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中國稀土學會副秘書長張安文:發展稀土的功夫在稀土之外 科研成果轉化不能急功近利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13 21:53:56

“我強調跳出稀土來看稀土,發展稀土的功夫在稀土之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對話中國稀土學會副秘書長張安文,他認為我國近年來稀土應用研究已經取得了較大進展,但在基礎零部件和元器件等領域仍較國際水平有差距。另外,在稀土研究成果的轉化上需要厚積薄發,不能急功近利。

每經記者 李少婷    每經實習編輯 魏官紅    

稀土被譽為“工業維生素”,有關于稀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關乎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水平。我國稀土資源儲量豐富,但在開發利用上相較于發達國家起步較晚,尚處于追趕狀態。

“我強調跳出稀土來看稀土,發展稀土的功夫在稀土之外。”在9月10日召開的“第十屆中國包頭·稀土產業論壇”稀土功能材料的推廣與應用分論壇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對話中國稀土學會副秘書長張安文,他認為我國近年來稀土應用研究已經取得了較大進展,但在基礎零部件和元器件等領域仍較國際水平有差距。另外,在稀土研究成果的轉化上需要厚積薄發,不能急功近利。

張安文自上世紀七十年代起從事稀土方面研究,多次參與稀土行業重大科研、生產、管理、知識產權方面項目立項、論證、管理工作,曾任包頭稀土研究院院長、中國稀土學會副理事長,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董事長,自2006年起擔任中國稀土學會副秘書長。

稀土應用向縱深發展

NBD:為什么說稀土新材料是中國稀土產業的突破口?

張安文:因為我們不能總是滿足于出口原料,原料就是稀土氧化物、金屬、礦產品等,產品附加值很低,我們一定要自己深加工,做高附加值的產品,這樣才能夠獲得好的經濟效益。

我們是一個制造業大國,正逐漸走向制造業強國,其中稀土應用的創新發展十分重要,比如目前我們的零部件和元器件生產還比較薄弱,要提升就必須要加強稀土基礎和應用研究。我們需要逐步變跟蹤模仿為自主創新,要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當然目前較多的還是跟蹤模仿。以后我們還要加強二次開發,要引進、消化、再創新。應該說,經過這么多年的努力,我國在稀土應用上還是有很多亮點和突破的。

NBD:稀土應用上,哪方面的發展前景最大?

張安文:稀土在很多高技術領域都可以找到應用,尤其近些年,稀土的應用向寬度和深度兩個維度發展。目前來講,在我們的高科技產業、先進制造業等領域中用得最多、最重要的還是稀土永磁。有的人甚至說,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化的水平,永磁的應用量也是很重要的考量標準,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應用稀土永磁都比較多,我國稀土永磁用量也急劇增加,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稀土永磁生產和應用國家。

隨著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以及機器人和先進制造業的新需求,可以預計稀土永磁、稀土發光、稀土催化等材料會同步增長,稀土永磁甚至會有爆發性增長。

NBD:我國稀土資源的開發利用處于什么水平,有業內人士提到輕稀土開發利用水平比較低的情況,是否存在?

張安文:我不太同意輕稀土開發利用水平低這一說法。輕稀土方面,鐠釹用于永磁的水平不低了,我們與國際上的發展程度處于同一水平,在有些方面,比如性價比、鈰釹鐵硼等甚至還很有優勢和特點。鈰用作催化、拋光,在國際上也不落后。鑭用于鎳氫電池材料也是和國際處于同一水平,因此很難講輕稀土開發利用水平落后。當然也還有差距,我們的產品均勻性、一致性不夠理想,少量高端產品或輔料仍需進口,裝備水平和自動化、智能化程度總體上看仍需提升,大型精密分析檢測設備、某些設備依賴進口。

因為我國資源較多、投入力量也較大,所以在地質、采選冶方面的研究整體是領先的,或者可以說是領跑于世界的。材料研究方面我們基本是并跑水平,已經不再落后了,永磁材料、儲氫、發光、催化等方面基本是和國際先進水平同步的。但在下游產品的原材料應用上,比如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傳感器、特種電機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

我強調跳出稀土來看稀土,發展稀土的功夫在稀土之外。我們需要創造一個好的環境,包括軟環境和硬環境。軟環境即充滿活力的機制、體制,有效到位的政策和管理措施,及時寬松的投融資保障,富于建設性而非急功近利的價格體系等。只有這樣,我們才真正能成為稀土強國,現在只能叫稀土大國。

“二次開發”所需資金投入更大

NBD:此前曾有專家指出我國稀土方面的基礎研究不足,和國外差距比較大,現在的情況是怎樣的?

張安文:我國的基礎研究已經有了很好的戰略布局,國家很重視基礎研究,包括高等院校、研究所、企業等都參加了研究,基礎研發的差距在不斷地縮小。稀土方面也是這樣,近年來我們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加強基礎研究,但是我們還要不斷地改進、完善、優化,以降低成本、加速轉化、擴大稀土應用量。

我們很多的稀土科研成果轉化還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并建立相關基金予以支持。有時候轉化和“二次開發”花的錢比實驗室研究的投入還要更多幾倍乃至幾十倍。因為在轉化的過程中不是簡單的放大。從一個實驗室的樣品到變成工業生產的產品,適應大量生產的要求,就涉及到工藝、技術、裝備、檢測等各個環節,這個過程中要允許試驗和改進,有的是試錯法,有的是要調整完善,有的要搞新的工藝和裝備,這并不是很簡單的事情。

我想,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基礎研究工作會厚積薄發,有些成果不能馬上轉化,但遲早可以轉化。但是這個事還是要逐漸的積累和投入,不能夠太急功近利,在研究成果轉化上,沒有“短平快”的事。

NBD:您怎么看包頭市密集掛牌院士工作站、引進人才、與高校合作,這對改變我國科研力量和產業布局分散有何助益?

張安文:我們國家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科研單位和研究團隊的布局已經基本形成。有些研究的多樣化和一定的并行研究是必要的,因為稀土是“小行業、大領域”,應用面非常廣,同一個產品或材料可以有不同的技術路線,但盡量不要搞低水平的重復。我們已經有一些專門從事稀土研究的單位,在整體布局上也已相對集中,比如在包頭不僅有包頭稀土研究院、中科院的研究中心,有內蒙古科技大學,還有包鋼集團等企業的研發中心也在投入研究力量,全國從事稀土研究的高校、院所、企業就更多了,我們的研究系統是多元化的、開放的、互補的。

產業布局上,我們國家的特點就是企業比較多。在稀土永磁等領域,我們的產業布局已經相對集中。我們很多行業集約化程度不夠是多年存在的問題,是地方利益、投資力度、大企業的發育和成長不夠等多種因素造成的。

我們的目標是盡量提高集約化程度,比如現在的“六大集團”。但稀土中下游產業鏈企業數量眾多,最終誰取得效益,包括環境效益、經濟效益,誰就是贏家,這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

同步播報:

【產業趨勢】稀土行業進入集團整合震蕩期 集約化發展競爭升級

【融資痛點】稀土發展存定價、融資等難題 產業走向高端仍需“破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稀土 元器件 輕稀土 永磁材料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十大网站在线 | 日韩女同性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尤物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野外少妇弄到喷 | 在线观看A∨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