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09 16:05:58
2019年8月27日至30日,上期所聯合上海市期貨同業公會開展2019年第四期(鋅鉛)產業培訓基地活動,來自上海轄區期貨公司的研究員走進培訓課堂,走進企業車間,走進生產一線,不遠千里赴內蒙古赤峰,全面深入地了解有色金屬行業和實體企業的生產銷售情況,并與企業專家進行了深入交流。
圖片來源:攝圖網
每經記者 吳永久 實習記者 唐宗全 每經編輯 謝欣
期貨服務實體經濟,一直以來是上海期貨交易所(以下簡稱上期所)的“初心”。2019年8月27日至30日,上期所聯合上海市期貨同業公會開展2019年第四期(鋅鉛)產業培訓基地活動,來自上海轄區期貨公司的研究員走進培訓課堂,走進企業車間,走進生產一線,不遠千里赴內蒙古赤峰,全面深入地了解有色金屬行業和實體企業的生產銷售情況,并與企業專家進行了深入交流。
赤峰因其城區東北部赭紅色山峰而得名。赤峰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礦產70余種、礦產地1200多處,其中大型礦床25個,金、銀等貴金屬和鉛、鋅、銅、錫、鉬等有色金屬種類多、儲量大。2010年,赤峰被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有色金屬之鄉”。
上期所已連續五年組織開展產業培訓基地活動,此次培訓主題是鋅鉛,包括在上海的鋅鉛理論培訓和調研赤峰中色鋅業有限公司、內蒙古興安銀鉛冶煉有限公司兩家大型冶煉企業。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及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經濟金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期貨業一直在努力。
上期所按照黨中央、證監會黨委的決策部署,堅持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的發展路徑,將防范化解風險擺在第一位,以服務實體經濟、大力推進期貨市場國際化為重點,創造性地積極開展工作。期貨市場是管理風險的市場,期貨合約是管理風險的工具,上期所在培育市場體系,優化參與者結構方面不遺余力。
8月29日、30日兩天時間,兩家企業分管原料、工藝、生產、銷售的專家和部分高級管理人員,熱情地帶領各期貨公司參加產業培訓調研的研究員參觀廠區,實地了解生產流程,介紹制造工藝,介紹本企業的特點,交流企業產能和購銷情況,研究員們表示收獲滿滿。
寬敞的會議室,車間廠房中,坦誠的氣氛之下,期、現兩界的專家深入探討了鋅、鉛、銀等貴金屬的價格趨勢,交流了對產業未來的預期。現場不時有思想的火花閃過,觀點在交流中既有碰撞也有互相啟迪。實體企業了解期貨,期貨了解實體企業,此行雙方都收獲頗豐。
期貨要服務實體經濟,需要更多實體企業廣泛參與,才是更健康、更有活力的期貨市場。期貨研究員要了解企業、行業,才能更好地為企業經營當好參謀,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
用好期貨這個風險管理工具,規避價格風險,對企業的穩健運行至關重要。在交流中,研究人員發現,實體企業參與套期保值還有一些桎梏,既有觀念和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的問題,也有評價企業經營業績過程中如何全面、科學看待套期保值效果的問題。
加強期貨、實業兩個方面的人才隊伍建設,是培育好市場的基礎,組織期貨公司走進實體經濟,深入車間、廠房是一種有效的溝通、交流、培訓方式,上期所這次組織期貨研究員走進企業,既是學習,也是交流,也是觀念和知識的傳播,在培育和發展期貨市場方面意義重大。
本輪調研中,據赤峰中色鋅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2009年,公司生產的“紅燁”牌電解鋅錠在上海期貨交易所注冊成為交割品牌。在參與期貨市場套期保值的過程中,公司現已全面按照2018年9月正式實施《有色金屬冶煉產品編碼規則與條碼標識》行業標準進行產品編碼,通過掃碼就可以對產品進行溯源,金屬成分、生產日期等信息一目了然,進出庫效率進一步提高,參與交割更為便捷。
內蒙古興安銀鉛冶煉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也表示,2018年1月,興安銀鉛公司生產的“沐淪”牌鉛錠已在上海期貨交易所成功注冊成為交割品牌。由于鉛生產行業技術和市場成熟度較高,產品價格受原料加工費、運費、回收率等多因素影響,亟需與各方共同努力,研究用好期貨這個風險管理工具,全面、客觀地評估企業套期保值效果,以真正幫助企業發現價格,管理風險,穩健運營。
鉛鋅產業是傳統產業,也是高度競爭的行業。控制產品價格波動的風險,熨平波動對企業來說非常重要。做好套期保值、未雨綢繆,既是企業防范風險的需求,也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上海期貨交易所2007年3月26日上市交易鋅期貨合約,2011年3月24日上市交易鉛期貨合約。經過12年和8年的培育和發展,成績斐然。
上期所年報數據顯示(以雙邊計算,下同),2018年鉛期貨成交量2040.77萬手,2018年鋅期貨成交量18469.76萬手。品種全年成交金額方面,2018年鉛期貨成交19210.95億元,2018年鋅期貨成交208233.31億元。2018年,上海期貨交易所(含上期能源)期貨、期權合約總成交量12.02億手,總成交金額為94.28萬億元,成交量已經連續三年在全球商品類期貨和期權交易所中排名第一。
期貨研究員分析行情有專長,實體企業專家管理公司有經驗,在本次考察培訓活動中,期貨現貨雙方的專家頗有相見恨晚之感,雙方討論深入且熱烈,雙方交流坦誠而友好,這既是知識和經驗的碰撞,也是期現兩個市場信息的交流,更是難得的彼此學習的機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