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1-19 09:11:59
每經記者|陳述 每經編輯|劉琳
?這個月初,榆林市出臺《關于擴大信用報告使用范圍的意見》,從10個方面對存在嚴重不良信用記錄的人員說“不”。
概括而言,就是今后的榆林地界,公務員想提拔,外部人員想進入體系內,想參與各種政府部門組織的評優(yōu)、評獎,都需提供個人征信報告,凡有不良記錄的,統(tǒng)統(tǒng)會被一票否決。
為何關心這樣一份文件?
因為這是榆林經歷數年地方信用塌陷后,采取的多種救贖手段中的一種——話說回來,榆林這些年信用塌陷到底多嚴峻,對區(qū)域經濟造成多大的隱患?讓我們用一個更長的鏡頭來審視。
信用塌陷極為嚴峻
榆林過去幾年的金融風險幾何,當地政府、金融機構猶抱琵琶半遮面。
不過,還是可以從公開素材中梳理一二。
榆林市銀監(jiān)局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1月末,該市銀行業(yè)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為232.52億元;不良貸款比率為11.48%,較年初下降0.48個百分點;
榆林市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17年不良貸款率較2016年下降1.92個百分點;
榆林市發(fā)展研究中心資料顯示,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銀行業(yè)金融機構各年度不良貸款增長率分別為121.44%、314.1%、160.23%和8.34%。
根據以上公開資料,2012年以來榆林不良貸款率如下圖所示:
▲ 2012年以來榆林、陜西、全國銀行不良貸款率
榆林的不良貸款率2013年以來快速攀升,2016年達到11.96%的峰值。按照金融機構8%的最低資本充足率計算,榆林金融機構資本金已經完全被不良貸款吞噬,機構陷于無以為繼的地步。
從單個機構看,2015年,榆林市審計局針對當年三季度穩(wěn)增長的一份審計報告顯示:
工行榆林分行不良率達12%,較年初增長83%;
農行榆林分行不良貸款率15.5%,且榆林農行不良貸款占全省農行不良貸款總額80.13%,其中小微企業(yè)不良率達30.6%;
榆陽農村商業(yè)銀行不良貸款余額5.13億元,不良率5.11%,較年初增加3.31億元;
西安銀行招股書數據顯示,西安銀行榆林地區(qū)2015-2017三年末的不良貸款率分別高達為10.20%、7.31%、8.71%。
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高企,導致銀行主要精力用于處置不良貸款,無暇顧及為當地企業(yè)投入更多信貸資源。
榆林市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末,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001.95億元,同比下降2.4%,金融機構存貸比從2013年的74.3%不斷下滑,9月份僅為53.1%,較上年同期回落6.9個百分點。
把視線放長遠一點,就更能理解榆林為何今年如此著急了。
▲ 2003年以來榆林經濟增速與貸款增速
從圖中可看出,2003年至2010年間,榆林經濟增速與貸款增速基本保持同步,經濟增長總體領先貸款增長1年的時間。
2016年,得益于煤炭價格上漲,榆林經濟恢復增長,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已經連續(xù)近三年增速回升;但貸款在此期間始終處于零增長,甚至負增長態(tài)勢,目前仍處于2016年末的水平。
榆林的不良貸款率仍舊高企,由此導致金融很難跟隨經濟的腳步。在此之下,資金無法接續(xù),成為榆林經濟發(fā)展最大的隱患。
處置金融風險的動作
榆林廣泛存在貸款失速、信用塌陷,并非一日之寒。
眾所周知,2012年以來,這座號稱“中國科威特”的城市,經歷了一場區(qū)域金融經濟波動。
2016年之后,盡管煤炭價格上漲,經濟增速提升,但當地信用環(huán)境遲遲得不到改善,金融系統(tǒng)不良貸款高企,區(qū)域信用環(huán)境持續(xù)惡化,貸款投放增長疲弱,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城市的發(fā)展后勁。
所以我們看到,榆林市今年開始大量處置和清收不良貸款,推進信用體系建設,這既是對過往信用塌陷的救贖,也是為未來重建信用環(huán)境的更深入嘗試。
先看處置金融風險的相關情況。
年初公布的《榆林市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切實加大金融機構不良貸款核銷力度,確保銀行不良貸款率下降到4%以內”,這也是首次對化解銀行不良貸款提出明確目標。
隨后,圍繞處置銀行不良貸款,政府層面實施了一系列動作。
如全市銀行業(yè)金融機構不良資產防控化解工作推進會,全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會議,全市銀行業(yè)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防控化解工作推進會……有興趣者可自行百度。
榆林市還與陜西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共同發(fā)起設立了10億元的“榆林不良貸款定向收購處置母基金”,以市場化方式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緩解企業(yè)融資難題。
上半年,榆林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累計收購不良資產26億元。
再一個,大家應該留意到了,榆林今年三次公布失信人員和失信企業(yè)——榆林市中院失信被執(zhí)行人累計涉及21個法人組織,860個自然人,涉案總標的近3.8億元,榆林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fā)布逾期6期及以上的159戶逾期客戶“黑名單”。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可以說,榆林目前信用塌陷的嚴峻形勢并非一天形成,可惜的是,沒有及時采取實質性措施。或者說,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力度不大,方向有誤,坐視銀行業(yè)不良貸款飆升,引發(fā)了金融機構對當地信用環(huán)境的悲觀預期。
如今,再次重建銀行信心,路長且阻啊!
以上純粹是個人感慨,下面嚴肅臉。
我們說的信用塌陷,主要是銀行的不良貸款風險比較高,導致銀行惜貸、慎貸。
如果看不良率的變化,其實這一風險暴露過程在2014年便已開始,但榆林真正采取有效措施卻是2017年才開始,或者說才重視。
以“不良貸款”為關鍵詞,對榆林2012年以來政府工作報告進行檢索,結果出人意料,“不良”這個詞,直到2017年的當地政府工作報告才首次出現。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們看一下當年同樣陷入經濟金融波動的溫州。
▲ 2011年以來溫州經濟、貸款增速與不良率變化
兩座城市面對風險的差異可見一斑。
回過頭來,榆林如今采取的措施成效如何?
先上一組數據,榆林從2015年至今共召開了11次誠信“紅黑榜”發(fā)布會,僅法院公開曝光的失信被執(zhí)行人就多達2371名。
其中,共有172名失信“老賴”積極主動履行還款義務,其他所有上榜失信被執(zhí)行人均有額度不等的履行還款情形。劃重點,172人“積極主動”還款,這個占比有點低,一定程度表明,榆林“失信可恥”的氛圍并不濃厚。
2018年上半年,交通銀行榆林分行累計化解各項不良貸款5904.82萬元,不良貸款率較年初下降1.27個百分點;府谷農商銀行清收不良貸款7506萬元,不良率較年初下降0.82個百分點。
前面我們提到的,榆林今年不良貸款化解的目標是不良率降至4%。2017年末這個數字是10.04%,今年要下降6個百分點。從上半年披露的有限信息看,要完成4%的目標何其艱難!
榆林曾經面臨著經濟金融波動,隨著煤炭價格上漲,經濟重回增長軌道,但金融仍在為過往買單。要再次實現兩者的良性互動,其路尚長,其阻且多。
為今之計,只能迎難而上,拿出真正有效有力的措施,重塑金融機構信心,政府有形的手,該出手時,還要出手。
亡羊補牢,但愿一切都還來得及。
聲明:本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粉巷財經立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