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賺錢能力遠超散戶:A股投資者機構化料迎契機

中國證券報 2018-09-07 08:24:03

業內人士表示,機構賺錢能力遠超散戶,市場機構化是大勢所趨。雖然當前機構的專業投資引導稍顯不足,但隨著長線資金入市和A股市場企穩,市場的機構化發展或迎來契機。

Upload_1536279767387.thumb_head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近日,上交所發布的一項統計數據引起市場熱議。數據顯示,2017年,散戶以兩成資金貢獻了八成交易,盈利卻不足一成;而機構以16%的資金賺得市場1/3的盈利,交易占比卻不足15%。自有相關統計以來,滬市個人投資者已連續11年貢獻八成以上的交易量。雖然只是上交所的數據,但考慮到深交所的板塊特征以及近年來散戶“炒小、炒新”等特征突出,預估深交所的散戶交易量占比應該不會低于上交所。同時,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當前市場連續走弱,估值處于底部,為長期投資良機,但基金銷售卻略顯艱難。

業內人士表示,機構賺錢能力遠超散戶,市場機構化是大勢所趨。雖然當前機構的專業投資引導稍顯不足,但隨著長線資金入市和A股市場企穩,市場的機構化發展或迎來契機。

機構化是大勢所趨

自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金融債券市場呈現出證券投資法人化、機構化的特點。以美國市場為例,隨著貨幣基金、養老金的崛起以及私募基金的迅猛發展,加上大牛市的催化,美國已形成完全由機構主導的股票市場。數據顯示,美股機構投資者完成的交易量占到每天交易量的95%以上,機構投資者在全美最大的1000家公司中的持股比例近幾年已攀升至73%。

“美國市場80%的交易量是由機構投資人、養老金、公募基金創造的,而中國市場70%的交易量是來自于散戶。也即意味著,在美國市場,是專業機構PK專業機構,而中國市場則是專業機構PK散戶,所以更容易獲取阿爾法。”先鋒集團中國區總裁林曉東此前表示。

某公募基金人士王海(化名)表示,機構投資者以更小的資金量獲取了更多的利潤,充分說明了專業投資者的價值,比大多數普通投資者具備更強的投資能力。某私募研究員認為,目前A股還有很多個人投資者簡單依靠新聞和消息就進行股票投資,缺乏對基本面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在長期博弈中自然輸給專業投資者。

天相投顧投研總監賈志表示,目前A股市場仍然是一個散戶情緒化交易占據主導的市場,追漲殺跌比較明顯。這也源于市場的牛熊周期特別短,普通投資者尚未樹立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理念,這種情況下,機構投資者的業績表現相對較好。這些年價值投資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大部分機構表現相對穩健,秉承了機構投資者的專業素質。

對于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在換手率方面的差異,某公募基金研究員汪濤(化名)表示,和歐美等成熟市場相比,A股個股的換手率偏高,但是在亞太股票市場中并沒有明顯偏高。機構有短期排名壓力,因此有時候也被迫追漲殺跌,出現一定的散戶化傾向。

上交所數據顯示,個人投資者持股市值占比延續下滑態勢,2017年年底占比下降至21.17%的水平。

華創證券分析師洪錦屏認為,我國正處于機構化漸進過程中。他解釋說,我國股市至今只有30年歷史,呈現散戶活躍的特征。但從持股市值分布的變化趨勢來看,自然人占比在2008年后顯著下滑,一度降至20%,目前處于較為穩定階段。專業機構目前的持股市值占比為16%,仍有巨大上升空間。此外,基金的成交額占比逐年攀升,雖然目前不到10%,但排除2015年牛市后,近十年的上行勢頭十分堅定。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專業投資引導稍顯不足

“去散戶化”成為“機構市”的市場變局中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去散戶化”并不意味著對散戶的排斥。某券商研究員趙剛(化名)認為,機構投資者日漸壯大,為散戶進行專業理財,是成熟市場的必經之路。

