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0-25 14:57:20
10月18日~19日,由普益標準和江蘇銀行聯合主辦的“2018第七屆普益標準財富論壇——真資管:數據、金融與科技的深度重構”在南京舉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論壇現場,眾多與會專家指出,金融科技是推動資管行業轉型發展的核心動力。
每經記者 冷輝 每經實習編輯 廖丹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2018年4月底,人民銀行等四部委正式發布《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這意味著百萬億元大資管市場的制度基礎和市場環境將迎來前所未有的變革,“大資管”向“真資管”全面邁進,資管業務也日益和科技深度融合,產品面臨著向凈值化轉型。
10月18日~19日,由普益標準和江蘇銀行聯合主辦的“2018第七屆普益標準財富論壇——真資管:數據、金融與科技的深度重構”在南京舉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論壇現場,眾多與會專家指出,金融科技正在引領資管行業,金融服務向更高效、更便捷、更普惠的方向發展。金融科技是推動資管行業轉型發展的核心動力,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移動互聯、人工智能及生物互聯等新一代技術的發展應用,對資管行業的影響直接表現在客戶服務、產品設計、策略優化、團隊建設、運營模式、風險管理等方面。
比如,在支付清算方面,由于網絡支付具有能夠滿足用戶存、取、借貸、理財、記賬、托管等多元化需求的特點,這就要求商業銀行積極推動數字賬戶快速融入社交、銷售、投資、消費等生活場景,提升用戶使用的便利性。
在融資方面,“去中介化”的網絡融資理念已經逐漸被社會理解并接受,資管機構需要搭建融資平臺,對接投融資需求,重構直接融資業務模式以獲取新的競爭力。
在理財服務方面,金融科技降低了理財服務門檻,促使網絡理財放量增長,銀行可借助機器人投顧變革傳統的服務方式、提升運營效率,進而將服務客戶擴展至大眾市場。
興業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顧衛平表示,在資管新規等政策下,銀行理財業務如何轉型成為重要的一環。他分享了幾點建議,把資管部改成資產管理事業部,主要是要求加快推進子公司的建成,用子公司的要求做事業部;改造傳統的銀行理財產品系統,進行新型的資管產品設計研發,尊重客戶的理財習慣;對標行業,分析一些主流基金公司、商業銀行的產品線,進行分析布局;先易后難、循序漸進,打造特色產品核心競爭力,豐富產品線,滿足多元化的需求。
談到資管業務如何轉型,江蘇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趙輝則表示,江蘇銀行建立了大數據風控平臺,在南京大學建立了大數據博士后風控站,利用大數據開發了眾多純線上化產品,成立了國內首家科技金融創新實驗室。
關于當前資管業務的特點,中信銀行資產管理業務中心總裁李國峰表示,監管嚴、創新快、國際化是當今資管業務發展的時代特征。李國峰認為,隨著全球信息化進入全面滲透、跨界融合的新階段,技術創新代際周期大幅縮短,國際上越來越多傳統資產管理機構也開始轉型成為科技創新型組織,例如摩根大通2017年11月在投資和交易部門部署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軟件,幫助專業人員提高業績。
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所長、普益標準專家委員會主任翟立宏教授也表示,金融科技作為一種不可或缺的生產要素在資管領域的滲透融合已經開始擴散蔓延,并有了提速升級之勢,同時資管市場在中國構建現代金融體系進程中的戰略意義和積極作用,也在不斷體現,并且持續強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