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22 14:17:50
8月21日,在“熊貓中國?四川之夜”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一位負責人表示,大熊貓國家公園近兩個月將會掛牌,基本工作都已經完成。在管理機制方面,大熊貓國家公園將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歸中央直接管理。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實習編輯 廖丹
每經記者李彪 攝
“大熊貓國家公園近兩個月將會掛牌,基本工作都已經完成。”
8月21日,在“熊貓中國•四川之夜”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一位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管理機制方面,大熊貓國家公園將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歸中央直接管理。
在當天的主題活動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相關負責人在現場被一群人圍著咨詢有關大熊貓的各種問題,每一個關于大熊貓的問題都引起了現場嘉賓的極大興趣。在現場設置的小型大熊貓文化展區,嘉賓們圍成了圈,還有一些外國嘉賓頻繁地和現場的大熊貓雕塑合影。闖入人間的精靈,大熊貓文化正在每一個人心里生根,無關國籍。
“國寶”大熊貓被賦予了豐富而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世界和平、友誼的象征,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因此,大熊貓的保護一直也是社會普遍關心的話題。
目前,全國已建立了67處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形成大熊貓棲息地保護網絡體系,53.8%的大熊貓棲息地和66.8%的野生大熊貓種群被納入自然保護區的有效保護中。野外調查顯示,我國大熊貓野生種群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1114只增長到1864只,大熊貓自然保護區數量從15個增長到67個,受保護的大熊貓棲息地面積從139萬公頃增長到258萬公頃,野外大熊貓瀕危狀況得到有效緩解。
同時,截至2017年底,我國圈養大熊貓種群數量首次突破500只,達到518只。經統計學預測,大熊貓圈養種群保持90%遺傳多樣性的時間可達200年,已基本形成健康、有活力、可持續發展的種群。
在2016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次會議審議通過《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2017年1月,中辦、國辦正式印發《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
2018年8月16日,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舉行的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成果暨首屆中國大熊貓國際文化周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保護司司長楊超介紹,根據工作要求部署,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牽頭編制并印發了《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實施方案》,牽頭編制形成了《大熊貓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初稿,部分專項規劃編制工作也正在開展。按照中央批復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三定”方案,現正在籌備組建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爭取盡快掛牌。
“現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首先掛牌,下一步我們根據中央的要求,根據編辦的正式批復,陸續將對大熊貓國家公園、甘肅的祁連山國家公園掛牌,雖然具體時間還沒有定,但我想是很快的。”楊超說。
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一位負責人透露,目前有關大熊貓國家公園的相關工作已全部完成,近兩個月之內將會掛牌。
楊超說:“我們這幾年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大熊貓的保護工作,我們為了保護大熊貓建了67個各級各類的保護區,但是不可否認,我們這67個保護區,還有一些其他的棲息地,有些是不聯通的,有些是破碎的,我們叫孤島化。這次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建立就要解決破碎化、孤島化現象,把大熊貓整個的棲息地進行完整系統地保護,這是我們重要的一步。”
實際上,大熊貓棲息地有包括大熊貓、川金絲猴等在內的8000多種野生動植物。通過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不僅能夠加強對大熊貓的保護,還能促進整個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
據了解,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正在研究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保護棲息地,大熊貓國家公園的試點也是其中之一。為解決破碎化的問題,解決重疊交叉的各類自然保護地問題,今后將會是一個保護地一套機構、一套人馬、一個牌子,提高保護的效率,提升保護的水平,從而增強整個大熊貓保護的有效性。
楊超介紹,試點要從體制機制上打破過去部門分割、重疊交叉的弊端,同時在國家大熊貓公園試點當中要調動全社會參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通過試點搭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生態保護平臺,把生態保護、扶貧開發與地方經濟發展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園區內生產生活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轉型,推進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新局面。
同時,從2014年開始,我國從國家層面啟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先后選擇了三江源、東北虎豹、大熊貓、神農架、武夷山等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涉及到12個省區市。
對此,上述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負責人稱,大熊貓國家公園將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歸中央直接管理。目前,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都在推進,這些國家公園未來在體制上不會一樣,具體情況慢慢在研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