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14 18:27:43
每經記者 畢華章 每經編輯 師安鵬
▲ 圖片來源:攝圖網
A股的這個春天,提前火熱起來。
5G概念加持,妖股東方通信3個月上漲4倍;金融股起飛,中國人保9天7個漲停,中信建投10天8個漲停……
股民群情亢奮,股票交易水漲船高,龍虎榜不時閃現西安券商營業部的身影——但其中上榜較多的,卻非公眾熟悉的西部證券之類,而是一家叫華鑫證券的券商。
這大概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但是鳥已飛過。西安的“股神”們往往難覓蹤影,原來他們隱匿在這里……
3月8日,周五,許多單位欠了美女們半天假。
早上9:29分。
已連續3個漲停板的寧波建工(601789),集合競價再次漲停。
1分鐘后,股市開盤。
寧波建工稍稍下探,股價漲幅回落至7%左右。
旋即,大約50秒內迅速反彈。9:32分,再次封死漲停板。
分時圖中,淺V再現。K線圖上,T字搶眼。
當天,寧波建工龍虎榜上,出現華鑫證券西安科技路營業部的身影——居于賣出金額第4位。
除了華鑫這家,寧波建工買、賣金額前五大(共10家)營業部席位中,其余9個,分別位于北上廣及杭州、寧波、武漢、泰州等地。
來自西部地區的證券營業部,僅此一席。
能夠躋身龍虎榜,與股壇頂尖高手一較高下,交易席位隱匿于華鑫證券西安科技路營業部的資深股民們,實力可見一斑,堪稱西安“股神”。
▲ 圖片來源:攝圖網
而這,可不是該營業部席位第一次上榜。
僅今年1月以來,其已多次出現在龍虎榜,先后交易鵬起科技、大金重工、寧波建工等股票。
如果認為牛市期間,上榜理所當然,顯然是輕看了西安“股神”的實力。
2018年對投資者而言,堪稱最痛苦的一年。A股全年下跌24.59%,“熊”冠全球。
幾多上市公司質押爆倉,控股權易主;又有幾多基金經理落得負收益,創下職業生涯新低。
即使A股如此大環境,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下同),華鑫證券西安科技路營業部,依然上榜高達185次——在全省250多家證券營業部中,屬于霸榜常客。
除此之外,華鑫證券位于閻良區的紅安路證券營業部,竟然也上榜達26次。
果然是臥虎藏龍。
陜西本土3家券商,西部證券、開源證券、中郵證券,股民們是熟稔于心的。
但華鑫證券,如此“牛氣”的券商,究竟是什么來頭?
說起來,其總部雖然位于深圳,但與西安人的淵源,卻極為深厚。
其前身,名為“西安證券”,西北地區第一家證券公司,真真的西安人的券商——可惜,這份記憶,只停留在本土老股民的腦海里。
如今的華鑫證券,由原西安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以及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市信托投資公司重組而來,后者是中國第一批證券公司。
西安證券、農行上海信托,兩家都曾在各自地盤獨領風騷。
彼時,中國股市經過10年摸索前行,至2000年前后,變化日盛。大批券商增資擴股,新一輪兼并重組風起云涌。
2001年3月,上述兩家重組,華鑫證券誕生,在深圳注冊,定位為全國性綜合類證券經營機構。控股股東為上海儀電(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公司,實際控制人是上海市國資委。
華鑫證券共設7家分公司,西安分公司即其中之一。
目前,華鑫證券的西安版圖主要包括:南二環證券營業部、科技路證券營業部、解放路證券營業部、高新路證券營業部、閻良紅安路證券營業部等。
重組之后,曾經的西安證券,的確走得更遠。
回過頭來,由點到面,再看看陜西本土券商的整體表現如何?
與“西安證券”有相似命運的,還有“陜西證券”。
2001年1月,陜西本土,共有4家主體公司以整體或所屬證券營業部,進行合并重組。分別為陜西證券、寶雞證券、陜西信托投資有限公司、西北信托投資有限公司。
在此基礎上誕生的公司,如今大家都耳熟能詳——西部證券。
后來的陸續多年里,全國券商大舉并購,或者強強聯合,各取所需,案例不勝枚舉,成為矚目的行業大背景。
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手筆中,證券營業部,始終被視為重要資產。
▲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那么,陜西本土券商表現到底如何,龍虎榜上有直觀呈現。
譬如,西部證券雖與華鑫證券有所差距,但前者旗下多個營業部,也曾上榜。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西部證券長安中路證券營業部上榜10次,高新區證券營業部上榜6次。雁塔路證券營業部、東大街證券營業部、西五路證券營業部,均上榜5次。
至于開源證券和中郵證券,龍虎榜上的身影則相對較少。
2018年,開源證券西安鳳城一路證券營業部上榜6次,已是其西安公司最好水平。中郵證券在西安范圍內表現最好的,是西安南大街證券營業部,僅上榜4次。
“炒股不識龍虎榜,投資多年也恓惶”。
A股反彈之際,看西安“股神”們稱霸龍虎榜,觀摩其蹤跡,也倒有趣。
然而,切記: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所有一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風險自負。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