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中辦國辦發文聚焦學風建設:對科研失信行為“零容忍”,導師對科研成果若無實質貢獻不應“掛名”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6-11 21:29:00

每經記者 李可愚    每經編輯 陳旭    

圖片來源:新華社

據新華社6月11日晚發布的消息顯示,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下稱《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此次發布的《意見》針對近年來表現比較突出的多項學風問題,如學術不誠信、學術浮躁等,提出了多項針對性措施。

對于科研人員的誠信問題,《意見》明確,科研誠信是科技工作者的生命。要主動發現、嚴肅查處違背科研誠信要求的行為,并視情節追回責任人所獲利益,按程序記入科研誠信嚴重失信行為數據庫,實行“零容忍”,在晉升使用、表彰獎勵、參與項目等方面“一票否決”。

對于學生的科研成果是否應該署上導師的名字等類似問題,《意見》強調,應按照對科研成果的創造性貢獻大小據實署名和排序,反對無實質學術貢獻者“掛名”,導師、科研項目負責人不得在成果署名、知識產權歸屬等方面侵占學生、團隊成員的合法權益。

《意見》指出,反對浮夸浮躁、投機取巧。論文等科研成果發表后1個月內,要將所涉及的實驗記錄、實驗數據等原始數據資料交所在單位統一管理、留存備查。參與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項目的科研人員要保證有足夠時間投入研究工作,承擔國家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攻關任務的團隊負責人要全時全職投入攻關任務。

同時,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和企業要加強對本單位科研人員的學術管理,對短期內發表多篇論文、取得多項專利等成果的,要開展實證核驗,加強核實核查。

在學風建設的“時間表”上,《意見》指出,力爭1年內轉變作風改進學風的各項治理措施得到全面實施,3年內取得作風學風實質性改觀,科技創新生態不斷優化,學術道德建設得到顯著加強,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揚。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學風建設 科研成果 知識產權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日本天天做夜夜做 | 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熟女88 |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影视在线 | 精品国产天天在线2019 | 亚洲阿v天堂在线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