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7-31 00:42:22
文|余蕊均
▲千秋雪山映龍泉 金士亷攝
在7月19日舉行的成都市委十三屆五次全會上,深圳等先發城市再度被提起。
“能不能借鑒深圳大運會的經驗,盡快爭取設立雙語標識的路牌,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天河體育中心建成時,地處荒郊野外,但廣州大膽決策,如今天河體育中心周邊已是繁華地帶”……分組討論中,圍繞賽事的建議著實不少。
事實上,成都近年來經濟社會取得快速發展,但進入用世界城市體系標定的成長坐標后,需要一場國際大賽提升國際化顯示度和全球影響力。
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將在成都舉行。其主場館所在地,位于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的東安新城倍受期待。
觀察者認為,東安新城的建設,將為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能級提升帶來質變——擁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成都汽車產業功能區的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經濟基礎堅實,同時與諸多國際國內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營造了優良的營商環境,眼下正加快推進城市功能品質提升。
根據規劃方案,東安新城背靠全球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園,環抱40平方公里中央綠心,將是充滿詩情畫意的“綠色之城”;按照可參與、景區化、開放型的理念建設,是彰顯蜀風雅韻的“人文之城”;同時,還將運用最前沿的科技,成為引領未來的“智慧之城”。
藍圖繪就,尋找“合伙人”筑城。今日(7月31日)下午,“成都城市新中心·東安新城投資合作推介會”將在深圳舉行,希望攜手“合伙人”,共享“大運”新機遇,共筑東安新城。
▲東安湖體育中心效果圖
大運來了:與成都相約2021
意大利當地時間7月14日晚,那不勒斯圣保羅體育場,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主席奧列格·馬迪欽將大運會會旗交給成都市市長羅強,標志著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進入“成都時間”。
成都是繼北京、深圳之后,中國大陸第三個主辦大運會(夏季)的城市,也是中國西部首個成功申辦世界級綜合性運動會的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從2001年的北京,到2011年的深圳,再到2021年的成都,每隔十年,這場素有“小奧運會”之稱的盛會都在一座明星城市上演。
從過往經驗看,北京、深圳在“后大運時代”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根據GaWC最新世界城市排名,北京躋身世界前四,深圳也成功邁入世界一線行列。
大運會預示著未來。那么,為什么是成都,為什么從這里開啟下一個十年?
國際大體聯奧列格·馬迪欽曾表示,成都的發展理念是全球性的、國際化的,同時也是綠色的。“這跟大運會的理念完全契合,這也說明,我們選擇成都是非常明智的。”
以成都如今的表現,有能力也有條件。今年上半年,這座“萬億俱樂部”城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702.37億元,增速達到8.2%,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當前,成都正在打造集世界文創名城、旅游名城、賽事名城和國際美食之都、音樂之都、會展之都于一體的“三城三都”城市品牌,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應該說,拿下大運會舉辦權,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充分體現。
籌建工作已然展開,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作為主力,肩負重任。根據安排,大運會開閉幕式以及籃球、排球等重要賽事活動都將在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舉辦。目前,大運村已在轄區內的成都大學啟動建設。
由體育場、多功能體育館、游泳跳水館、小球館“一場三館”組成的東安湖體育中心建設眼下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主體育館將于今天封頂;同時,大運會專用通道、中央綠芯綜合整治、星級酒店等重大項目正同步推進……
充滿活力的東安新城,正以秉持高標準和高質量的“龍泉驛速度”全面建設。
新城崛起:從辦賽事到辦城市
在承辦大型國際賽事方面,成都還是一個“新手”,需要“取經”。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東安新城”走出成都的第一站選擇深圳。
“深圳經驗”是什么?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堅持用“辦賽事、辦城市”的理念,借力大運,使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包括地鐵線網加密、環境好轉、景觀提升等等,當地媒體更把大運會稱為“民生加速器”。
這是東安新城希望實現的——近謀賽事承辦,遠謀永續發展,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根據規劃,東安新城將圍繞“一湖三岸”建設,在東安湖生態公園北岸打造“大運活力灣”,聚焦文、商、娛、體融合發展;西岸為“創智藝文港”,打造集聚產業研發、科技轉化、文化藝術等產業功能的城市綜合片區;東岸則是“城市會客廳”,以國際商務中心為核心,重點發展商務金融、城市展示、商業商貿等現代服務業。
此外,東安湖體育中心場館設計容量不僅明顯提升,場館周邊還將建設劇院、圖書館、市民中心等配套設施,其中,市民中心包含了青少年活動中心、婦女兒童中心、老年人活動中心、規劃館、科技館等多項內容,來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所謂新城,既要有“新”的理念,也要有“城”的功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才有吸引力。
一直以來,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都是成都的“經濟能手”,2018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302.8億元,區域經濟綜合實力位居四川省縣域經濟“十強縣”首位。但產城融合不足的問題制約了進一步發展。
為此,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提出建設“先進汽車智造區、美好生活品質城”的目標。多位區域經濟專家在受訪時指出,東安新城的崛起,將成為該區破解“產強城弱”的突破口。
本月初,體操奧運冠軍鄒凱和60余名中外大學生運動員一同實地探訪了建設中的東安新城。在成都生活多年的鄒凱感慨,新城顛覆了他對成都東部的認識。
“過去一提到東邊,會想到龍泉山、桃花,但東安新城顯然不僅只有這些,不僅經濟發展令人矚目,還有現代化的、高品質的城市。”鄒凱說。
城市東進:沖刺“世界級”目標
規劃面積7.9平方公里,研究范圍148平方公里的東安新城,位于成都東西城市軸線之上,肩負著東進新門戶、區域新地標和城市新中心的重要使命和發展定位。
東進,東進!不難看出,東安新城不僅是賽事機遇,更有現實需要。“東進”意味著成都跨過龍泉山向東發展,推動城市格局從“兩山夾一城”向“一山連兩翼”轉變。
跳出成都,這空間戰略調整的背后是一盤更大的棋局:東進區域是成渝相向發展的支點,撬起的將是一個世界級的城市群藍圖。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耀認為,在西部打造一個世界級城市群,對于改變中國區域經濟格局意義重大。
而成渝相向發展,則是帶動成渝城市群向世界級城市群躍升的必然路徑。
橫跨龍泉山兩翼的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在城市向東發展的進程中區位舉足輕重:
東側,簡州新城作為“東進”起步區和重點建設區之一,已集聚了吉利大學、北大西部研究院、石室中學簡州實驗學校、成都二醫院簡州分院等優質教育、醫療資源。
西側,高標準謀劃建設東安新城,作為鏈接東部新城“四城一園”與中心城區的關鍵節點,扮演著承西啟東的角色。華潤東安湖片區項目負責人王捷形容,未來的東安新城將是成都的“深圳灣”,活力指數可見一斑。
目前,已有萬象匯、威馬汽車研發中心、萬豪酒店等多家深度布局成都的企業參與到東安新城的建設中,產業合作、基礎設施、公園打造、場館硬件等方面均有很大合作空間。
資本歷來敏銳。作為成都大運會的首家簽約贊助商,中國工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合作,可以向外界展現活力、創新的工行形象,同時,工行需要布局未來,而參與大運會可以為更多年輕人服務,“這是未來獲取年輕客戶的重要機遇”。
2021年,預計將有來自約170個國家和地區的1萬余名運動員及官員齊聚成都,這一年,成都有望接待游客2億人次以上,旅游業總收入或超2500億元。機會已在眼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