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兩位券商經濟學“大咖”近期雙雙為宏觀經濟“把脈” 其中亮點在這里!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7-17 23:38:28

7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會上,兩位券商首席經濟學家——中泰證券的李迅雷、長江證券的伍戈列席并發表了觀點。兩人近期在自己的個人微信公眾號也就此發表了獨特而犀利的看法。

每經記者|王硯丹    每經編輯|何劍嶺    

____500350659_banner.thumb_head

圖片來源:攝圖網

7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分析當前經濟運行情況,就做好下一步經濟工作聽取意見建議。

會上,兩位券商首席經濟學家——中泰證券的李迅雷、長江證券的伍戈列席并發表了觀點。作為兩位資本市場具有極大威望的大咖,他們不但以獨辟蹊徑的見解著稱,也以年復一年的勤奮而贏得市場的關注和尊重。

李迅雷:當前經濟增長總體趨勢仍然平穩

李迅雷,現任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曾經在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就職。他的個人微信公眾號——李迅雷金融與投資(微信號:lixunlei0722)基本保持一周兩更的節奏,既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研究,也轉發中泰證券研究團隊的報告。

今日,他剛剛發表了原創文章《上半年經濟:政策寬松 總量趨穩——兩大難題待破解》。文章中,他點評了上半年經濟數據,并提出了目前經濟仍然面臨的結構性問題。

以下是他的核心觀點:

“在全球經濟趨弱、國際貿易紛爭不斷的不利環境下,上半年我國GDP增速仍然達到6.3%,經濟穩中有進,維持在全球GDP平均增速的兩倍以上水平,成績來之不易——這主要得益于減稅降費政策的堅決推進和金融環境的改善、利率水平保持下行趨勢。尤其從總量上看,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走勢平穩,增速雖有所回落,但并沒有出現大幅波動的態勢,更沒有出現斷崖式下滑。但從增長的結構上看,存在一定隱憂,需防患于未然,尤其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出癥結所在。

總體而言,經濟的三駕馬車中,呈現出口不弱,消費分層,投資倚重房地產的特點。

從總量看,上半年以人民幣計價的出口增長了6.1%,遠高于全球出口的平均增速,而且一般貿易的出口份額繼續上升,民企的出口增速維持兩位數,對歐盟、東南亞等地區的出口增速繼續上升,體現出結構的優化。同時,1~6月,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7.2%,反映出中國外向型經濟的韌性很足。

包括出口在內的多項經濟數據好于預期,這應該歸功于上半年的減稅降費政策的持續推進,如增值稅從16%降至13%,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今年前5個月累計新增減稅降費已達8930億元,對企業盈利有明顯改善作用。此外,通過降準和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水平總體下行并維持低位,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

不過,從第二季度出口增速的回落趨勢看,下半年出口增速仍將有下行壓力。壓力能否緩解,取決于全球經濟的走勢及貿易談判的結果。而全球經濟增速下行趨勢基本確定,很難給予過高期望。

相比外需不足的壓力,我國經濟的內需問題更需要引起重視。這些年來,消費對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性越來越大,說明中國經濟正處在轉型之中,與全球經濟的普遍增長模式正在趨同。如2018年我國經濟增速中,來自消費的貢獻達到75%左右。不過,2019年的消費貢獻率將有所回落。

固定資產投資方面,上半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5.8%,雖然回落幅度不大,但制造業降到了3%,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也只有5.7%,中下游行業盈利低迷、貿易摩擦等可能是重要原因;此外,基建投資增速也只有4.1%。

上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仍有10.9%,成為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得以穩定的主要因素。根據我們的測算,過去十年房地產拉動了三分之一左右的經濟增長。而這還未考慮家電、家具等地產互補品消費,以及地產財富效應帶來的高端消費增長對經濟的貢獻,故地產對經濟的實際拉動作用要比這個數據還要高。

但房地產與資產泡沫風險相伴,短期刺激房地產可以起到穩增長的作用,長期而言,房價不可能持續上漲,一旦下跌,風險波及面將非常之廣,其中金融部門將首當其沖,故今后應逐步降低各大經濟部門對地產的依賴。

綜上,當前經濟增長總體趨勢仍然平穩,盡管存在諸多問題,但這些問題大部分都可以歸結到兩點:第一,如何處理政府、企業和居民三大部門之間的關系;第二,如何分別平衡政府部門、企業部門和居民部門內部的關系。”

那么,如何來應對收入差距擴大,收入增長放緩對消費帶來的負面影響呢?李迅雷提出了三大對策。

“對策之一:堅守房住不炒的理念,遏制房貸規模快速上升的勢頭,這也有利于縮小收入差距,尤其是居民財產性收入差距的擴大。同時也可以穩預期,降低居民杠桿率,使得他們不再擔心房價會大幅上升,從而減少投資、投機性需求乃至剛性需求,以提高居民的消費率。

對策之二,通過稅制改革來進行國民收入再分配,但從目前看,在民間投資增速下行的背景下,大力度推進稅制改革的時機不太成熟。

對策之三,通過提升居民的社會保障水準,讓我國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體對未來的社保保障更加充滿信心,能消費、敢消費。”

伍戈:未來基建有望溫和發力

伍戈,博士,研究員,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總裁助理,曾長期供職于央行貨幣政策部門,并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學家。

伍戈的微信公眾號名為“伍戈經濟筆記”(微信號:wugenotes),其更新頻率基本在每月三至四更之間。他最新發布的文章是7月13日發表的《定力?發力?》,亦對宏觀經濟目前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談了自己的看法,認為基建發力將是防止短期經濟失速進行的托底。

伍戈韋總的核心觀點如下:

“首先,與過去幾輪經濟周期明顯不同的是,現階段宏觀調控受到‘高債務、高房價’的掣肘。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背景下,作為傳統逆周期調節重要抓手的基建投資,究竟會保持定力還是加大發力,直接關乎未來我國經濟大勢。

第二,近期基建投資增速十分溫和,呈現出較強的‘定力’。客觀上講,這一方面反映出近年來與日俱增的償債負擔對基建投資帶來的約束,另一方面也折射出融資模式由‘后門’向‘前門’轉型過程中給基建融資造成的‘陣痛’壓力。

第三,盡管如此,高質量增長并非無底線目標的增長。雖然今年‘財政前移’可能掣肘基建投資,但在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框架下,隨著經濟逼近區間下限,政策天平或將向穩增長傾斜。積極財政更積極,基建有望溫和發力。”

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伍戈對基建投資所需的資金缺口做了測算:若以6.2%的GDP目標來看,今年為實現托底經濟的基建投資規模需達18.86萬億元左右,扣減截止5月累計實現的5.7萬億元,未來還需實現投資13.16萬億元。初步測算,目前大約還存在2.25萬億元左右的基建資金缺口。

圖片來源:伍戈微信公眾號

因此,展望未來,伍戈指出,為彌補基建融資缺口,諸如專項債擴容、債務置換等創新值得期待。不過,鑒于債務杠桿的約束,基建發力只是為防止短期經濟失速進行的托底而已,順應老齡化等背景下的潛在經濟增速下滑依然是大勢所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券商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永久免费的污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 | 日韩伦理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 亚洲精品97久久宅男 | 亚洲无线国产观看原创 | 欧美一级在线免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