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辦公室里“他”能賺10000“她”只賺7500?差距背后是女性“生”還是“升”的兩難境地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08 19:14:32

智聯招聘剛剛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職場女性整體收入大約是男性收入的76%左右,男性收入高于女性23%。男女的整體薪酬依然存在明顯差異。

每經記者 李可愚    每經編輯 陳星    

同坐辦公室,但你注意到你和異性之間的工資差距了嗎?

3·8婦女節前夕,智聯招聘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職場女性整體收入大約是男性收入的76%左右,男性收入高于女性23%。男女的整體薪酬依然存在明顯差異。

對這一點,身邊很多人都同意。有網友吐槽,“跟對象同一年畢業,我拿9千,人家拿2萬。”

也有人直擊背后原因:“我想女性不用那么多時間照顧家庭,是可以和男性平起平坐的。換言之,如果男性花更多時間照顧家庭,那他還有時間做好工作?”

在“同工同酬”的理念已得到較好實踐的今天,男女薪酬的差異是怎么造成的?

圖片來源:攝圖網

男女收入差距加大

三八國際婦女節前,智聯招聘發布了《2019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報告披露的一組數字很吸引眼球:2019年男性整體月平均收入為9467元,而女性為7245元。男女之間收入存在明顯差距。

具體來看,男性收入高于女性23%。此外,男性的整體收入漲幅(18%)高于女性群體(10%)8個百分點。

當前,男女平等意識深入人心。在職場,女員工也普遍認為完全有理由和男員工“平起平坐”。上述報告就指出,現在有96.6%的女性堅信“女人要外出工作,有自己的事業”;49.8%的女性認為“男性和女性只有生理上的差異,其他方面并無明顯差異”;只有8.8%的女性認同“男人負責掙錢養家,女人負責相夫教子”的觀念。

盡管女性的自我認同感不斷增加,但今年的男女收入差距反而比去年增加了1%,令人大跌眼鏡。

部分高薪行業女性能見度不夠

不可否認,中國女性的職場參與度已經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在許多高薪工作領域,女性的能見度還是明顯不夠。

2018年5月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7年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排行榜顯示,當年平均工資最高的三個行業分別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以及金融業,繼續維持了2009年來的態勢。

令人遺憾的是,這幾個行業長期以來都是女性表現不太“亮眼”的領域。例如,2018年7月發布的《華為2017年可持續發展報告》就披露,2013-2017年,華為男員工比例一直穩定在接近80%的水平,女員工則長期只占20%左右。

在信息軟件行業,女性的職場參與度比研發型企業稍高,但還是離“男女平等”的目標有一些距離。以阿里為例,該公司CPO(首席人才官)童文紅曾在去年5月介紹:“阿里員工的男女比例在互聯網公司里是比較合理的,1.9:1。”即便合理,但二者之間的差距也較高。

但必須注意的是,這些領域女員工數量較少與其大學階段專業選擇有很大關系。國內專業的校招平臺梧桐果出版的《中國校園招聘藍皮書(2018秋招)》指出,工學、軍事學、哲學、農學是典型“男多女少”的學科門類,其中工科類求職者性別比例(男/女)最大,高達2.30。中國社科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張翼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女性選擇文科院校人數多于理工科院校,而理工科工資回報比文科高。

領導層女性比例驟減

除了高薪行業女性比例不高外,能夠領取高工資的女性管理者存在感較弱,也是影響薪酬水平的重要因素。

比較典型的是金融行業。金融業雖然銀行柜員等服務性崗位多為女性,導致其整體女員工比例較高,但在“金字塔尖”,還是鮮有女性的身影。

根據各金融企業2017年年報整理出的數據,當年上市金融公司高管年薪(稅前報酬)超過500萬的有40人,但女高管只有4人,其中還有3人來自同一家企業(中國平安),男女比例非常懸殊。

記者在查閱2015年發布的《中國性別平等與婦女發展》白皮書后發現,女性在高等教育階段已展現出數量上的優勢,但這種優勢尚未轉化為管理崗位上的優勢。

白皮書顯示,2014年,普通高等學校本專科和碩士研究生在校生中女生比例分別為52.1%和51.6%。但該白皮書發布時,女企業家約占企業家總數的四分之一。企業經營者和管理者繼續呈現“男多女少”的局面。

《2019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也指出,隨著職位的提升,男性和女性的差距逐漸拉大,領導層的女性比例驟然減少。在高層管理人員中,男性比例高達81.3%,女性僅有18.7%。

就升職概率而言,更多的男性高層管理人員在未來一年有可能升職,高出女性將近13個百分點。這表明,職級越高,女性在升職路上遭遇到的“天花板效應”越明顯。

圖片來源:攝圖網

很多女性為前途選擇不生育

是什么因素阻擋了女性的職場上升通道?

