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8-10-18 10:04:42
廣州市政府今年8月初出臺的《關于市屬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鼓勵國有企業圍繞主業產業鏈,通過投資入股、并購重組等方式,與非國有企業進行股權融合、戰略合作、資源整合,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我們已在研究這個政策。”在上證報獨家報道“深圳斥資數百億馳援上市公司”后,廣州市相關政府部門負責人近日向記者表示,深圳的政策具有一定參考性。
記者了解到,廣州市相關政府部門已經在15日,從當地轄區監管部門獲得了因高質押率而導致流動性風險的相關民營上市公司名單。
經記者初步梳理統計,目前,廣州當地的A股上市民營公司中,有44家民企存在重要股東(含實控人、控股股東或董事長)質押情況,其中35家存在已達平倉線、平倉預警線的情形。在這35家公司中,有近30家屬于高新技術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傳統產業等領域的上市公司。
“近期深圳出臺的相關政策,我們早前就在有關報告里提出過類似建議。”當地轄區監管部門人士告訴記者。
事實上,對于國資機構“馳援”民營上市公司,廣州市已經有相關政策支撐。
廣州市政府今年8月初出臺的《關于市屬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鼓勵國有企業圍繞主業產業鏈,通過投資入股、并購重組等方式,與非國有企業進行股權融合、戰略合作、資源整合,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不久后,廣州市又出臺了《關于促進國資國企改革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支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以市場化方式,對公共服務、高新技術、生態環保、戰略性產業和對國有企業主營業務能發揮重要支撐或互補作用等領域的優質非國有企業進行股權投資。
廣州市已經設立多只涉及國企改革方面的基金,且規模巨大。
比如,今年3月20日,廣百集團宣布與廣州國發成立廣州商貿產業基金,基金總規模達100億元,將主要投向智能商業、新零售、智慧物流等創新領域;去年年底,廣州市屬國企萬力集團、智能裝備集團、輕工集團、越秀集團等共同牽頭設立了規模達100億元的廣州智能制造產業投資基金,擬以企業技術改造、并購發展、產業協同為三大重點投資方向,打造“國有+民營、產業+金融、供方+需方”的開放協同模式。
此外,廣州國資旗下的廣州基金,簽約基金規模達3200億元,擁有科金控股、城發基金、工業基金、國創基金、產融基金、新興基金6家子公司,形成了完整的政策性投融資業務和股權投資體系。
今年10月,廣州市國資委組織召開廣州國資產業發展并購基金座談會,明確提出,支持廣州市屬國企圍繞產業鏈對外部優質資源、企業進行戰略性并購,培育發展新動能,抓住政策機遇和市場窗口期,以并購基金為重要抓手,強化資本運作能力,實現國資價值新增長。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