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經濟報道 2018-09-05 09:03:42
在目前去杠桿的背景下,A股的負債端情況尤為引人關注。據Wind數據梳理,剔除銀行、保險、券商等金融企業、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以及未披露中報的ST長生,兩市3452家上市公司整體負債率為61.9%,相較2015年-2017年雖然微升,但整體平穩。
中報經濟風向標
國內外市場震蕩的當下,A股中報所反映的“經濟風向”尤為受到關注。去杠桿成績在一些行業已得到體現,A股中的鋼鐵煤炭等去產能重點產業杠桿率在普遍下滑,不少企業也在通過并購重組等手段“去化”,但在提高直接融資的呼聲中,直接融資占比偏小的結構卻仍沒根本改變。除了財務風向標外,A股行業的“興衰”也反映出轉型期中的陣痛:消費放緩和電商競爭夾擊下,百貨公司成為“凋零的花朵”,而前幾年風生水起的影視業,則因票補和稅收等因素,股價一路向下。(巫燕玲)
導讀
并購重組成為降低負債率最有效、最快速、最徹底的手段之一。
隨著A股中報收官,作為經濟風向標的上市公司負債率變化趨勢也浮出水面。
近日,上交所和深交所雙雙發布滬市、深市上市公司半年報盤點,對多個行業的業績增速、投資端、融資端、負債端以及經營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
在目前去杠桿的背景下,A股的負債端情況尤為引人關注。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Wind數據梳理,剔除銀行、保險、券商等金融企業、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以及未披露中報的ST長生(002680.SZ),兩市3452家上市公司整體負債率為61.9%,相較2015年-2017年雖然微升,但整體平穩。
在目前的環境下,很多企業都在想方設法降低負債,裁員、收縮、降薪、剝離資產、重組等事件層出不窮。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在所有的措施中,并購重組成為降低負債率最有效、最快速、最徹底的手段之一,尤其是剝離原有虧損業務、注入優質資產能給公司帶來質的提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通過WIND數據統計發現,借助于上市公司數量擴容以及企業規模的增長,2018年上半年3452家上市公司總資產為53.55億元,較2017年末增6%,較2015年末增45%。
但負債規模也幾乎同比例上升。2018年上半年,上述上市公司總負債為33.15億元,較2017年末增7%,較2015年末增45.7%。
簡單計算可知,上述企業2018年上半年、2017年-2015年的負債率分別為61.9%、61.35%、61.28%和61.62%,近三年半A股整體負債率維持在61%-62%之間,基本保持平穩。
“實體上市公司負債率在30%-60%屬于正常范圍;超過70%就會有問題,超過80%問題比較嚴重,超過90%經營就有可能出現重大問題。”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
而從個體上市公司看,上半年有19家上市公司負債率突破100%,其中問題纏身的ST板塊是重災區。
負債率最高的是造假股*ST保千(600074.SH),高達282.88%;其次是問題股*ST華澤(000693.SZ)、*ST皇臺(000995.SZ),負債率分別高達1919.19%、172.65%,另外*ST東電(000585.SZ)、*ST德奧(002260.SZ)、*ST眾和(002070.SZ)等均已資不抵債。
另外,負債率超70%的上市公司多達326家,所屬行業集中在房地產、建筑、汽車制造業、計算機、電力熱力生產、鋼鐵、專用設備等。
房地產企業負債率也處于高位。今年上半年,上市房企整體負債率不降反升。A股上市房企上半年末總資產為9.31萬億元,負債率高達80%,較2017年末的79%略升。
“排名前五十的大中型房企仍處于快速擴張的規模化階段,尤其在上半年擴規模的增速和意愿并沒有減弱,因此中報負債率還在增加。但從7月份之后,市場出現變化,很多房企進行裁員、收縮、降杠桿、加速回款等,看下半年財報或者2018年年報的話,房地產行業的負債率應該有所降低。”9月4日,同策咨詢研究總監張宏偉指出。
“上半年泰禾加快去化及回款,在土地市場也更為謹慎,大幅降低土地成本。2016年在房企紛紛高價搶地時,泰禾及時踩剎車,2016-2017年間,泰禾改變拿地方式——通過收并購進行。”9月4日,泰禾集團相關人士表示,“隨著前期低價儲備的土地持續變現,即將實現經營性現金流轉正。與此同時,優化債務結構,泰禾短期債務與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僅占全部有息負債的37.84%,債務融資期間結構安排比較合理。”
與高負債行業相比,一些行業則處于整體負債率之下的相對安全區。數據顯示,負債率低于30%的上市公司多達1148家,所屬行業集中在醫藥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紡織服裝、互聯網、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等。
其中,兩市負債率最低的上市公司為群興玩具(002575.SZ),低至0.9%;其次是梅雁吉祥(600868.SH)、兆日科技(300333.SZ),負債率分別為2.33%、2.63%;另外,國新健康(000503.SZ)、江南高纖(600527.SH)等134家上市公司的負債率不超過10%。
今年以來,大股東爆倉、P2P危情、資金斷裂等戲碼不斷上演,很多上市公司都在想方設法降低負債率,增強風險抵御能力。
今年上半年,共有215家上市公司的負債率較2017年末降幅超20%。其中,負債率降幅最大的是三愛富(600636.SH),降幅高達76.6%;其次是億嘉和(603666.SH)、沃格光電(603773.SH),降幅分別為69.9%和69%;另外,萬興科技(300624.SZ)、淳中科技(603516.SH)、廣東甘化(000576.SZ)等負債率降幅均超60%。
“公司負債率大幅降低是因為剝離了子公司德力光電,以往的債務、虧損大多由該公司導致,剝離之后公司的負債率進一步降低;另外,因此獲得的資金將為公司業務并購重組的轉型提供資金支持。”9月4日,廣東甘化證券事務人士表示。
廣東甘化并非個例。因并購重組、虧損資產剝離等方式大幅降低負債率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數。
比如負債率降幅最大的三愛富,也是因為重大資產重組改觀。其新股東央企中國文發集團入主后,先是收購奧威亞100%股權以及成都東方聞道51%股權,介入文化教育行業;其次將三愛富索爾維(常熟)高性能聚合物有限公司90%股權等與氟化工有關的多家子公司股權出售。三愛富由此轉型成“文化教育+氟化工”雙主業,債務結構得到很大改善,去年末其負債率為56.2%,今年上半年則大幅降為13.5%。
除了并購重組,一些行業則得益于政策,因此凈利潤大幅提升從而彌補負債降低負債率。受益于供給側改革,兩市鋼鐵、煤炭、有色金屬等行業整體負債率降幅較為明顯。其中,A股鋼鐵行業整體負債率由2017年末的62%降為60.7%,煤炭行業由61.9%降為60.7%。
“今年煤炭前七個月去產能8000萬噸,完成全年任務1.5億噸的50%以上。煤炭產能利用率明顯提升,供求關系良好。煤炭價格也處于高位,煤企盈利能力增強,上半年煤企利潤增長18.4%,利潤主要用于彌補負債、補發工資,這也是導致其負債率下降的原因。”9月4日,金聯創煤炭分析師畢方靜指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