其實答案你可能已經猜到,就是“生育”。女員工一旦決定要孩子,就要準備休產假、坐月子,無法隨時投身到工作狀態中。她們的升職加薪道路就這樣埋下了“地雷”。

而很多時候,女性為了自己的職場前途不得不選擇不生娃。

徐女士是上海某知名律所的年輕律師,雖然工作看上去光鮮靚麗,但背后的壓力卻不為人知。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問到“近兩年您所在的單位是否有女性打算生孩子”這個問題時,她斬釘截鐵地回答:“基本沒有”。她表示,律師行業壓力大、節奏快,普通假期都很難得到保障,更不用說生育假期了。

她向記者介紹,前不久她得知一位業界標桿律師盡管已經下了決心生孩子,但手頭的工作無法完全停止,直到產前一個星期,這位律師仍在家中準備業務。

律師這種跟法律打交道的高知職業況且如此,一些行業對懷孕女性就更沒那么“客氣”了。

之前在廣州,就發生了這樣一起勞動糾紛:2015年10月,古女士入職某美容美體公司,2016年2月底發現自己懷孕,后告知公司。公司認為古女士入職后不久即懷孕,對此有所不滿。

之后為了讓她自行離職,公司對古女士百般刁難,甚至安排她去西北出差,而且只安排坐普通火車去。在古女士表示自己身體狀況不適合出差的情況下,公司以她曠工為由解除了雙方的勞動關系。

雖然最后古女士通過法律訴訟討回了公道,但她的工作終究還是沒有保住,也遭受了很大的損失。

男女薪酬差距在全球普遍存在

不只在中國,男女薪酬差距在全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

2017年的一則報道指出,英國財政研究所的研究顯示,英國男女的平均薪酬差距是18%。具體到企業上,根據公司信息披露文件顯示,普華永道英國女性員工的薪酬水平比男性低14%。資產管理公司施羅德的男女員工薪酬差距是33%。

報道援引的研究也發現,當員工到了生兒育女的年齡,男女的薪酬差距就出現了。在英國,男女在20多歲時的薪酬差距是5%,到女性過了30歲的時候,這種差距上升至9%。在美國,男女員工在25歲至45歲之間(生育年齡)的薪酬差距達到55%。

國際勞工組織2018年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在接受調查的73個國家中,只有15個國家女性平均收入比男性高。在一些發達國家,男女之間的收入差距依舊驚人。

政策為職場女性“排雷”

女性職場中“生育因素”這顆雷能不能排掉?這個問題,6億中國女性一直很關心。

好消息是,國家也非常重視這個問題。

剛剛發布的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到,“堅決防止和糾正就業中的性別和身份歧視。”

而之前的2月22日,人社部、教育部等九部門發布了《關于進一步規范招聘行為促進婦女就業的通知》。其中著重強調,各類用人單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在擬定招聘計劃、發布招聘信息、招用人員過程中,不得限定性別(國家規定的女職工禁忌勞動范圍等情況除外)或性別優先,不得以性別為由限制婦女求職就業、拒絕錄用婦女,不得詢問婦女婚育情況,不得將妊娠測試作為入職體檢項目,不得將限制生育作為錄用條件,不得差別化地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準。

此外,通知還明確,要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加強中小學課后服務,緩解家庭育兒負擔,幫助婦女平衡工作與家庭。完善落實生育保險制度,切實發揮生育保險保障功能。

目前正在召開的2019年全國兩會上,保障男女就業和薪酬平等也成為一個熱點話題。

全國婦聯宣傳部部長劉亞玫介紹,今年全國婦聯向兩會提交的提案議案,重點聚焦女性公平就業,消除就業歧視。

她表示,全國婦聯在提案議案中提出具體建議,如給予生育的女職工所在企業一定補貼的財政優惠政策、給予女職工集中的企業減稅優惠政策、建立企業性別平等激勵機制,以切實減輕企業的用工負擔,鼓勵用人單位招錄女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女性薪酬 生育 性別歧視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久久综合丝袜国产 | 天天精品资源在线观看 | 午夜福利国产在线观看1 | 日韩AV中文字幕网址 |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乳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