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06 13:30:28
每經記者|張瀟尹 每經編輯|文多
3月6日,愛康集團董事長張黎剛在2019藥明康德健康產業論壇上表示:“(愛康國賓)私有化之后,很關鍵的一點是如何重新定位這家公司。”
針對“如何推動醫療服務創新”的議題,張黎剛表示:“我們這個領域首先要解決醫療資源的稀缺性問題,衡量醫療稀缺性很重要的的一個指標是看1000個人里面有多少個醫生,在中國這個數字是1.7,在美國是2.7,在瑞士、德國等歐洲發達國家是3.3,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人工智能在中國的應用價值會更高。”
此外,張黎剛認為,中國醫療服務發展過程中,值得關注的一點是醫生資源的自由流動,“現在國家允許醫生自由執業,國內的一些醫生集團(注:也稱“醫生執業團體”)也逐漸成立,并且與私營機構建立合作,這也有利于解決醫療資源的稀缺性問題”。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瀟尹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