趙剛認為,個人投資者與機構投資者最大的區別在于研究的專業性高低、操作的理性與否以及風險控制能力的強弱。國外股市的經驗表明,散戶占絕對主體的市場較易發生資本動蕩,而機構投資者可以更多致力于長期價值投資。

“倘若股市中散戶數量龐大,市場波動通常與散戶是分不開的,市場情緒化問題也難以掩蓋。”趙剛表示,“去散戶化”應該是散戶與機構投資者雙贏的選擇,但前提是基金等機構要建立起強烈的信托責任,而且投資理念、投資收益成熟穩定,用責任感讓個人投資者放心。

汪濤指出,證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為16.5%,超過同期上證綜指平均漲幅8.8個百分點;債券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為7.2%,超出現行3年定期存款利率4.5個百分點。不過,很多基金投資者并沒有賺錢,這其中固然有基金投資者追漲殺跌、未能長期投資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渠道支持力度不夠。

“銀行是基金銷售的重要渠道,但目前銀行理財經理的考核指標是賣出多少基金,而不是幫客戶賺了多少錢,薪酬結構不夠合理。同時部分銀行理財經理人員的專業能力有所不足,未能真正做到根據客戶自身需求情況推薦理財產品。”汪濤說。

有業內人士認為,投資者向投資顧問支付咨詢費用的買方投顧模式或是引導普通投資者轉向專業投資機構的重要途徑。不過,賈志對此表示,目前的收費形式、投資者教育以及投資者對收益的預期等多種因素,都制約了這種轉變。

長線資金推動機構化

賈志認為,A股未來一定是以機構為主的市場,但國內資本市場的發展還處在初級階段,轉變還需時間。一方面,期待A股市場相對穩健,走出長牛,牛熊轉換的周期和波動的幅度都有一定改變;另一方面,要求機構投資者加強自身的管理能力,能夠將市場的風險和波動進行一定的對沖和平抑,最終讓客戶真正獲得相對穩健的收益。

洪錦屏認為,隨著企業年金、養老金、職業年金相繼入市,A股將迎來長期機構資金,而養老金改革正是美國股市機構投資者爆發式增長的關鍵所在。此外,A股國際化程度加深,更能獲得海外資金的青睞,海外增量資金將借由互聯互通等渠道進入A股市場。

外匯局數據顯示,截至8月30日,中國QFII投資額度為1004.59億美元,投資者主要是基金公司,總資產中證券資產占大頭。有業內人士認為,QFII和RQFII的占比雖然較低,但是其持股時間長,傾向于價值投資,是境外資金的投資風向標,對A股市場投資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

洪錦屏認為,建立渠道之后,A股自身具備投資價值才能持續吸引海外資金進入,而今年A股正式納入MSCI指數恰是催化劑。這件事最大的意義在于認可A股的國際化預期,中國股市在向國際市場標準規范靠攏,對海外資金吸引力加深。

申萬宏源證券認為,隨著銀行理財逐步成為A股重要的專業投資機構之一,以及社保基金、保險發展壯大,境內長期專業投資機構的話語權將提升;同時,隨著居民財富資產配置需求的不斷提升,個人投資者將更多借助資管產品形式參與到證券投資中來,個人投資機構化的趨勢強化。

瑞銀證券中國業務主管房東明認為,國際化和機構化是A股未來兩大趨勢,而從海外投資者占比不斷提升和換手率不斷下降這兩個指標變化來看,這一進程比預期要快。

不過,王海認為,在投資者結構上,應該以散戶為主還是以機構為主,或者散戶、機構并存,不能機械照搬國外經驗。美國的成熟市場經歷了多年的演變才形成,目前機構之間競爭十分激烈,主動管理空間很有限,被動投資占據優勢。對于A股市場,目前散戶貢獻了很大的流動性,更重要的是做好中小投資者的權益保護。

責編 杜宇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市場 機構 散戶 資金 交易量 數據 貢獻 上交所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中国字幕亚洲综合亚洲成 | 亚洲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免费特黄欧美片 | 五月天Av中文在线 | 日本国产欧美大码A视频 | 在线观看aⅴ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