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05 22:01:38
教育部、公安部在對中小學、幼兒園安全工作作出部署時強調,要提高學校保安待遇,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吸引退伍士兵、青壯年從事學校安保工作,不能讓保安成為安置老弱病殘的崗位。要加強培訓,提升專業素質,確保招來的人能夠管用。兩部門同時明確了中小學100%實現封閉化管理的工作目標。
每經記者 周程程 每經編輯 陳旭
9月2日,湖北省恩施市發生一起嚴重傷害學生事件,造成多名學生傷亡,令人十分痛心。
為切實做好中小學、幼兒園校園安全工作,確保廣大學生、幼兒生命安全,9月3日,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工作的緊急通知,并作出開展排查、化解安全隱患等要求。
為保校園安全,相關部門接連部署。9月4日上午,教育部、公安部聯合召開全國學校安全工作緊急電視電話會議(以下簡稱會議),提出到今年年底前,各地要推動實現“三個百分之百”的工作目標:中小學封閉化管理達到100%;一鍵式緊急報警、視頻監控系統與屬地公安機關聯網率達到100%;中小學專職保安員配備率達到100%。
圖片來源:新華社
大門是守護校園安全的重要防線之一。此次會議強調:必須把學校大門守嚴。各地各校一定要吸取教訓,看好自己的門,把好安全第一道關。
把大門守嚴,就必須要有過硬的門衛。會議指出,要切實加強對學校保安的管理,不能讓門衛成為擺設。如保安不合格、不能發揮作用,要堅決清理、更換;造成了安全事件的,要嚴肅追究有關人員責任,絕不姑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一些地方已就學校安保問題作出詳細規定與部署。
例如,重慶市2018年11月發布《重慶市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防范工作規范(試行)》,其中明確了學校保安人員配備標準:師生員工總人數少于100人的學校,至少配備2名專職保安人員,人數極少的教學點可配備1名專職保安人員和1名兼職保衛人員;100人及以上1000人以下的學校,至少配備4名專職保安人員。
對于1000人及以上的學校,每增加500名學生員工需增配1名專職保安人員。寄宿制學校至少配備6名專職保安人員,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每增加300名寄宿生,應增配1名專職保安人員。
上述工作規范同時規定:校園周邊治安狀況復雜、學校出入口較多、防范任務較重的學校,可根據工作需要適當增配保安人數。校園專職保安人員實領工資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基本工資標準。
學校保安的待遇問題一直是備受關注的重點,此前部分學校的確存在工資偏低的情況。如《齊魯晚報》曾報道,山東淄博市沂源縣東里鎮某小學的23個保安,就遇到了未按合同繳納社保的問題,并且工資也低于沂源縣每月1550元的最低工資標準。
對于此類問題,會議明確提出,要提高學校保安待遇,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吸引退伍士兵、青壯年從事學校安保工作,不能讓保安成為安置老弱病殘的崗位。要加強培訓,提升專業素質,確保招來的人能夠管用,建立一支適應學校安全工作需要的精干隊伍。
此外,還要嚴格落實門衛值守和內部巡查制度,家長接送孩子,要認真核實細問;對外來人員、車輛、物品更是要逐一進行查問登記,嚴防無關人員和危險物品進入校園。
安全設施的配置也是保證校園安全的重要舉措。
2019年5月17日公安部、教育部召開的全國校園安全工作經驗交流會上發布了一組數據,顯示全國尚有20%的校園未配齊保安員,40%的校園安全防范系統建設未達到國家標準要求。
對此,本次會議指出,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嚴格按照教育部和公安部提出的規范要求,結合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規劃編制工作,缺什么補什么,有針對性地補齊短板,把該有的安全防護設施設備都配齊,切實提升學校安全防護能力。
為補短板,一些地方紛紛采用新技術,推進校園安全防范系統建設。例如,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安廳、教育廳共同在全區推行校園“4+N”安全防范措施,“4”即校園封閉式管理、視頻監控和一鍵音視頻報警系統、校門防沖撞系統、專職保安派駐;“N”為各地結合實際自行建設的防控設施,如訪客管理系統、進出校園管理系統、人臉識別系統等。
此次會議也再次重申,到今年年底前,各地要推動實現“三個百分之百”的工作目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上述目標今年5月提出之后,多個地方已作出相關部署。
例如,5月24日,湖北召開校園安全暨高考安保工作部署視頻會,強調湖北公安機關要加強警校聯動,落實民警駐校工作機制,全面推廣武漢“警校家”模式,建立以公安民警為主導,協輔警、學校保安、教職工和群防群治力量共同參與的“護學崗”,進一步鑄牢校園安全防控網。
與此同時,強化配置學校周邊執勤巡邏警力,增加巡邏打擊密度,嚴懲侵害師生人身財產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拉網式排查整改校園及周邊安全隱患。
圖片來源:新華社
本次會議還明確提出,要把校園周邊看緊。各地教育部門要會同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大力整治校園周邊黑網吧、黑出租、無證攤販等治安、衛生亂點。
同樣讓家長關注的還有校園周邊的交通安全問題。會議要求,要充分利用公安機關校園周邊“高峰勤務”和“護學崗”機制,配合執勤民警做好上下學時段校門周邊風險防控工作,確保重點時段、重點部位安全可控。要在校門周邊配置減速帶、紅綠燈、隔離樁等設施,做好交通疏導,確保校園周邊環境安全、穩定、有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各地交通部門在開學伊始已加強學校周邊交通安全治理工作。
例如,深圳交警從9月2日開始,對校園周邊強力推進交通安全整治,嚴查校車各類交通違法,并啟動“家校警”模式共同維護校園交通安全。在深圳龍崗區,全區校車均已受檢完畢,檢查發現絕大多數校車設施完善,部分車輛存在安全帶扣損壞、干粉滅火器已到有效期臨界點等問題,交警現場要求學校安全負責人立即整改。
會議還要求,將隱患大排查做細。各地教育部門要馬上開展一次全面的學校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改,標準要高、要嚴,絕不能敷衍了事,馬虎應付。檢查過程要細、要實,絕不能走過場、搞變通、打折扣。
會議強調,對檢查發現的問題,要一竿子插到底,做到隱患不排除不放過,整改不落實不放過,問題不解決不放過。對工作不力、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或惡劣社會影響的,要予以通報批評、約談問責,直至依法嚴肅追究相關領導和人員的責任,絕不能講情面、放一馬。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