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7-08 14:30:16
ofo最終“出局”。廣州市交通運輸局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正在運營但本次沒中標的企業,需要在半年過渡期(中標結果公布之日起計算)自主回收其在本次招標運營范圍內(即中心六區)的運營車輛;逾期未回收的,市、區、街相關職能部門將依照相關規定進行清理。
每經記者 王帆 每經編輯 陳俊杰
ofo的危機還在持續。作為主運營基地之一,廣州曾經擁有ofo共享單車近30萬輛。但如今,ofo恐將退出廣州市場。
6月20日,廣州市2019年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運營商招標的中標結果公布,ofo落選。按照規定,正在運營的企業沒中標,需要在半年內自行回收。這意味著,半年后在廣州中心城區將無法見到ofo車輛。
7月初,《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地探訪,發現ofo位于廣州市海珠區珠影星光城的辦公室已經易主,而記者未能找到ofo于廣州的新辦公地址。隨著ofo單車在中心城區“撤退”,ofo在廣州的未來幾乎可以一眼望盡。
廣州天河區的一個共享單車墳場,以ofo小黃車居多 每經記者 王帆攝
今年4月,廣州公共資源交易公共服務平臺發布了一則招標公告,對廣州市2019年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運營商進行公開招標,招標人為廣州市交通運輸局,招標的運營商數量為3家,投放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運營配額分別為18萬輛、12萬輛和10萬輛,運營范圍為廣州市中心六區(越秀區、荔灣區、天河區、海珠區、白云區、黃埔區)。
最早入駐并各自瓜分廣州共享單車市場的ofo和摩拜,被認為是參與投標的重要人選。
但在對投標人的資格要求中,其中一條尤其顯眼:投標人在“信用中國”網站中未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黑名單),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中未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
要知道,ofo運營主體東峽大通(北京)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被列為“老賴”(失信被執行人),時間之長、次數之多,已經讓ofo危機“赤裸裸”地暴露于公眾視野中。
在嚴格的招標要求面前,ofo決定要“搏一把”,以另一運營主體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小黃車(北京)數據服務有限公司的名義參與投標。
據中標候選人信息顯示,小黃車(北京)數據服務有限公司分別作為摩拜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摩拜單車)、上海鈞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哈啰單車)、廣州騎安科技有限公司(青桔單車)的第二候選人,參與了三個不同配額項目的投標。
然而,6月20日發布的中標結果顯示,ofo最終“出局”,名額被上述三個競爭對手搶占。除了摩拜單車拿下最高配額、繼續鞏固龍頭地位之外,哈啰單車和青桔單車兩個“新秀”后來居上,擠掉了ofo這個曾經“老大哥”的份額。
廣州市交通運輸局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正在運營但本次沒中標的企業,需要在半年過渡期(中標結果公布之日起計算)自主回收其在本次招標運營范圍內(即中心六區)的運營車輛;逾期未回收的,市、區、街相關職能部門將依照相關規定進行清理。
ofo參與廣州2019年共享單車招標,作為第二候選人,但最終落選
圖片來源:廣州公共資源交易公共服務平臺截圖
這意味著半年之后,ofo將全面退出廣州中心六區。
廣州市交通運輸局同時表示,本次招標以企業綜合素質和服務質量為主要評審項目。
除了企業形象一落千丈——運營主體成為“老賴”之外,ofo的服務質量也早被競爭對手拉開了距離。
據廣州市交通運輸局每個季度公布的廣州市互聯網租賃自行車企業服務質量考核評價結果,2018年四個季度和2019年第一季度,ofo所獲評分分別為62.78分、61.52分、68.87分、66.17分和60.66分,而摩拜的評分分別為61.61分、62.92分、70.29分、70.12分和66.34分??己酥笜税ㄟ\營服務、企業管理、秩序管理、信息上報等。
從上述評分來看,ofo除了2018年第一季度險勝摩拜之后,隨后四個季度均落后,并且分差逐漸加大,從1.4分到4分,再到接近6分。
即將“落寞”收場,ofo在廣州的團隊又是怎樣的境況?
2018年6月,ofo運營主體之一的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在廣州注冊的子公司——廣州東峽科技有限公司,被廣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海珠分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原因是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聯系。資料顯示,該公司登記地址為廣州市海珠區前進路素社東街1號首層。
2018年11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輾轉找到了ofo廣州團隊實際的辦公地點——廣州市海珠區珠影星光城元空間。彼時,ofo主要租用了園區內一座平房的二樓整層和一樓大會議室,一樓大院擺放有ofo標志的雕塑;正值下午工作時間,上班人員并不多,有部分工位空置,有員工正在清點工位。
ofo廣州團隊曾經的辦公室,如今已經入駐新的企業 每經記者 王帆攝
當時,一位ofo員工告訴記者:“ofo廣州一切運營正常,根據現有車輛和投放情況,大部分員工在各個投放區進行外勤工作。”
然而,當記者近日再次探訪該辦公地時,已經不再是以前的模樣。大院的ofo雕塑已經消失,ofo曾經的辦公室已經換了新的主人,唯有園區墻面掛有的入駐企業牌子,留存了ofo來過的痕跡。此前接受記者采訪的員工,如今也已離職多時。
在ofo曾經的辦公室辦公內的其他企業員工告訴記者:“ofo搬走已經有半年了。”不少人還提到“ofo倒閉”的傳聞,猜測這就是ofo搬遷的原因。
“ofo過年之前就搬走了,是我們公司不租給它的,因為他們外來的運維工人比較多,也比較復雜,每周回來開會的時候會抽煙,也不注重細節,弄得比較臟。”該園區物業管理人員對記者說,“我們維護起來比較麻煩,就不租給他們了”。
記者未能找到ofo的新辦公地址,但隨著招標落選,ofo未來是否還有必要在廣州駐扎團隊?失去了中心城區的“主戰場”,ofo在廣州還能否生存?這似乎已經有了答案。
殘酷的是,ofo如今已經陷在資金困局里難以分身。據《北京青年報》7月4日報道,申請退押金的ofo用戶已排隊至1600萬左右,按照日均退款3500人的速度計算,這些用戶全部退完押金需要12.5年。
園區墻面掛有的入駐企業牌子,留存了ofo來過的痕跡 每經記者 王帆攝
對于廣州ofo用戶退押金難的問題,廣州市交通運輸局對記者表示,建議市民參照小鳴單車(總部注冊地在廣州市)清算的例子,通過向所屬地消委會投訴、訴訟等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據了解,小鳴單車經廣東省消委會公益訴訟、用戶破產申請訴訟等法律程序,已經進入了破產清算程序,用戶押金等相關債務也依法進行了清算。
“有關ofo小黃車的咨詢和投訴,我們都已經指引消費者要向它的(ofo總部注冊)所在地,也就是北京當地的12315熱線進行反映。”廣州市消委會方面表示。
記者就ofo在廣州的經營情況、未來計劃等問題嘗試采訪ofo,但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