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7-31 11:34:02
四川編劇楊濤5年四部劇,不出一件廢品,備受投資人的喜愛。談及成都對自己創作產生的影響,楊濤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笑言,“成都有很多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戲曲和曲藝節目,比如說川劇,四川金錢板、清音、四川揚琴、諧劇,成都又是一座相當好耍的城市,一小時的車程就能去一個風景名勝區,大都市的時尚和歷史名城的雍容,讓你植根其中,有得其所哉的滿足感。我覺得這些‘底子’會在寫作中影響你,讓你的文字有某種特色吧。”
每經記者|杜蔚 每經編輯|宋紅
這些年,影視劇市場一派火熱、爆款作品的涌現將編劇從幕后推向臺前。作為“一劇之本”的編劇,干的是夯實地基的重要活兒。然而,一部電影或電視劇從醞釀到誕生,要經歷諸多環節,并非所有的編劇,都能讓自己的作品成功搬上大銀幕小熒屏并收獲觀眾認可。
這其中,四川編劇楊濤無疑是被幸運眷顧的人。2017年有兩部作品《楚喬傳》和《守護麗人》入圍衛視收視前十五,網絡點擊均超過百億。而楊濤早期的作品《烽火佳人》《亂世佳人》也已在一線衛視播出。5年四部劇,不出一件廢品,這樣的編劇自然備受投資人的喜愛。
▲楊濤(受訪者供圖)
“互聯網時代,大家的閱讀和資訊選擇更偏重于個人愛好,不太受地域影響。編劇是最不受工作環境影響的群體,頭腦風暴以后,只需要一張平靜的書桌來兌現。”從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后,楊濤1993年入職四川電視臺,先后進入總編室、節目交易中心,從事多年的節目采編和電視劇評估審查工作,海量的劇本、樣片觀評,讓楊濤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敏銳準確的判斷力。如今,在四川廣播電視臺星空影視公司擔任文學總監。
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楊濤表達了自己對成都這座城市深厚的感情,“成都很有文化氛圍,這里的人有相對平靜的創作心態。坐得住冷板凳,就寫得出好作品。”
談及成都對自己創作產生的影響,楊濤向記者笑言,“成都有很多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戲曲和曲藝節目,比如說川劇,四川金錢板、清音、四川揚琴、諧劇,成都又是一座相當好耍的城市,一小時的車程就能去一個風景名勝區,大都市的時尚和歷史名城的雍容,讓你植根其中,有得其所哉的滿足感。我覺得這些‘底子’會在寫作中影響你,讓你的文字有某種特色吧。”
▲川劇(東方IC/圖)
楊濤還把從戲劇藝術中吸收的營養融入到新版《新白娘子傳奇》的創作中,“寫作中借鑒了傳統戲劇尤其是川戲的人物元素,給每一個主角的人設都作了翻新。你會看到與以往不同的許仙和白素貞,小青和法海。”作為該劇的劇本總監,楊濤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了對經典重拍的改編與創新。據悉,該劇將是2019年愛奇藝開年大戲。
盡管編劇職業看上去外表光鮮靚麗,但內里卻是荊棘滿布。“作為影視作品的主創人員,編劇近年來的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在創作過程中,編劇如果跟資方意見不合或者寫作水平達不到對方要求,資方隨時可以換人。”楊濤十分了解行業生態,她向記者直言,“跟導演和演員相比,換編劇的成本最低。”那么,什么樣的編劇才能讓出品方、投資人重視?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疑問,楊濤直言,“編劇要提升自己的Level(水平),水平是一方面因素,人品是另一個重要因素。不軋戲不拖稿的編劇更受出品方青睞。”
作為川籍編劇的代表,楊濤如何看待編劇行業?92版《新白娘子傳奇》始終光芒不減,新版作品如何突圍?網絡平臺發展迅速,怎樣創作出有網感的作品?《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對話楊濤。
對話·楊濤:爛片不該編劇背鍋,好片也不是編劇一人的功勞
▲每日經濟新聞制圖
NBD:您在電視臺工作了25年,曾參與多個電視劇項目孵化、策劃、編劇、制作工作。就您自身的經歷來講,您認為什么樣的劇集能為電視臺創收、讓觀眾滿意?
楊濤:市場經濟時代,劇集就是產品,產品有平臺播出才有價值,能為電視臺創收肯定先要有好的平臺相中你的項目,而你的劇集在播出時又能為平臺贏得聲譽,才能形成良性互動。作為編劇,我們選材要有新意,故事要符合邏輯,情節要有新意,語言要干凈利落,人物設置要符合觀眾的代入感。每一個角色每一個橋段都不能重復,要有鮮明的特色。
NBD:您如何看待編劇行業的發展,有哪些可以提升的地方?
楊濤:影視業進入了工業化時代,有些編劇是公司化運作,編劇個人成了流水線上的一份子。在整個劇本生產線上,只負責一個部分的工作,比如專攻對話、或者某一人物或者某幾集。還有一部分編劇仍在堅持自己親自筆耕。編劇最終還是以作品說話,你的劇目上過哪些平臺?央視還是一線衛視,上過哪個網絡平臺,收視和點擊如何?大數據時代,資方很方便就能按圖索驥找到心儀的編劇。
NBD:現在所謂的很多被觀眾吐槽的“爛片”。在您看來是否是劇本方面就出現了問題?在您的創作中如何去規避這些問題?
楊濤:一部爛片的誕生,需要各個環節的“努力”。編劇是最容易被一票否決的環節,很容易前期止損。而且,劇本爛,不僅僅是編劇的水平導致的,責編對劇本的指導方向、制片人的品味以及對創作團隊的調度能力,再加上后續環節——爛片不該編劇背鍋,好片也不是編劇一人的功勞。
NBD:但其實對于經典重拍,大家都持謹慎態度,您是新版《新白娘子傳奇》的劇本總監,是否會有壓力?如何平衡經典和年輕受眾間的關系?
楊濤:改編經典肯定是有壓力。我們在改編這部劇的時候,也曾經反復掂量。老版中白素貞的故事僅占一半容量,另一半轉而講述許仙的成長。新版的主線人物始終是白素貞和許仙,故事保留了老版新白的整體脈絡,但是進行了更細膩的處理。故事采用了時下網絡劇最流行的單元體的模式,精彩的故事一環扣一環,懸案一個接一個。快節奏和強情節,更有網感和美感,讓年輕觀眾能愉快接受。
▲新版《新白娘子傳奇》海報(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官方微博/圖)
NBD:近兩年,網絡平臺發展迅速,大家更看重IP、看重數據,可能對創作有一定程度的忽視。從創作者的角度來講,你在創作的時候會更關注網絡觀眾或年輕觀眾的需求嗎?
楊濤:網絡觀眾和年輕觀眾是必須關注的,那是我們真正的衣食父母。過去網絡作品的門坎低,并不意味著年輕觀眾好糊弄。尤其是85后觀眾趕上了最好的時代,物質上不匱乏,思想上更解放,能觀賞到的文化產品更是豐富多樣,他們的審美和藝術感知力是超越前輩的。他們對影視產品的要求也會更高。他們從小打游戲、看電腦,彈幕互動,瞬間反饋,他們的耐性,跟我們不在一個次元。作為編劇,我必須尊重他們,多與他們共事和對話,去理解他們的價值觀,跟上他們的節奏,cover(覆蓋)他們的審美,讓作品不至于暮氣沉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