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1979-2016年深圳GDP年均增長28% 仍面臨工業經濟為主向服務經濟為主轉變任務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15 19:31:30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局長馬援指出,《深圳學派建設叢書》《深圳改革創新叢書》是深圳社科界把學術理想成功轉化為現實成果的產物,從這里,我們看到了深圳社科界自我認識、自我實現的學術自覺。

每經記者|張懷水    每經編輯|陳星    每經實習編輯|廖丹    

發布會現場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攝

8月15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與深圳市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聯合會)聯合舉行了《深圳改革創新叢書》《深圳學派建設叢書》(第五輯)新書發布會。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局長馬援指出,《深圳學派建設叢書》《深圳改革創新叢書》是深圳社科界把學術理想成功轉化為現實成果的產物,從這里,我們看到了深圳社科界自我認識、自我實現的學術自覺。

深圳市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吳定海表示,編纂《深圳學派建設叢書》和《深圳改革創新叢書》是在深圳深入實施“文化立市”戰略、建設“文化強市”的大背景下提出來的。

“深圳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快速發展,已經站在了一個大轉折的起點上。這個大轉折,不是三五年的轉折,而是一個30-40年的大轉折、大變革,迫切需要編制面向未來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和戰略。”

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下,深圳經濟特區不僅創造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圳速度”,還創造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圳質量”。

《深圳改革創新叢書》內容顯示,1979-2016年,深圳市GDP從1.96億元增長至20078.58億元,年均增長28.35%,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三位,經濟總量相當于中國一個中等省份;深圳市人均GDP從606元增長到168600元(折合25400美元),年均增長16.43%,居內地副省級以上城市第一位,接近韓國的水平(27533美元)。

與此同時,《深圳改革創新叢書》提到,深圳經過38年的發展,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也正處于一個“大轉型”的關鍵時期。

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個經濟體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之后,現代服務業將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2016年深圳服務業占GDP比重僅占六成,這說明深圳二、三產業相互促進和聯動發展的動力和后勁還不充足,仍然面臨從工業經濟為主向服務經濟為主轉變的任務。

對此,可以考慮在產業結構上參考瑞士和新加坡的模式,使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包括服務就業人口比重)超過70%,將工業比重保留在30%左右。

此外,《深圳改革創新叢書》還指出,過去30年,深圳加工工業發展解決了幾百萬從農村轉移出來的打工者的就業問題;未來30年,深圳需要通過服務業和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解決幾百萬從高校畢業出來的大學生的就業問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深圳 GDP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人成网在线播放观看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全 |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大秀视频 | 亚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 亚洲日韩最大AV网站 | 亚洲日韩在线精品视频第二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