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19 18:06:07
“當前正處在LCD、OLED、Micro LED、激光顯示等各種顯示技術不斷發展、交替或彼此取代的動蕩時期。”在“首屆全球激光顯示技術與產業發展論壇”上,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預計,隨著清晰度不斷提高,大尺寸電視會越來越普及,75吋將是激光電視與液晶電視競爭激烈的主流尺寸。
每經記者|彭斐 每經編輯|魏官紅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隨著以液晶顯示技術為代表的顯示技術逐漸成熟,顯示產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促使顯示技術走到了大變革的前夜,急需研究下一代新型顯示技術,適應新的方向。
9月19日上午,在青島舉行的“首屆全球激光顯示技術與產業發展論壇”上,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向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稱,“對于怎樣的技術路線更有未來,行業里充滿了激烈爭論,但我們認為‘激光顯示’無疑是這其中最好的‘潛力股’。”周厚健預計,隨著清晰度不斷提高,大尺寸電視會越來越普及,75吋將是激光電視與液晶電視競爭激烈的主流尺寸。
在做出上述判斷之前,有著38年電視從業經驗的周厚健,在描述顯示技術行業現狀時稱:“當前正處在LCD、OLED、Micro LED、激光顯示等各種顯示技術不斷發展、交替或彼此取代的動蕩時期。”
值得注意的是,顯示技術的更新發展,也是大屏幕時代的發展趨勢。
論壇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電子系統處處長楊旭東在發表講話時透露,工信部將按照國家有關決策部署和整體工作安排,與廣電等部門密切合作,以實施大尺寸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為抓手,全面推進大尺寸超高清視頻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工信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于今年2月28日聯合發布了《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多個城市快速響應,積極謀劃當地產業布局。
據青島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薛慶國介紹,近年來,青島市為加快推動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超高清視頻產業體系,在全國同類城市中率先出臺了超高清視頻產業行動計劃。按照青島市政府方面規劃,到2022年,青島市將建成超高清視頻產業總規模超過1000億元、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超高清視頻產業高地。
來自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當前,我國顯示產業的制造規模超過3萬億元,占電子制造業20%。按照《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要求,2022年,我國超高清視頻產業規模將達到4萬億元。根據第三方數據公司調查,2018年激光電視零售量同比增長483.23%,預計到2022年,激光電視年復合增長率將達92%。
“大尺寸超高清視頻面向技術前沿、面向未來,為廣大的消費者和行業提供新型應用,融合創新空間廣闊,有望成為5G商用部署的重要場景和驅動力。”楊旭東稱。
隨著大屏幕消費時代來臨,激光技術在大屏幕上將具有眾多優勢。
周厚健稱:“隨著技術進步,視頻內容畫面的分辨率越來越高,因此人們對大屏幕電視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而這恰是激光電視的優勢——近看更護眼、搬動更輕便、屏幕越大越省電、屏幕越大相對其他各種電視越便宜。”
在楊旭東看來,顯示技術的發展將為大尺寸超高清視頻產業落地提供有效載體。2018年我國電視年生產量達到1.7億臺,產值超過6000億元,電視產業鏈產值超萬億元,并且早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彩電制造中心和最大的消費市場。
周厚健則預計,隨著清晰度不斷提高,大尺寸電視會越來越普及,75吋將是激光電視與液晶電視競爭激烈的主流尺寸。“包括LG、長虹、康佳等全球200多家整機企業加入,上下游產業鏈企業超過100家。”
中怡康2019年上半年數據顯示,激光電視在中國市場80吋及以上電視的銷售量占比為58%,在持續低迷的彩電行業一枝獨秀。尤其是光峰科技等激光顯示產業鏈企業陸續登陸科創板,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認可。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十二五”期間,激光顯示就已經被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在2016年發布的《“十三五”規劃》中,激光顯示被列為新一代信息技術新型顯示項目的首位。在“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中,明確提出了激光顯示產品的發展規劃和目標。
“在中國,激光電視已經成為一個全新的電視品類,得到消費者尤其是高端消費者的認可。”周厚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短短五年時間,激光電視從無到有,并實現了快速發展,充分體現了代表未來趨勢的激光電視的市場活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