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6-27 18:14:28
國金期貨研究所所長何寧表示,理解黃金期貨價格波動的內在邏輯要從三個方面思考:第一是商品屬性的供需邏輯,第二是金融屬性的“資產價值錨定”,第三是全球性的投資者避險情緒升溫。
每經記者|謝欣 每經實習記者|唐宗全 每經編輯|何劍嶺
6月26日,在國金期貨總部,國金期貨研究所所長何寧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采訪,他表示,理解黃金期貨價格波動的內在邏輯要從三個方面思考:第一是商品屬性的供需邏輯,第二是金融屬性的“資產價值錨定”,第三是全球性的投資者避險情緒升溫。
首先從消費上看,黃金的日常消費一般來說分為首飾珠寶和投資類產品,而這兩種屬性有個共同點那就是——消費者購買黃金之后一般都儲存起來,“賣出去的黃金”很難再流通。而從供給上看,黃金的產能并沒有大幅度提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國黃金協會官方網站上獲得的信息顯示:“在國際金價持續低迷、環保壓力增大的情況下,2018年我國黃金產量出現下滑,預計為400噸左右;黃金消費持續回暖,首飾銷售繼續穩定增長,金條銷售降幅收窄,2018年黃金消費量預計為1150噸左右;黃金市場體系日益完善,上海黃金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商業銀行三大機構合計黃金交易總量(單邊)5.9萬噸左右,同比增長約7%。”
這是2019年1月22日,中國黃金協會在北京召開在京會長座談會上披露的信息。
其次,談到黃金的供需邏輯不能不提央行增加儲備行為。
國家外匯管理局2019年6月10發布“官方儲備資產(2019)”統計數據。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5月,黃金儲備是6161萬盎司。根據2019年1月7日發布的數據,截至2018年12月,黃金儲備是5956萬盎司。這說明從2018年12月開始,黃金儲備已被連續多次增持。
6月25日,某媒體刊發標題為《全球降息預期升溫 各國央行買出“黃金牛市”》的文章中表示:“今年以來,全球各國央行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央行大都在增持黃金儲備。截至今年4月末,全球官方黃金儲備量共計34023.87噸,全球各國央行凈購金量達207噸,是自2010年以來各國央行凈買入黃金量的最高水平。新興市場國家央行持續積累黃金儲備,俄羅斯、中國、哈薩克斯坦、印度今年購買黃金的數量處于領先地位。”
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之后,黃金用什么估值?
何寧認為,目前世界主要貨幣都不能對黃金進行準確估值,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和“金本位”制度回不去的前提下,黃金有可能成為無風險資產的估值工具。
何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黃金上漲的深層次邏輯在于“無風險資產價值錨定”。黃金之所以近期受到追捧,從工業用途的屬性來說,黃金很難說有什么特別重大的應用價值,黃金的意義就是儲備和“資產價值之錨”。
美元和黃金比較起來,何寧認為,在目前的政治、經濟、金融的條件下,黃金比美元更具有對無風險資產的錨定價值。
從地緣政治因素和世界貿易體系最近一段時間來爆發的風險事件來看,目前全球范圍內,投資者的避險情緒都在升溫。2019年下半年將拉開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序幕,特朗普會出什么牌沒有人能預料,華爾街討厭不確定性,市場焦慮情緒也推升了避險需求。何寧認為,從避險工具來看,現在沒有合適的產品,美國股市、美國樓市都不是好的選擇,黃金為代表的貴金屬自然就承擔了這種角色,充當了避險工具。“亂世黃金”是有道理的。
避險資產以前還有原油作為工具,但目前的地緣政治格局下,原油背后的關系很微妙,短期內原油和黃金的背離也體現了這背后的大國博弈的邏輯,原油也不能起到避險作用,黃金可以稱為“最后一道防線”。
何寧認為,黃金價格目前是“易上難下”,只有新的“一籃子貨幣”體系建立起了“資產之錨”,這種情況才會得到改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