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7-03 21:02:35
每經記者|張蕊 每經編輯|陳星
7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強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的意見》,部署加強非洲豬瘟防控工作。
自去年8月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后,我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目前來看,生豬產業鏈監管中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有的地區使用餐廚廢棄物喂豬現象仍然比較普遍,生豬調運管理不夠嚴格,屠宰加工流通環節非洲豬瘟檢測能力不足,基層動物防疫體系不健全,防疫能力仍存在短板,防控形勢依然復雜嚴峻。
《意見》從加強養豬場(戶)防疫監管、加強餐廚廢棄物管理、規范生豬產地檢疫管理、加強生豬及生豬產品調運管理、加強生豬屠宰監管等十個方面明確了加強非洲豬瘟防控的具體舉措。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一些生豬養殖場使用餐廚廢棄物喂豬,有的養豬場雖有蒸煮設備,但設備簡陋,環境衛生極差,不具備城市生活垃圾經營性收集、運輸、處置服務許可條件,違反了餐廚廢棄物集中定點處置的有關規定。嚴禁餐廚廢棄物喂豬不僅能防止餐廚廢棄物進入人類食物鏈,保證食品安全,而且對阻斷非洲豬瘟、豬鏈球菌等動物疫情傳播起到關鍵性作用。
因此,《意見》指出,加大對禁止直接使用餐廚廢棄物喂豬的宣傳力度,對養豬場(戶)因使用餐廚廢棄物喂豬引發疫情或造成疫情擴散的,不給予強制撲殺補助,并追究各環節監管責任。
在加強區域化和進出境管理方面,《意見》明確各地要推進區域聯防聯控,統籌抓好疫病防控、調運監管和市場供應等工作,科學規劃生豬養殖屠宰加工等產業布局,盡快實現主產區出欄生豬就近屠宰。有條件的地方可通過獎補、貼息等政策,支持企業發展冷鏈物流配送,變“運豬”為“運肉”。
此外,《意見》指出要穩定生豬生產發展。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承擔當地生豬市場保供穩價主體責任,切實提高生豬生產能力、市場流通能力、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和調控保障能力。加強市場信息預警,引導養豬場(戶)增養補欄。
同時,要加大對生豬生產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省級財政要通過生豬生產穩定專項補貼等措施,對受影響較大的生豬調出大縣的規模化養豬場(戶)實行臨時性生產救助。金融機構要穩定預期、穩定信貸、穩定支持,不得對養豬場(戶)、屠宰加工企業等盲目停貸限貸。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要在做好風險評估防控的基礎上,簡化流程、降低門檻,為規模養豬場(戶)提供信貸擔保支持。各地可根據實際,統籌利用中央財政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自有財力等渠道,對符合條件的規模養豬場(戶)給予短期貸款貼息支持。落實能繁母豬和育肥豬保險政策,適當提高保險保額,增強風險防范能力。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