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6-13 14:38:26
中國聯通成都分公司大客戶銷售服務中心總經理譚杰表示,在四川省、成都市各級領導的支持下,在產業政策扶持下,成都的5G產業提速很快。包括生態館展示,都體現了成都市政府對5G產業的重視。其相信,5G產業會圍繞著這個中心城市聚集,成都有希望在新的一輪5G競賽中,涌現出一批獨角獸企業。
每經記者|曾劍 每經編輯|張海妮
5G生態館3D全息投影實時通話演示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曾劍 攝
6月12日,由成都市經信局牽頭舉辦的2019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5G生態館展示圓滿完成。在為期三天的展示中,生態館通過模擬現實“應用場景”,結合電子元器件、芯片、通信設備、智能終端等全產業鏈產品展示,給觀眾帶來一場視聽盛宴;三大運營商,以及來自教育、醫療、智能制造等領域的諸多企業,攜手打造了一場高水平的5G應用展覽盛會。這些都充分展現了成都與5G產業的高度融合。
在前期規劃上,生態館便以打造“高標準、高技術”的5G展示盛會為目標。生態館圍繞“5G+產業生態”為展會主線,1個序館+4大產業+N種智能應用場景,從智慧生產、智慧城市、智慧民生、數字生活四個角度,通過通信專業設備+高科技前沿設備+互動設備+多媒體的方式,給觀眾帶來5G改變生活的震撼體驗,感受5G的核心能力和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
事實上,一系列融合了最新、最先進的5G應用技術的成果展示,也引爆了成都市民的參觀熱情。
恍若科幻電影《復仇者聯盟4》中,黑寡婦和其他復仇者們進行全息投影對話的“3D全息投影實時通話”展示,引來觀眾陣陣喝彩。在“5G+智慧生產”展示環節,兩架先進的機器人手臂各執一柄長劍對舞。其動作優美,特別是將長劍插回劍鞘的動作絲毫不差,展示了5G時代智能工廠生產的精準和快速,令人贊嘆不已。
觀眾不僅僅是參觀者,更是展示者。在運營商提供的5G網絡下,王者榮耀5V5對戰在現場輪番上演。在4G網絡下,5V5對戰通常會有延遲和卡頓現象,但在5G網絡下,畫面完全沒有延遲和卡頓,技能釋放、操作也更加的流暢。
此外,智能救護車、智能教育機器人、智能教育VR展示系統、5G交通管理示范應用、智能應急無人機、“AI”機器人等場景展示也是應有盡有。
除了應用展示外,生態館以視頻、文字、現場講解等多種方式,生動地描繪了5G智能生態前景,展示了成都打造西部通信樞紐的規劃舉措,展現出了成都為企業加快塑造競爭新優勢提供重大機遇的策略決心。
6月12日,成都市委副書記、市長羅強也來到了5G生態館視察。現場,羅強撥通了首個基于成都移動5G網絡的電話。
5G商用牌照的正式發放,宣告2019年成為中國5G商用元年。面對即將到來的5G應用浪潮,各大通信運營商、產業鏈條上的相關企業,各大城市紛紛摩拳擦掌,意欲搶得先機。
而作為三大通信運營商首批5G試點城市的成都,早已做好了相關準備,有望率先投身5G商用的浪潮。
2019年1月5日,全國首個5G地鐵站在成都正式開通。1月25日,全國首個5G家庭寬帶示范社區落地成都市成華區。5月7日,在2019C3安全峰會開幕式上,亞信安全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共同發起,聯合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網安和北京郵電大學成立國內首家5G安全協同創新中心。
在成都,通信運營商針對5G應用的研發也早已展開,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中國聯通成都分公司大客戶銷售服務中心總經理譚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成都聯通在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民生、教育等板塊,都做了很多應用上的鋪墊,有代表性的比如公司和成都市三醫院合作的遠程診療等,都采用了5G技術。5G商用后,成都聯通在智能家居等方面也會著重打造,使得人們的生活更美好。
中國移動(成都)產業研究院籌備組副組長趙立君也向記者透露,成都移動在教育、醫療、無人機等方面都已有應用產品誕生,還有更多的應用在不斷研發和探索過程中。
相關資料顯示,2018年到2019年初,成都新簽約引進5G重大項目9個,總投資約502.3億元。此外,成都還有5G產業聯盟、5G產業專項資金,還設立專項資金支持5G技術攻關、支持“一桿多用”型智慧燈桿應用疏解建站難問題。
政策方面,成都于今年2月份出臺《成都市5G產業發展規劃綱要》,宣布以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5G產業聚集地為主攻方向。按照規劃,成都要創建中國5G創新名城,著重推動5G在超高清視頻、智慧醫療、智能駕駛、無人機、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等垂直行業中的應用,打造全國創新應用示范區。
譚杰表示,在四川省、成都市各級領導的支持下,在產業政策扶持下,成都的5G產業提速很快。包括生態館展示,都體現了成都市政府對5G產業的重視。其相信,5G產業會圍繞著這個中心城市聚集,成都有希望在新的一輪5G競賽中,涌現出一批獨角獸企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