讓他一起參與游戲。其實對于這些孩子來說,他希望的是你更多的重視到他,所以說,我就跟他來了一次單獨的“較量”,在“較量”中他贏得了比賽,我高舉他的手“勝利者就是你”。
他當時就抱著我,我能感受到他抱我的力度,我想,那一分鐘他的心情已經釋懷了。后來工作人員問我,怎么發現孩子情緒不好的,因為很多人在場都沒有發現。我說“被家里那倆小子給練出來了,我可是有倆兒子的爹。”
所以我很享受參與公益,和孩子相處的過程。我不覺得只有我是那個付出者,我們是平等的,只是可能我們會給需要幫助的孩子,帶來更多的關注,從而帶來更多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我的成就也是社會對我的支持,國家給予我的,所以回報社會是一定要的。這條路,我會像堅持拳擊的夢想一樣,堅持做下去!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