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4-16 23:34:29
巴黎圣母院的大火令人無比惋惜,事發后,人們又有更深層次的思考。消防,這個行業獲得了前所未有有的關注。
當前國內的消防生產企業數量已超過了5000家,但大部分企業卻面臨著產品單一、規模較小、市場輻射有限的困境。
消防產業如何突圍而出?這需要一個答案。
每經記者 李詩琪 每經編輯 胥帥
在巴黎圣母院塔尖轟然倒塌的一瞬,大火對文明的摧毀再次被放大。隨著人們的公共安全意識不斷提升,消防產業的發展現狀也受到了空前關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當前我國的消防產業正面臨轉型升級的重要時刻,傳統消防企業因低技術門檻正面臨著較大的競爭壓力。
當前國內的消防生產企業數量已超過了5000家,但大部分企業卻面臨著產品單一、規模較小、市場輻射有限的困境。
在上市公司領域,曾經的消防產業龍頭企業堅瑞沃能(300116,SZ)、天廣中茂(002509,SZ)也紛紛尋求轉型,與消防產業漸行漸遠。
另一方面,技術變遷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新型智慧消防產品萌芽成長。但由于消防標準更新速度遲緩等原因,消防產業的升級也就面臨層層阻礙。
中華消防網校注冊消防工程師田錦林對此表示,“涉及到消防安全問題,對標準的把關確實不能放松。但嚴謹的同時,消防產業的發展節奏也就此放慢,這本身就是矛盾。”
“利潤太低了,競爭又越來越大,我們要投入很大的研發成本才達到了今天的發展程度,但回報卻非常慢。”4月16日下午,當記者問及對公司消防業務的看法時,天廣中茂董秘辦的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這樣說道。
作為國內進入消防行業的民營企業之一,經過三十余年的發展,天廣中茂至今仍是國內較為大型的消防器材企業。但即便如此,消防業務似乎成為了公司的“燙手山芋”。
2003年開始,我國消防產品行業逐漸取消行政審批,改為市場準入制度。目前,我國消防生產企業數量超過5000家。但由于市場化的時間較短、仍有部分地區存在地方保護主義等原因,該行業整體呈現了企業規模偏小、行業集中度低的特點。
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發布的“2018年中國消防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及市場競爭格局分析報告”,當前國內消防行業面臨企業數量較多、行業集中度低,且大多數消防企業呈現產品種類單一、同質化嚴重、毛利率水平低的現狀。
上述天廣中茂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受到市場競爭的影響,在近幾年來,公司消防業務的毛利率呈現逐年下滑的趨勢,預計2018年的下滑幅度還會更大。正是因為消防業務難賺錢,公司才不得已在多年前開始了業務的擴張和轉型。
2015年,天廣中茂收購中茂園林及中茂生物兩家公司,由單一消防主業拓展至消防、園林、食用菌三大主業。當前,園林綠化已經成為天廣中茂營收占比最高的業務,相比之下,其消防業務的營收占比也不足20%。
同樣有此遭遇的還有陜西上市公司堅瑞沃能。公告顯示,2015年前,堅瑞沃能的主營業務全部集中在消防產品及工程方面。2016年,公司毅然決定轉型并布局新能源產業鏈。當年,公司消防產品及工程的營業比重便縮減至14.21%,研發投入已也全部偏向新能源汽車業務。
堅瑞沃能董秘辦工作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截至當前,公司的消防相關業務已經全部剝離,而競爭大、利潤低成為了公司做出決定的主要原因。
記者采訪了解到,在傳統消防企業被迫轉型的背景下,一些伴隨著新科技而出現的新型消防公司和更細化的消防產業布局正被廣泛推崇。較有代表性的便是利用物聯網、云計算、互聯網等技術集成應用的智慧消防系統。
從這一發展趨勢而言,上市公司辰安科技(300523,SZ)似乎正在嘗試。今年1月,辰安科技發布公告,擬收購科大立安安全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科大立安)100%的股權,雙方協商的交易價格暫定為2.88億元。
科大立安主要從事特殊場所消防行業,其產品已主要應用于城市軌道交通、城市綜合管廊、鐵路、機場會展中心等高大空間和特殊場所。辰安科技表示,通過收購科大立安不但可以拓展消防市場領域,可以進一步發力智慧消防市場,抓住消防行業轉型升級機遇。
對于這類試圖通過科技完成轉型的公司而言,新型消防產品的標準化制定和市場接受程度低卻成為了最大的阻礙。
田錦林告訴記者,放眼國際范圍,我國的消防技術發展的效率比較高,發展方向也較為主流,但由于消防安全的特殊性和重要地位,其標準出臺往往要顧及許多方面的內容,因此便滯后于技術的應用需要。
“任何一個產品標準的出臺至少需要2~3年,相對于科技的發展速度來說,還是太慢了。最多就是小規模的項目試點應用,但是要大規模應用顯然還不現實。”田錦林如是說。
另一方面,即便一些新型的高科技消防材料和消防設施已經走向市場,但較高的銷售價格卻讓不少下游企業望而卻步。
山東省智慧消防產業聯盟秘書長侯廣堯表示,傳統消防產業的轉型已經成為大勢所趨,但新型消防產品的市場接納度卻并不樂觀。如果沒有強制的標準要求,面對購置智慧消防系統和設施更高的成本,更多下游的建筑開發商等還是會繼續選擇傳統和基礎類的產品,而這也是消防產業升級難、智慧消防發展慢的一個重要因素。
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